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我們的生活也需要裝“忙”(1 / 3)

第一節 一棵樹能吊死十個偏執狂

人類,你為什麼偏執

我們這裏說的偏執和醫學上的“偏執狂”病症是不同的,並不是說那種因為早期失愛、後天受挫、自我苛求或者處境異常等情況而造成的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而是偏向於我們平常所說的“不撞南牆不回頭”“一條道走到黑”或者“不見棺材不掉淚”等死鑽牛角尖的類型,我們在這裏就形象化地把它們也叫做“偏執狂”。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曆,本來心裏決定了一定要做一件事情,覺得非做不可,非做好不可,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挫折,這時候我們的心裏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們“算了,還是先放下吧”,我們也覺得停下也可以。但是當這句話從別人口中說出來的時候,我們心裏卻把這句話當做了一張戰書、一種挑釁,好像如果我們放棄就是認輸了似的,於是我們一咬牙一跺腳,不管現實情況怎樣,都要戰鬥到底了。

或者是身邊的某個朋友,我們感覺自己是“旁觀者清”,所以希望能給他一些正確的建議,但是越勸越有相反效果似的,他的鬥誌會越加旺盛,不管怎麼勸都停不下來了。

當你無可奈何地看著那位朋友的時候,有沒有感覺那就是某些時刻的自己呢?

醫學上講的偏執型人格障礙主要來自於人們的多疑、敏感、固執和自我,以及極度的不安全感,而我們每個人在經曆“偏執時刻”的時候也或多或少會雜糅著這些因素。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的幾個方麵:

第一,失去對目標的掌控。很多時候當我們的偏執情緒附身的時候,並不是為了達成某個項目目標而做一件事情,而是變成“為了做這件事情”而去做。說明我們受情緒影響,失去了對目標的掌控。

第二,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當我們內心感覺到一些外在阻力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其他人在心裏對立起來,認為別人是在阻礙自己或是挑戰自己,那麼我們會因為要證明自己選擇的正確性而堅持下去,即使我們內心也認為這件事情不值得去做。

第三,習慣性偏執。很多人在把偏執當做習慣之後,就會感覺下一次不堅持好像就失了麵子似的,自己和自己較勁兒,這也是來源於我們內心潛在的不安全感。

當你對一個正處於“偏執時刻”的人說不要做某件事的時候,就好像觸動了一個奇怪的機關,讓這個人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地嚐試下去。

怪不得人們說,一棵樹上能吊死十個偏執狂呢。

少一點偏執,多一點效率

偏執會浪費我們的時間,這點無可置疑。把這個詞分成兩個字來看,偏執,偏於一隅,固執不化。就好像把一個偏執的人領到一個正方形的房間裏,偏於一隅會讓他選擇了一個角落之後就猛鑽牛角尖,固執不化會讓他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天知道他什麼時候才能走出那個房間呢。

首先,在和自己的對話過程中浪費了時間。偏執的人需要在內心說服自己繼續偏執下去,所以需要給自己找很多理由,自欺欺人地堅持著。

其次,在和別人的“對抗”過程中浪費了時間。偏執的人內心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當他感覺遭到了挑戰,就一定要堅決以牙還牙,至少要用成果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第三,在行動中浪費了時間。雖然我們說立即行動是一項含金量很高的特質,但那也要是正確的行動,如果是賭氣性質的行動,那麼背後多半沒有合理的論證和細致的方法,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和無頭蒼蠅的混合體,結果可想而知了。

心理醫生對於偏執型人格障礙會采用提高認知法、交友訓練法、敵意糾正療法和自我療法等方法來治療,我們可以模仿這些療法的精髓,來給自己創造多一點的空間。如何能讓我們少一點偏執呢?我們可以試試下麵的做法:

1.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麵、正確的認識,不要過高或過低地看待自己。可以去做一個自我性格分析的測評,通過測評結果來輔助了解自己,也可以找到信任的朋友和親人來對自己作出評價,然後和對自己的評價進行平衡。

2.讓自己的心開放一點,能夠接受更多的人和事物。可以多看看世界上的奇聞異事或者趣聞消息,明白世界很大,無奇不有,心裏的廣度決定著我們看世界的眼界。

3.主動去和別人交往,關注別人的情感,培養耐心和愛心。可以試著養隻小動物,或者路過寵物店的時候多進去看看那些可愛的小生命。

4.尋找和樹立自信心,要自我尊重。拿出一張紙,寫下你自己認為已經具備的十個優點,可以是性格上的優點,也可以是做過的使你有成就感的事,還可以是你擁有的某件東西。

5.學習和掌握工作的核心技能方法,能夠選擇正確的方法來做正確的事情。查看專業領域的書籍,加入專業的社交網絡或者討論組,讓自己了解最新最核心的技術,並且努力掌握它。

6.對未來充滿期待,積極一點。去看一部溫情的電影,或者聽一首能給你正能量的歌,最好再把電影中打動你的台詞或是那首歌的歌詞抄寫下來,印在心裏,每個明天都充滿期待,總有驚喜等著我們。

