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讓全世界為你的專注喝彩(3 / 3)

1.重視長期後果,輕視短期享樂;

2.如果感到自己的壞毛病又要犯了,就握緊你的拳頭,把注意力轉移到這上麵來吧;

3.給自己設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

4.按時吃飯,避免餓肚子,同時還要保持正常的睡眠,這是因為不吃飯的人容易患低血糖,這些人和睡眠不足的人一樣,自製力會更差;

5.堅持21天。科學證明,任何一項新習慣的養成都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然後,我們的大腦才能把這種新習慣視為正常。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曾有過這麼一段精彩的描述:麵對一對葡萄,樂觀主義者必定是從最壞的一個葡萄開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個葡萄;悲觀主義者則相反,越吃葡萄越壞,吃到絕望為止。我們的生活裏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好葡萄和壞葡萄,但是我們自己卻不必一定要選擇做樂觀主義者或者悲觀主義者。盡量去吃好的葡萄,但是如果吃到了壞葡萄卻也不氣餒,還要堅持著發現生活中的精彩。

因為生活中有很多葡萄,但卻不隻有葡萄。不管你會遇到多少好葡萄、多少壞葡萄,生活總會是甜的。

保持平衡走鋼絲

生命可以有很多比喻,現在,我們把生命比作走鋼絲。

同樣是一根鋼絲,人與人之間就算走鋼絲,也還是不同的。

有些人的鋼絲繩在低處,他可以順利地走來走去,心裏沒有什麼壓力,即使走到中間掉在地上也沒有什麼關係,那麼低的高度不足以讓他受傷。

有些人卻在很高的地方走鋼絲,雖然手裏握著保持平衡的長棍,但是一不小心還是有掉落地麵的危險。隻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時刻都保持著警惕,才可能安全順利地走到對麵。

看一看你自己的鋼絲繩,想想自己該如何保持平衡呢?

首先,保持平衡需要我們的專注力。站在鋼絲繩上,不要看四周的景象,不要看腳下的地麵,不要聽耳邊吹過的風,甚至也要忽略掉地麵上那些告訴你“小心!”“不要摔下來了!”“往右邊偏一點兒!”之類的聲音。因為我們需要專注於保持平衡的過程,體驗血液的流動對於平衡有什麼樣的影響,一點點地推進著自己的步伐。

其次,平衡需要付出時間。我們並不是站在鋼絲繩上短暫的一秒鍾,而是需要走完全程。手中那根長棍代表著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麵,一邊是工作一邊是休閑,一邊是他人一邊是自己,一邊是分享一邊是隱私,每個部分都需要我們來平衡,如果一方有過多的偏重,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整個生活。

再次,平衡需要作出取舍。天平的兩端不斷地增加著物品,如果超過了天平所能承載的負荷,那麼即使兩邊的重量是一樣的,也會把天平壓垮。生活中的我們也可能會為了成功、為了達到一個巨大的目標而不斷地給自己加碼,卻不想想自己是否能夠承受得了。結果往往是,超出負荷的砝碼攪亂了原本安寧的生活,這時候我們才被迫正視現實,什麼該堅持,什麼該放棄,我們需要作出取舍。

最後,平衡需要寬鬆的心。如果你又要保持生活平衡,又要對手中保持平衡用的長棍的圖案吹毛求疵,那麼你的精力很有可能會不夠用。但是很多人卻會真的這樣,不僅希望把握一件事情的大方向和重要價值,還希望能把細枝末節全部推向極致,結果卻是對無關緊要的東西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反而不能讓自己得到平衡。

帕金森法則

有這樣一個帕金森法則,聽起來似乎是為拖延症患者們找的完美借口,法則說“工作在最終期限到來之前是不可能被完成的”,拖延症患者們馬上歡呼雀躍,啊,還是有知音與我們同在的!

