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水門事件上的過錯,給這個國家帶來了極大的痛苦,筆墨無法形容我深切的遺憾和悲傷。
——(美)理查德·尼克鬆
1972年6月17日淩晨,5個夜盜者潛入民主黨總部——位於首都華盛頓的水門公寓(Watergate Apartment-Hotel),安裝完竊聽器準備離開時,被警察逮捕。當天下午,5人當中的詹姆斯·麥科德(Jame sW. Mc CordJr.)在審判席上說出了自己的職業——前中央情報局安全顧問。
第二天上午,聯合媒體率先報道:總統競選連任委員會的電話名錄上有詹姆斯·麥科德的名字,6月20日的《華盛頓郵報》的頭版大標題為《白宮顧問涉嫌竊聽》。兩周後,5個竊賊與其他2個人一起受到起訴,一個是白宮顧問、前中央情報局特工霍華德·亨特(E.HowardHuntJr.),另一位就是總統競選連任委員會的律師戈登·利迪(G. Gordon Liddy)。
1973年3月,水門事件被告之一詹姆斯·麥科德供認: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和白宮都卷入了水門事件。在隨後的司法調查過程中,尼克鬆進行了一係列的掩蓋真相和阻礙調查的活動。但是,在輿論界、司法界和眾議院的聯合圍剿下,還是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1974年8月8日,尼克鬆揮淚告別白宮,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辭職的總統。
實際上,水門事件涉及的非法活動,在美國的兩黨政治中並不少見。從1930年代開始就有對公民電話的竊聽。麥卡錫主義橫行的時代,美國政府胡作非為更是駭人聽聞。相比之下,水門事件本身不足為奇。這樣一個小插曲之所以掀起了巨大的政治波瀾,一方麵反映了戰後美國總統權力的惡性膨脹已經走到了末日,三權分立的美國政治機製根據抑製總統權力的現實需要做出了必要的內部調整;另一方麵,尼克鬆執政以來觸犯了美國東部權勢集團的利益,又一再壓製和交惡新聞界,為其倒台埋下了致命的伏筆。
總體而言,尼克鬆是一位堅定強硬、敢做敢為、靈活而又現實的政治家。1969年,他在美國內外交困、處於重大曆史轉折關頭之際上台執政,麵對國內的政治動蕩、社會危機、經濟滯脹等一係列的困難,尼克鬆以強勢總統的姿態左衝右突、左搖右擺、不斷嚐試各種理論的和現實主義的解決辦法卻始終未能走出困局。
但是,在應對同樣是困難重重的國際問題上,尼克鬆不同尋常的大膽和現實主義作風卻贏得了結束越南戰爭、重建中美關係、緩和美蘇對抗等改寫世界格局的重大成就。
1974年,他在以壓倒優勢再次當選,登臨所謂“帝王總統”的權力巔峰之後,卻因為與立法部門、新聞界和東部權勢集團的緊張關係而在“水門事件”的小插曲中翻船落馬,黯然下台。
尼克鬆於1994年逝世。過去的歲月不算久遠,但是作為一個曆史人物,我們仍需將他放回那些屬於他的曆史環境之中,才有可能做出些許相對而言比較公允和客觀的評析。
水門事件暴露之後,1973年4月29日,尼克鬆在戴維營分別召見了白宮辦公廳主任鮑勃·霍爾德曼和國內事務助理約翰·埃利希曼,要求他們辭職。
尼克鬆說,他曾經希望並且祈斷我的左膀右臂,”他對埃利希曼
禱過願意在夜裏死去。“這就像斬1972年,尼克鬆總統在橢圓型辦公室與其
主要幕僚鮑勃·霍爾德曼談話。霍爾德曼後來因為在水門事件醜聞中的所作所為被投入監獄18說,他說不下去了,開始大哭起個月。一個證據是霍爾德曼與尼克鬆於1972年6來,“這就像是砍掉了我的兩個臂月20日談話的長18分30秒的錄音的失蹤。
膀,你和鮑勃。你會需要一些錢,我有一些……你可以拿去用。”
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離開後,尼克鬆站在窗前直到太陽落山。
白宮發言人羅恩·齊格勒輕輕地走進來。總統沒有轉身,隻是說:“全都結束了,羅恩,你知道嗎?”
演說撰稿人雷·普賴斯接著也走進來,尼克鬆說:“也許我應該辭職,雷,如果你也這樣認為,就把它寫進告別演說吧。”
——(美)理查德·裏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