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調和肝脾(1 / 2)

3.四逆散《傷寒論》

方歌

四逆散裏用柴胡,芍藥甘草枳實俱。

此是陽邪成厥逆,清熱散鬱樹規模。

【方劑組成】 柴胡10克,甘草3克,枳實9克,芍藥15克。

【用法用量】 上藥4味,共為細末。每服6克,日3服。現代常作湯劑水煎服。

【功效主治】 和解表裏,疏肝理脾。適用於:1.熱厥,由傳經熱邪,陽氣內鬱,而致手足厥逆者。2.肝脾失調,脘腹疼痛,或瀉痢下重等症。

【方義分析】 本方主治證為四肢厥逆,故名“四逆散”。厥逆一證,有寒熱虛實之分,本方所治,屬於熱厥,實證。因傳經熱邪,陷入於裏,陽氣內鬱,不能外達四肢,所以四肢厥冷。與真陽虛衰的寒厥證有所不同。故其治療用柴胡和解少陽,透達鬱熱,芍藥、甘草以調和肝脾,使土木得和而氣機流暢。同時,柴胡與枳實相配,可以升清降濁;芍藥與甘草同用可以緩急疏肝。合用為方,能使少陽樞機流轉,厥逆自愈。肝脾兩調,則腹痛瀉痢均痊。

本方是調和肝脾的基本方,後世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名方亦皆從此發展而來,各詳該條。

4.逍遙散(丸)《和劑局方》

方歌

逍遙散用當歸芍,柴苓術草加薑薄。

散鬱除蒸功最奇,調經八味丹梔著。

【方劑組成】 柴胡、當歸微炒,白芍,白術,茯苓去皮、白者各30克,甘草微炙15克。

【用法用量】 上藥6味,為粗末,每服6~10克,水1盞,加生薑片3片,薄荷3克,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現代常改作湯劑,水煎分服。或製為丸劑,每服6~9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下。

【功效主治】 疏肝解鬱,健脾和營。適用於肝鬱血虛,兩脅隱隱作痛,頭疼目眩,或兼寒熱往來,口燥咽幹,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乳房作脹或疼,脈弦而虛或弦細者。

【加減方】

1.加味逍遙散(丸)《內科摘要》即逍遙散原方加丹皮、梔子組成。功效:解鬱清肝。適用於肝鬱血虛發熱,或潮熱晡熱,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或怔忡不寧,或頰赤口幹,或月經不調,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墮,水道澀痛等症。

2.黑逍遙散《醫略六書·女科指要》即逍遙散原方加生地或熟地組成。功效:疏肝解鬱兼養血。適用於肝鬱血虛,臨經腹痛,脈弦虛者。

【方義分析】 此為疏肝解鬱的臨床常用名方。主治肝鬱血虛之症。其治當疏肝養血。故方用柴胡疏肝解鬱,當歸、白芍養血疏肝,茯苓、白術、甘草培補脾土,生薑與歸、芍相配意在調和氣血,薄荷與柴胡為伍意在助其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