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美國(2 / 2)

1940年5月下旬,迫於同盟國日益危殆的壓力,美國國會慷慨起來,迅速增撥了17億美元國防開支,批準將陸軍從28萬人擴編至37.5萬人,同時授權總統必要時征召國民警衛隊轉服現役。6月15日,羅斯福總統下令研製原子彈。9月2日,羅斯福總統頂住孤立主義壓力,將50艘美國驅逐艦交給英國,換取英國保證決不放棄艦隊,並將紐芬蘭、百慕大和加勒比海地區的英國海空軍基地租給美國99年。

9月14日,羅斯福總統又推動國會通過了《選征兵役法》(Selective Service Act)。9月27日,德、意、日公布三國同盟條約,組成軸心國(Axis Powers)。11月5日,總統大選勝利後,羅斯福進一步展開了援助英國和同盟國的言行。11月30日,羅斯福總統宣布貸款1億美元給中國政府。12月又調撥100架驅逐機給中國,用於保衛輸送援華物資的滇緬公路。

1941年1月6日,羅斯福總統向國會發表年度報告,提議向同盟國租借物資,並闡述了建設擁有“言論自由、信仰自由、不虞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等“四大自由”(Four Freedoms)的新世界的目標。1月10日,排除孤立主義勢力的重重阻礙,《租借法》(Lend-lease Act)獲得國會通過。同月,聯邦政府設立生產管理局(Office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配合總統推動和控製戰時生產。3月11日,羅斯福總統簽署《租借法》,立即提請並得到國會批準撥款70億美元,用於生產和輸出租借物資,加緊援助瀕於經濟崩潰的英國和其他同盟。

然而,德軍仍然在海上和東南歐及北非繼續迅猛地擴大戰果,取得節節勝利,英國和同盟國日愈難以招架。4月,羅斯福總統批準美國軍人辭職後組建“陳納德上校(Colonel Claire Lee Chennault,1890~1958)飛虎隊”,並宣布中國應得到5000萬美元貸款和獲得《租借法》的援助。5月27日,羅斯福總統宣布美國處於無限製緊急狀態,表示美國必須幫助英國控製海洋。

1941年6月22日,德軍入侵蘇聯。羅斯福總統逐漸展開對蘇聯的援助。8月9日,羅斯福總統與丘吉爾首相在紐芬蘭會晤,聯合發表了聞名後世的《大西洋憲章》(AtlanticCharter),呼籲世界各國共同開展抵抗法西斯運動,建立一個更為廣泛和持久的普遍安全體製。9月24日,蘇聯表示同意《大西洋憲章》的基本原則。9月28日,美英代表抵達莫斯科,會晤斯大林,於9月30日達成了美英共同援助蘇聯價值10億美元物資的協議。後來由於珍珠港事件等緣故,實際運抵蘇聯的物資隻有6500萬美元。

史海徜徉

1941年3月,《租借法案》的通過是一個主要的轉折點。“我們把150年的傳統外交政策都連根拔掉了”,參議員溫德伯格在日記中寫道,“我們把華盛頓的卸任演說拋進了垃圾堆。我們把自己拋進了歐、亞、非洲的強權政治和強權戰爭之中。我們已經在永遠不能退卻的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美)卡爾·戴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