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效法則和黃金三小時法則
反效法則
反效法則其實是上麵所說的報酬遞減法則的極端化,也就是當我們長時間處在超負荷工作的狀態下時,會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混亂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和損失。
那麼我們很容易想到的一個例子就是疲勞駕駛。據統計全世界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車禍的發生,但是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因為疲勞駕駛。有些司機在走長途路的時候連夜開車直到清晨,天亮的時候注意力已經不能高度集中,這個時候最容易忽略其他方向的汽車和路邊的行人,所以清晨也是車禍的一個高發時段。
聽起來有點恐怖的反效法則需要我們認真應對,在超負荷工作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一定要停下來休息一下,如果工作不能停止,就找其他人來輪換,一定要掌握好節奏,避免反效法則的發生。
既然知道反效法則的影響如此嚴重,我們也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比如為長途司機配備副駕駛,或者中途設置休息點。而對於我們自己的提醒是,最好有計劃地完成一項工作,掌握好工作的進度,並且隨時保存工作的文件,以免因為下一步的錯誤而造成全部工作成果的損失。
對於我們的下屬或是其他同事,我們也要給予及時提醒,不要讓他們被迫處在長時間超負荷的狀態下,否則隻會得不償失。
在反效法則的強大壓力下,休息已經不僅僅是一項放鬆的權利了,這是命令!
黃金三小時法則
黃金三小時法則是說,研究者們通過研究發現,每天早晨的5點~8點是人一天中效率最高的三個小時。如果用這三個小時處理事情的話,效率和效果都會非常好。
為什麼是5點~8點呢?按照一般人的生活習慣,早晨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我們的精力和思維都處在最佳的狀態,而且環境也是最安靜的,這期間的一個小時,相當於其他時段的三個小時,所以結論是“如果提早開始完成工作,那麼這新的一天就是你為自己賺出來的”。
真的有這麼神奇嗎?有些人帶著惺忪的睡眼早早爬起床,但是卻在一堆文件中再次睡著了。所以每個人都有黃金三小時,但是到底是哪三個小時卻是因人而異的,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效率類型,“百靈鳥型人”和“貓頭鷹型人”的差別確實很大。
所以應用這個法則的關鍵是把握住自己的黃金三小時,在一天中最有效率的時候去處理更多的事情,在一星期中最有效率的時候去處理這一星期最重要的工作,在一個月中最有效率的一周內處理當月的重點事情。當你利用黃金時間處理完最重要的事情時,也就給自己節省出了更多的時間。
集中火力搶占一個製高點,在這場時間爭奪戰裏,你才能是最大的贏家。
跟我做——生活管理小妙招
守住時間的小竅門
1.工作的時候,把重要時間用在如何解決問題上,防止任何消極念頭的幹擾。可以在辦公室電腦桌前貼一個提醒圖標,忙碌的時候,一旦有負麵的想法冒出來,立即打消掉。
2.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根據完成情況隨時調整目標。當我們發現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時,就需要及時更新目標,想想下一步該挑戰什麼,這樣,通過一個個目標的實現,我們擁有的時間也越來越有含金量。
3.記錄下每天值得驕傲的事情,積累生活的正能量。準備一張卡片,每天寫下至少三件你正在做的事情,即使是一個未通過的提案,也應該為百分百的付出而狠狠地表揚一下自己。
4.每天利用零碎時間發展興趣愛好,點燃生活的熱情。隻要你足夠細心,都會找到大把的零碎時間,每天隻要抽出5~10分鍾的時間,做做自己喜愛的事情:打理一下花花草草、下一盤棋、唱個曲兒、看一篇短文,這樣,你會發現生活的樂趣無處不在,工作的熱情也會慢慢回升。