曾經有這樣一個問題,說如果兩個人持有著不同的觀點,那麼讓他們相互說服之後,兩個人各自的觀點是會減弱,還是會變得更強呢?答案是後者。因為人們在爭執過程中,會更加具有抵抗性地維護自己的觀點,並且對別人的觀點有偏見的批判,所以爭論的結果一般都是各執一詞,不歡而散。爭執的兩個人,也會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偏執的圈子裏。

所以下一次為了避免偏執,可以選擇更理性的方式說服對方,我們自己也避免了一次偏執的陷阱。少一點偏執,多一點效率,這個交易還是很劃算的。

即使是偏執狂,也要偏執得聰明

雖然偏執的人會不由自主地降低效率,但是回顧曆史我們發現,偏執也能造就成功。安迪·格魯夫有一句著名的話,說“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他研究總結了企業管理者們的性格和成就,覺得一個管理者必須擁有極度的敏感,對別人的成就感到緊張不安,有不安全的感覺,甚至有攻擊性的時候,才能讓企業更加具有競爭力。

也許是因為具有一些偏執特質的人才能夠更容易發現機會,下定決心堅持到底,而且極度地居安思危,所以能幫助企業發現不少潛在的機會的緣故吧。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偏執狂都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因此要做一個聰明的偏執的人。

怎樣才算聰明的偏執呢?我們可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在心裏想想下麵的幾個問題:

第一,這件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嗎?(必要性)

第二,這件事情有多高的價值?(價值性)

第三,為了做成這件事情,可能用到哪些資源,我們要找誰去爭取?(可實現性)

第四,反對我做這件事的人他們是怎麼說的呢?(不同的聲音)

第五,如果這件事情不能完成,後果是什麼,可以承擔並改善嗎?(預見後果)

用這五個問題來幫助自己理清一下思路,然後再作決定。

除了做個“聰明的偏執狂”,最好還能做個“友善的偏執狂”,因為一起工作的同事們是你的戰友,他們提出的意見是為了團隊目標的達成,即使不同意也要認真考慮;競爭對手們提出的意見你需要參考,然後把自己項目裏的硬傷統統剔除掉;親人朋友們則是站在保護你的角度給你建議,即使不是專業的角度,但你也應該保護這些你愛的人。況且站在你身邊的人還給了你難以替代的安全感,好好珍惜這些感覺,然後選擇正確的路和正確的方法堅持下去。野百合也有春天,偏執狂也能友善和聰明一點。

跟我做——生活管理小妙招

打敗壓力,提高效率(三)

1 打電話給朋友:工作太忙,壓力太大時,反而放慢了工作節奏,那麼給父母打個電話或者是休息一下,都有助於緩解工作帶來的壓力。

2 10分鍾緩解法:上班或赴約時,提前10分鍾出發,心理壓力有時是堵車帶來的,提前出發,減少壓力。

3 愛人的手請緊握:科學研究發現,與愛人之間的握手可降低血壓和心率,並且還能減壓。

4 不再抽煙:抽煙雖然能夠讓你暫時緩解壓力,但是一旦不抽的時候,你的壓力反而會變得更大。

5 思考12分鍾:給自己冷靜的時間。

6 吃全穀物食物可以提高大腦中的血清素,降低抑鬱、焦慮和攻擊行為出現的可能性。

7 消耗一下體力,壓力也就會被消耗掉。

8 聽音樂。

第二節 “帕累托”法則不是“怕拖累”法則

神奇的“帕累托”法則

“帕累托”法則,又叫做80/20法則、最省力法則、二八定律、重點法則或者巴雷特法則,從它的這麼多個名字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法則確實受到很多人的重視並經過非常多的實踐檢驗,所以大家才會給它這麼多的稱謂,而事實也是如此。

關於這個法則其實大家都並不陌生,因為它的應用實在是非常廣泛,在經濟學、管理學、創業學、心理學等非常多的領域都有著多種應用。它最初是1897年由意大利的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維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來的,說在意大利20%的人們掌握著80%的財富,而且這種規律還存在普遍性。也就是在任何領域和群體中,隻有少數個體是重要的,大多數的個體都沒那麼重要,隻要能夠控製少數的重要個體,就能夠控製全局。應用這種規律可以進行有效的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人際關係處理、人生規劃和其他的生活各個方麵的管理。

英國作家理查德·科克在他的暢銷書《80/20法則》中也生動地闡述了這一個迷人的法則。他指出,“在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付出與回報之間是存在一種內在的失衡的”,也就是80%的結果來自於20%的原因,80%的回報來自於20%的努力。

我們可以從很多領域的很多實例看到80/20法則的神奇作用:

比如在一家公司裏,20%的產品創造了80%的銷售額,而80%的銷售額都來自於20%的客戶。

比如在社會犯罪行為中,80%的犯罪行為來自於20%的罪犯;80%的交通事故是由20%的駕駛人員引發的。

再比如我們的個人行為中,在80%的時間裏,你穿著的隻是你衣櫃裏20%的衣服。

我們不禁要呐喊道:神奇的帕累托,請賜予我力量吧!