這個帕金森法則實際上是在說人的潛意識裏有一種對“最後期限”的依賴感和焦慮感,死到臨頭了一定會積極迅速地解決遺留下的問題,爭取能給自己爭取一條活路。

比如拖延症患者們會在心裏給待處理的工作任務進行分類:

第一等級 完成時限最短、最緊迫 關注度越高,投入精力越大

第二等級 完成時限中等 有選擇性地推遲

第三等級 完成期限較長,不緊迫 無限期地推遲到“緊迫時期”

每一個拖延症患者聽到這個法則的時候都非常欣慰地感覺找到了完美借口,但是,其實帕金森法則的目的並不在此,而是警示我們要克服惰性、避免拖延,這樣才能在時間的利用戰中掌握主動權。對於把工作分級的現象,我們可以在分級之後進行改善。當把所有的任務劃分了三六九等之後,我們需要對最緊迫的事情進行處理,然後把第二等級的事務轉移到第一等級欄,優先完成;接著再把後麵的任務繼續轉移到第一等級的迫切任務裏。

既然我們的身體已經習慣了處理時限最緊迫的任務,那麼我們就需要重新給下麵的任務劃定時限。如果原計劃一個月之後上交的工作任務,那麼我們重新規定半個月之後上交,讓我們心中保持著緊迫感。提前完成之後,我們就又多了半個月的時間來完善工作成果,或者接著提前進行剩下的工作。

跟我做——生活管理小妙招

小妙招省大時間

當我們早已習慣了家庭生活中的瑣事一個接一個撲麵而來,不曾想,其實我們在這些瑣事中竟然花了大量的時間。那麼,不妨借鑒一下節省時間的妙招吧:

1.網購

在網絡遍及世界各地的時代,隻要輕輕點擊鼠標,你選購的物品不久就在門外悄悄候著,你就不需要舟車勞頓去超市選購,再排上長長的隊。

2.轉手家政專家

清理房間、整理雜物、看護孩子,每天麵對忙碌不停的家務你應接不暇,不如請一個專業的阿姨吧,相信一個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士能夠將這些生厭的家務統統搞定。“什麼錢都可以省,請阿姨的錢不能省”,這是一位成功的職業女性的真實忠告。隻有從家務中解脫出來,你才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打理事業。

3.方便食品

要想省時省力地做頓晚餐,不妨先準備一些“方便”食品。把菜製成半成品,湯冷藏,晚餐把這些拿出來簡單烹煮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歡放薄荷葉,不妨把薄荷洗幹淨再切碎,裝袋後放入冰箱冷藏,就可隨時使用而且保持新鮮。

第五節 信息爆炸的時代,我需要一個專注的眼神

羨慕別人不如自己努力

在網上流傳著這樣一段關於德國人生活的描述,實在是羨煞人也。

他們早上花近半小時泡澡或淋浴,然後67%的人開私家車(多是奧迪、寶馬或奔馳)上班,13%的人選擇公共交通。每周上班4~5天,每天工作的8小時中,兩小時午休,兩個半小時咖啡時間。下班後娛樂活動豐富。平均每年休假173天,幾乎相當於工作1天休息1天。

然而想著“人和人的差距怎麼這麼大呢……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越來越大了呢……”或是看著電腦屏幕流了半天口水之後,我們麵對的還是自己的生活。電腦快捷欄裏仍然有著等待完成的表格,個人信箱裏依然等待著上個月的賬單,周末的計劃裏依舊還有“加班工作”這個選項。我們這才有所領悟:原來我們的生活,還是自己的。

別人的生活再好都是別人的,如果時空沒有發生什麼巨大的變異或者你真的穿越了,否則你原來擁有什麼,現在還是不會變得更多,除非你作出了努力想要改變現狀。

但是很多人的眼球卻不斷被網絡中這些類似的信息吸引著,今天看到有人去做了旅行體驗師,過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於是覺得心裏有所不平,想著如果自己也作出了這樣的選擇,一定會過得很幸福;明天又看到老同學在博客裏曬照片,小戶型房子裏充滿設計感的裝修,於是心裏又想:“如果我也可以動手設計自己的房子就好了,什麼時候才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呢?”