5.習慣朋友的陪伴,和身邊的人一起分享生活。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時間會過得更充實。如果你想去參加健身運動,或享受一頓美食,或計劃去某個地方旅遊,為什麼不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去呢?有朋友一起,所有的事情會更加順利,我們還會享受到成倍增加的快樂。
第三節 拒絕誘惑,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你總有更好的選擇
我們的一生都在做著各種各樣的選擇題,除了出生和死亡不能選擇之外,之後的所有事情都是有很多選項供我們選擇的。就吃飯這件簡單的事情來說,你可以選擇吃或者不吃,可以選擇什麼時候吃,也可以選擇吃什麼。不愛吃海鮮,可以去吃京味兒,不能吃辣,就去吃些清淡可口的小菜。你還可以選擇與誰共進午餐,進而讓自己收獲更多、心情更好。
做什麼、怎麼做,決定權都在你。
當然生活並不是隻有一件吃飯這麼簡單的事情,作起選擇來也會考慮得更多,但也還是總有選擇的。大學畢業之後,如果不願意立即走入社會,那麼你可以選擇繼續讀碩士、博士。如果出去度假,你不願意遊泳,那麼大可以待在咖啡廳悠閑地讀一個下午的書。
這些都是主動的選擇,但是麵對被動的選擇,我們還是可以讓自己占據主動。
當你被安排到了一個不喜歡的崗位的時候,你當然可以選擇消極怠工、無所事事地混日子,但是你也可以有其他選擇。比如既來之,則安之,讓自己學習和了解這個崗位的知識,在工作中做出成績,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成就感和熟悉感可能會讓你很快喜歡上這個崗位;或者一邊保證基本的工作責任的完成,一邊積累心儀領域的經驗和知識,等到你覺得有足夠的籌碼可以和上司談判來轉換崗位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出馬,也可以達成最初的夢想;或者如果你不願意改變心意也不願意等太長時間,大不了不做這份工作,辭職之後去找一份能滿足你想法的工作來做,用你的熱情和能力去打動別人。
當你覺得麵前沒有出路的時候,其實總是有更好的選擇在等著你。
做好細節,不給自己後悔的機會
俗話說,失之毫厘,差之千裏。我們對待自己和別人的生活,都要用足夠的細心來發現細節的力量。
比如我們可能隻因為一分鍾的耽誤而錯過了一趟列車,接下來卻可能要再過幾個小時或者隔一天才能搭乘下一趟列車。
一個重症病人被送進醫院,本來是可以救治的,但是卻因為在電梯裏耽擱的半分鍾時間,隻能眼看著死神奪去他的生命。
體育比賽裏更是如此,如果倫敦奧運會上遊泳運動員孫楊懈怠一絲一毫,都可能讓對手以千分之一秒的差距贏得勝利。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並不少見,而在經濟學上,這種效應被稱為“細微邊界法則”,也就是指“時間上的細微差別可能導致最終結果上的巨大差異”,奧運精神的“更快,更高,更強”也是對奮進人生的要求。因為有時候“搶占先機”的影響要比“準備更充分”的影響大得多。許多年前的商場中,流傳的競爭準則是“大魚吃小魚”,當時隻要規模更大、實力更強,就可以得到獲勝的機會。但是現在,這條準則已經變成了“快魚吃慢魚”,因為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規模生產的進行,每個公司產品之間的差別已經越來越不明顯,除了繼續努力擴大差異化和細分市場之外,比對手快一點兒,就可以搶占先機,達成目標。
雖然這樣的競爭準則會讓我們覺得壓力很大,很有緊迫感,但是對於個人生活和工作,這個準則也是通行的。
人生就像是登山看日出,每個人都在向上攀爬,可是如果你晚了一步,太陽升起時的美景就沒有辦法盡收眼底了。而人生又不像是日出,因為太陽每天都會照常升起,可是人生的機會卻可能轉瞬即逝,再不複返。
控製自己,你可以這樣做
自控力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種能力,下麵我們通過兩個法則的分析來進一步了解自控力。
自控法則