帕累托法則的核心

帕累托法則的本質是要分清“重要的少數和瑣碎的多數”,所謂“大智有所不慮,大巧有所不為”,抓住一堆事情裏具有決定性作用的那一個,就能把握住最大的價值,也就像是我們的古人們所說的“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抓重點這件事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因為往往各種各樣的事項紛繁複雜,要從其中找出最重要的那一個,就一定要有慧眼識金的本事。

那麼怎麼樣來抓住一件事情的重點呢?

首先,抓重點就是抓方向。試想如果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時候走去了東方,那麼因為地球是圓的,他們繞過半個地球還是可以到達目的地,但是如果做一件工作的方向性都搞錯了,就算是繞地球兩圈都是沒有用的。如果要上山,那麼就向著山頂的方向,即使走得慢一點,也還是離山頂越來越近的。

其次,抓重點就是抓最大價值。做事最怕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一個是占銷售額70%的大客戶,一個是財力能力都謹小慎微的小客戶,那麼該怎樣分配團隊工作的比例呢?當然是要爭取大客戶的點頭,抓住最大價值的所在,才是聰明高效的選擇。當然,如果最後實在沒有其他選擇的話,芝麻也是要抓的,總比兩手空空要好。爭取最大的價值就是時間利用的箴言。

第三,抓重點就是抓本質的目的。很多人在做事的時候常常忘了開始的目的是什麼,雖然說“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程中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但是那說的是旅行的時候,如果工作的時候你仍然捧著這句話,那麼不久之後你就可以離開公司作永久旅行了。抓住本質目的的意思還在於,要知道自己要什麼,其他不影響目標的非原則問題就可以不予考慮,甚至作一下犧牲和退讓也是可以的。曾經有一個登山運動員,在高海拔的地方遭遇了雪崩,他的一隻胳膊被卡在了石縫裏,試了很多種方法實在拔不出來,最後他作了一個常人難以承受的決定——他親手拿刀割下了自己的胳膊,然後逃生獲救了,因為他的目的是活下去,失去生命要比失去胳膊嚴重得多!當然這是一個有點血腥的例子,深呼吸一次,我們繼續保持平常心、平常心。

不怕,不累,也不拖

為了避免帕累托法則變成“怕累拖”詛咒,我們接下來就分別從詛咒的三個方麵下手,各個擊破。

帕累托——不怕

毛主席早就教導我們,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麵對拖延大敵,我們首先在氣勢上就要壓倒對方,不管什麼情況,決不膽怯後退,正所謂什麼都可以沒有,就是不能沒有自信。

不怕,是說在心理上我們對於拖延不要有恐懼,對於即將做的事情也不要有畏難心理,不要覺得某一件事情是困難重重、難以完成的,因為即使一件事情有再高的要求,我們也可以通過技術的改進或者方法的更新來完成它。要相信每一件事情都有做完的時候,每一個難關都有渡過的一天,隻要勇敢地去麵對,就是勝利的開始。

帕累托——不累

開始一項工作的時候,我們要提前分析一下完成這件工作的方法,然後選擇其中最高效率的一種,千萬不要一心本著“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的精神,自己選擇阻礙重重或者方法複雜的路去走。其實越簡單,我們就越不會感到疲憊。

除了在方法的選擇上要有技巧之外,我們還要學著享受做一件事情的過程。如果你是去看書,那麼就沉浸書海,享受和文字親密接觸的時光;如果你是去完成一項工作任務,那麼就去享受團隊合作的感覺和並肩作戰的力量,以及做成一個項目的成就感。

是否做一件事可能並不由我們來決定,但是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做這件事情卻是由我們來掌握的。所以,給自己一個笑容,輕鬆上陣吧!

帕累托——不拖

帕累托法則的一個成功之處就是告訴我們要找到以少勝多的關鍵點,那還等什麼,發現那些關鍵的少數就是成功了一半。

處理事情不能拖,與人相處就更不能拖了。在我們的朋友圈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泛泛之交或是萍水相逢,而隻有另外的一小部分人才對我們的情感有著巨大的影響,這也是符合“二八定律”的。如果你和你的核心好友因為一些事情起了爭執,那麼一定要及時修複你們的關係,雖然大家都知道“對陌生的人溫情,對親密的人狠心”好像是人們的一大通病,但是你的好友並不能因為這樣就忽略你們之間的問題。所以,為對你的情感負責,還是盡快恢複親密關係,以免因為誤會越來越深而失去一個知己,那這80%的比例,比工作上的業績都難以彌補何止千萬倍啊!

跟我做——生活管理小妙招

打敗壓力,提高效率(四)

1 聞某些香味:檸檬、橘子、芒果等水果和薰衣草等植物的香味可以改變基因活動和血液中的化學物質,從而達到幫人們減壓的目的。

2 擊鼓,模擬也可:擊鼓可以緩解壓力。

3 事情沒有那麼糟: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事情沒你想的那麼糟。

4 勿過量運動:過度運動會導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