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半夏瀉心湯《傷寒論》
方歌
半夏瀉心黃連芩,幹薑甘草與人參。
大棗和之治虛痞,法在降陽而和陰。
【方劑組成】 半夏15克,黃芩9克,幹薑6克,人參5克,甘草炙5克,黃連6克,大棗5枚。
【用法用量】 上藥7味,以水2盅,煮取1盅,去滓溫服。
【功效主治】 和胃降逆,開結除痞。適用於胃氣不和,心下痞鞭,但滿不痛,或幹嘔或嘔吐,腸鳴下利者。今臨床常用於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等症。
【方義分析】 本方是寒熱互用以調和陰陽開結除痞的常用方。主治痞證。此證是因腸胃寒熱互結所致。其治當調和腸胃寒熱。故方用半夏苦降,降逆和胃,配幹薑之辛,辛開痞結。黃連、黃芩苦降泄熱,四藥為辛開苦降之主體,且寒熱並用,以調和寒熱。然下後中氣必虛,故又配人參、草、棗,補氣調中,虛者得養,正氣來複,痞證自除。
8.黃連湯《傷寒論》
方歌
黃連湯內有幹薑,半夏人參甘草藏。
更用桂枝兼大棗,寒熱平調嘔痛忘。
【方劑組成】 黃連9克,半夏9克,甘草炙9克,幹薑9克,桂枝9克,人參6克,大棗4枚。
【用法用量】 上藥7味,以清水適量,先浸後煎,去滓分服。
【功效主治】 寒熱平調,和胃降逆。適用於胸中有熱,胃中有寒,升降失司,表裏失和之證。症見腹中疼痛,嘔吐氣逆,或痞悶不舒,或腸鳴泄瀉,舌苔白滑,脈象弦者。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腸胃寒熱失調之要方。主治胸熱胃寒。故方用黃連瀉胸中之熱,幹薑、桂枝祛胃中之寒,三藥共用,可使寒熱調和。配半夏以和胃降逆,伍人參、棗、草以益氣和中。使寒熱調而升降複,中焦和而胃氣康。故能寒消熱散,升降複常,諸症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