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為將軍之官,性喜條達,如肝氣鬱結,則易致血虛,故本方用疏肝與養血之品為伍,若血虛明顯者,則可用黑逍遙散,配用地黃以增養血之功。肝髒體陰用陽,肝鬱則易化火,肝火明顯者,可選用加味逍遙散(也名叫丹梔逍遙散),因方中加用丹皮、山梔以清泄肝火是也。
5.柴胡疏肝散《景嶽全書》
方歌
柴胡疏肝芍藥芎,枳殼香附陳草同。
疏肝理氣兼和血,肝鬱氣滯此為功。
【方劑組成】 柴胡10克,陳皮6克,川芎、香附、枳殼各5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 上藥7味,加水適量,先浸後煎,去滓分服。
【功效主治】 疏肝解鬱,行氣和血。適用於肝氣鬱結,脅肋疼痛,脘痞噯氣,或兼寒熱往來,食少,苔薄白,脈象弦。今常用於慢性肝炎,肋間神經痛,胃神經官能症等。
【方義分析】 此為逍遙散之變方。主治肝氣鬱結,肝血失和之症。其治當疏肝解鬱,行氣和血。故方用柴胡疏肝解鬱,川芎行氣活血,陳皮、香附、枳殼理氣和中,白芍養血柔肝,甘草調和諸藥。共成疏肝解鬱,行氣和血之劑。適用肝氣鬱結而血虛不明者,這與逍遙散所治肝鬱血虛者有所不同。
6.痛瀉要方原名白術芍藥散《景嶽全書》引劉草窗方
方歌
痛瀉要方陳皮芍,防風白術煎丸酌。
調理肝脾痛瀉止,若作食傷醫便錯。
【方劑組成】 白術土炒90克,白芍炒60克,陳皮炒45克,防風60克。
【用法用量】 上藥4味,水煎分服,亦可作丸劑或散劑用。如見水瀉者,加炒升麻18克水煎服。
【功效主治】 瀉肝扶脾。適用於肝脾失調,腸鳴腹痛,大便泄瀉,瀉必腹痛,舌苔薄白,脈兩關不調,弦而緩者。
【方義分析】 腹痛腹瀉一證,成因頗多,治法有異。本方所治,是由肝木乘脾,脾受克製,即肝脾失調,運化失常所致。其治療當瀉肝扶脾。故方用白芍以瀉肝木,且可緩急止痛,防風散肝舒脾,陳皮理氣醒中,白術健脾補中。藥雖4味,力專效宏,瀉肝木而扶脾土,調氣機以止痛瀉,針對性強,宜其有效。但臨床必須注意,本方證是髒腑功能失調,與傷食不同,亦非感染,必須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