他總是希望生活在別人的生活裏,但卻還是真實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所以羨慕別人,不如自己努力,專注於眼前,才能到達明天。

不小心得了“信息恐懼症”

有一個朋友屬於愛崗敬業天天向上的好青年類型,他的一大愛好就是玩微博,粉絲多了有麵子,關注多了有話題,他非常喜歡這種拿著信息和別人互動分享的日子,甚至還很熱衷於和別人來幾場小型的口水戰,對於某個熱點問題進行一些激烈討論。口水戰結束之後,他自己覺得棋逢對手,也算暢快淋漓。

但是有一天,我偶然去他微博看的時候卻發現他已經許久沒有更新了,見到他之後就問他怎麼不玩微博了,被盜號了嗎?他說起微博這件事情竟然是破天荒的一臉苦惱,原來是因為他關注的人數量太多了,每個人都會發很多條微博,一天中午他開著電腦就去吃午飯,結果回到座位上的時候竟然看到係統提示好友的新微博有上千條,他當時就愣住了,覺得自己陷入了一片巨大的信息海洋裏,如果要把這些信息全部都讀完,那麼大腦會不會超負荷停止工作呢?他這樣想著,然後決定暫時脫離微博一段時間,等他感覺可以麵對如此龐大的信息量時,再重新開始微博之旅。

這個朋友就是患了典型的信息恐懼症。其實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對於信息是有著高度渴求的,因為在現在這個時代,掌握了信息就是掌握了競爭的製高點。當你能比其他人提前一秒鍾掌握一條關鍵信息,可能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當人們努力保持著對信息高度敏感的時候,另一方麵也同時對信息產生了恐懼——信息成了決定成敗的無形撒手鐧,對於信息的追求讓人們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麵對多種信息無從選擇也讓人們覺得焦慮。所以很多新聞出版和傳媒行業的工作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信息爆炸的時候,那些碎片也弄傷了人們。

最近微博上有人加關注,備注裏寫著我上麵這個朋友的名字,原來他懶得再去整理之前的微博,幹脆就放棄了各種達人和獎章的微博榮譽,重新注冊了一個微博作為健康釋放的空間,我看了看他關注的人裏大部分都是身邊的朋友。看來,他已經成功地從信息綁架中獲救,因為這裏並不是了解世界的最好窗口,作為一個社交網站,我們能從中獲得慰藉和快樂,這就足夠了。

有怎樣的心態,就有怎樣的人生

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心態的不同必然導致人格和作為的不同,因而也會譜寫不同的人生。

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有這樣一個說法,說我們經曆的外在世界,正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折射。我們心裏真正想著的事情,都會在現實世界裏成為事實。這個說法有點兒唯心,但卻能在生活中得到驗證。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我們的心態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觀察我們的周圍不難發現,有些人似乎總是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另外的一些人則總是習慣性處在失意之中,倒不是因為這些人的能力有太大的差異,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心態。

幸運的人都有著許多共同點,比如通常都是未語先笑,總能和別人很快地拉近心理距離,獲得好感;比如樂於嚐試,對生活總是充滿期待;比如願意承擔責任,在團隊或者朋友遇到不順利的時候不會放棄他們而保全自己;比如用充滿愛心和感恩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不輕易給陌生人下結論,不輕易地把別人歸入和自己對立的陣營裏,等等。

人生好像也給我們來了一個鏡麵效應,我們對它笑,它也對我們笑;我們對它皺眉,它就也對我們皺眉。

所以接下來,請你調整好心態,對自己的生活展露笑容吧。當我們專注於我們的生活和對未來的期待的時候,生活也不會回饋給我們太多的雜質。

跟我做——生活管理小妙招

瑜伽冥想,調整身心

瑜伽中的冥想是一種用來調整身心、消除煩惱的方法,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環境冥想是其中最簡單的一種,不需任何工具。

具體操作如下:首先選擇一種讓自己放鬆的方式坐下,緩慢地呼吸,保持這個呼吸節奏。然後閉上雙眼,開始想象下麵的畫麵。在一片綠樹成蔭的叢林裏,溫暖的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輕輕灑落在我們身上。遠處傳來鳥兒清脆歡快的歌聲,接著汩汩的泉水緩緩地流過,從遠流過來,一直流進我們的心裏,嚐到了一陣陣清甜。撥開掩映的樹叢,沿著陽光的腳步,走著走著,眼前是一片開闊的草地,中間靜靜地臥著一塊石頭。我們輕輕地走過去,慢慢地坐了下來。想到這裏,就可以睜開眼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