如果我們在20歲的時候開始定期向賬戶中儲存一筆存款,那麼到我們退休的時候,賬戶裏等待著我們的就是一筆豐厚的資產了,可以讓年老的我們去環遊世界,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如果我們想要改變一個執拗的人,但是苦口婆心地勸說了很多次都沒有效果。那麼還是不要去管這件事情了,說不定過一段時間之後,他自己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得不改變觀念的時候,就會明白你說的道理了。
如果你想要爭取公司裏的一個空缺職位,招聘時間有六到八個月,也就是說你有六到八個月的準備時間,那麼你應該抽出時間去學習相關的知識,或者報一個培訓班,或者請教那個職位的專業人員,並且列出你能夠勝任這個職位的理由——進行充分的準備,你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超過其他人。
我們現在所說的自控法則本身有以下三個內涵:
1.很多事務是能夠自我掌控的,我們無須再多花時間和精力去掌控,因為事情本身是會朝著原來的軌道向前發展的。
2.對於某些我們失去掌控力的事務,就沒必要對它作無謂的思考了,因為時間會為我們揭曉一切問題的答案。
3.既然這些事是我們掌控得了並且必須掌控的,那麼我們就應該用心去使它在我們的掌控之內。
上麵的三個例子分別對應著一個內涵,這個法則和另外一句話有異曲同工的妙處,“作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控製能夠控製的,不能控製的就隨他去吧。順其自然,才能細水長流。
聚光法則
上學的時候大家一定都做過用放大鏡在陽光下點燃一張衛生紙的實驗,老師讓我們通過親自動手來認識聚光的魔力,當然也有很多調皮的小男生用這種方法讓若幹隻小螞蟻在陽光下死去,這算是濫用暴力武器的表現之一。
為什麼放大鏡能有如此大的能量呢?因為凸透鏡的聚光作用把太陽光聚焦到了鏡片的焦點上,本來照在我們身上暖洋洋的太陽光經過聚集,就產生了很高的溫度,就能把東西點燃。
聚光法則講的就是聚集的力量,而凸透鏡的焦點就是我們要達成的目標。聚光法則認為“要把有限的時間聚焦到重要的目標上,才能保證事業上的成功。專注和執著是成功的關鍵”。
這裏的聚集內容,包括了時間、金錢、人力、物力等各種各樣的資源,很多民族工業興盛的小鎮都經曆了這種產業聚集型的發展過程,一家開了燈具廠,接著許多家都開了燈具廠,最後整個小鎮就發展成了一個“燈具小鎮”,知名度和實力都比一家小工廠要大得多,於是這個小鎮就成了聞名的專業燈具生產地。
我們在用聚光法則的時候還要注意堅持下去,就好像點燃一片小小的紙張同樣要等它到達燃點一樣,低1℃都是點不著的。很多人雖然集中了全部的精力和時間想要達成一個目標,但卻恰恰是在目標即將達成的時候放棄了,“行百裏者半九十”,在黎明前的黑暗裏放棄了機會,那麼就永遠都看不到明媚的陽光。
跟我做——生活管理小妙招
時間管理的好幫手
除了在紙質筆記本上記錄清單,靠鬧鍾或計時器提醒,網絡時代不乏大量高效便捷的時間管理幫手,如:手機和電腦裏能記錄活動的日曆;具有日程管理功能的郵箱(Outlook、Gmail
等);時間管理軟件(番茄、稻草人等);可多客戶端同步使用的筆記本,等等。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用其中的一種或幾種來使用,但是隻能適量使用,切忌本末倒置。如果為了這些科技手段而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反而得不償失。
第四節 別讓拖延症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塌
老生常談話“拖延”
羅蘭說,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
羅蘭的話好像是當頭棒喝,讓很多習慣了拖延的人都瞬間清醒。
關於拖延,我們說了很多,我們明白拖延有很多危害,也明白治療拖延症也是有法可循的。可是很多人卻還是沒有開始行動,也許是覺得方法太多不知道如何選擇,也許是覺得自己開始了也堅持不下來,倒不如幹脆不開始。
下麵的五個方法來自於資深拖延症患者的“自我救贖”,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