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劉光世等人跪地求情,希望皇上認真考慮、慎重其事。高宗憤怒斥責:”爾等不是明辯是非,而是人雲亦雲,跟著百姓瞎起哄,若是不信,明日街上打聽,誰是誰非定然分曉。”
高宗、秦檜商議,決定成立嶽飛案件的審理小組,其成員有何鑄、羅汝楫、萬俟卨、張俊,主審官為何鑄。審理小組的成員裏隻有何鑄不是秦檜的黨羽。
何鑄,紹興初遷殿中侍禦史。他數次奏疏高宗論時政。提出為官要光明正大,賞罰分明,取信內外。當時朝廷議事欲遷溫州宮殿神像至湖州,沿途百姓必須頂禮膜拜、虔誠迎奉,這樣一來勢必會騷擾地方,激起民憤。何鑄連忙上疏勸阻:“浙東旱荒,若是如此行動,恐怕引起民怨。大災之年,須以百姓生計為念,萬事從簡為好。”高宗覺得有理,故而廢止神像遷移。為浙東百姓做了一件大善事。
將嶽飛關進了刑部大牢,高宗生怕百官不服,便在萬俟卨的帶領下百官來到了臨安熱鬧之處,耳聞目睹之後,終官員個個瞠目結舌、啞口無言,再也沒人幫嶽飛求情。
沒有嶽飛指揮宋軍,欽宗就回不了宋地,就能夠消除自己的皇位威脅。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跟金廷盡快和議,為消弭大家的疑慮,盡快把母親接到宋廷。
和議內容洋洋灑灑的好幾萬字,為使金人滿意,高宗拱手讓出了陝西、河南二地,還每年進貢金廷幾十萬兩銀子,幾十萬匹綢布和幾十萬擔糧食。而宋國得到的隻是韋太後的回國,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並讓徽宗官槨回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
宇文虛中看了和議的內容後,氣得差點暈倒在地,欽宗怎麼辦?自己委屈求全,不就是為了二帝回國,太上皇駕崩,靈槨回國,可欽宗呢?難道要他死在金國。趙構啊,趙構,為了皇位,寧願犧牲父親、兄弟,你也太不孝道。不行,一定要讓欽宗回國,否則對不起死去的“太上皇”,對不起身受淩辱的欽宗皇帝,對不起死去的朱皇後。
“皇上,天水郡公必須回國,方顯金朝大國的大仁大義。”
金熙宗完顏亶擺了擺手,十分無奈地說道:“不是朕不同意,而是在宋廷的和議裏,根本就沒有說到天水郡公的回國事宜,既然是宋、金和議,不征求宋方的意見,金方擅自決定,有失雙方信義。”
韓昉手指著宇文虛中,斥責道:“國師是哪國的國師?是在為誰說話?金廷對宋朝算是仁至義盡,想想遼帝耶律延喜,早在1128年,就和北上金國的二子梁王一起被太宗處死。對遼帝而言,天水郡公算是幸運之人,國師不該有過分地苛求。”
眾人唏噓一片,有讚成國師意見的,有讚許帝師見解的,相持了好長時間,金帝、完顏宗弼最後采納了海陵王的建議,讓欽宗去陝西、河南二地,做金人扶持的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