還有些客戶,他們往往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親身觀察或體驗來了解產品,在熟悉產品之後才會就有關特性詢問銷售人員。這時,盡量讓他們去親身觀察和感受,並在他們有疑問時竭盡所能地進行回答。相反的,如果推銷員總是喋喋不休地在客戶耳邊大談產品的好處,就很容易引起反感,快到手的訂單也會因此而失去。
事實上,推銷員越是希望客戶早下訂單,客戶越是小心慎重,因為推銷員急切的態度會讓客戶對產品質量產生懷疑,而且沒有人願意被逼著催著去購買產品或服務。反之,如果能耐心等待,客戶最終就會選擇購買。
經朋友介紹,重型汽車公司的銷售人員查理去拜訪一位曾經買過他們公司汽車的商人。見麵時,查理照例先進行自我介紹:“您好,我是重型汽車公司的銷售人員,我叫……”才說了不到幾個字,該客戶就很粗暴地打斷了他,並開始抱怨自己當初買車時的種種不快,什麼公司沒有好好為自己服務、虛假報價、配備有問題等。
客戶在喋喋不休地數落著查理的公司及當初銷售汽車的銷售人員時,查理隻好靜靜地站在一旁,認真傾聽。終於,那位客戶把以前所有的怨氣都一股腦兒地吐光了。當他稍微休息了一下後,發現眼前的這個銷售人員自己並不認識。於是,他便有點不好意思地對查理說:“小夥子,你叫什麼名字啊?好的,介紹車型,我看一下目錄。”
當查理離開時,他已經興奮得幾乎想跳起來,因為那個客戶訂了兩台重型機車。從查理拿出商品目錄到那位客戶決定購買的整個過程中,他說了不到幾句話。重型汽車交易拍板的關鍵,由那位客戶道出來了,他說:“我是覺得你這個小夥子很懂得尊重人,誠懇實在,才決定買的。”
據美國推銷協會統計,80%推銷個案的成功,需要5次以上的拜訪,有48%的銷售人員1次就放棄,25%的銷售人員2次放棄,12%的銷售人員3次放棄,5%的銷售人員4次放棄,隻有10%的銷售人員能堅持5次以上。調查顯示,絕大部分的購買決定是在第5次拜訪之後作出的,但是絕大部分銷售人員無法堅持5次以上的拜訪。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客戶可能暫時無力購買,所以耐心等待總是沒錯的。今天還不存在的需求,明天就可能成為緊迫的需求,所以要反複地進行拜訪。
但是,有80%的銷售人員過於急功近利,想一次就成功,結果遭到客戶的無情拒絕,也就很少有人能成功。在兩次拜訪之間,可以通過信件、傳真、電子郵件、打電話等方式與客戶保持密切的聯係。這樣,銷售人員才能摸索出客戶的真實要求,並通過有技巧的再訪,使對方不反感和排斥自己。有耐心地持續第三和第四次拜訪,或許客戶就已經想好下次要購買了。
根據心理學原理,我們拜訪的次數達到一定程度,就能征服客戶。請記住:客戶不會第一次就接受,隻要重複足夠的次數,就一定可以征服客戶。
一位銷售人員想推銷一件工具給一個包工頭,拜訪多達20次,卻無一成功。
“年輕人,既然我從來不買,我搞不懂,你怎麼不放棄呢?”包工頭無奈地說。
“這就是我反複來的原因。我將在你買之前一直來,因為我知道你需要這件工具。”銷售人員說。
最後,包工頭放棄了抵製,他說:“看來我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我先購買一份小的試試吧!”
事實上,包工頭確實需要並正在使用這種工具。實踐證明,隻要不斷重複,就能取勝。而且,重複還能給客戶精神上的壓力,給他們製造一種“非買不可、沒有選擇”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