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始大刀闊斧地砍項目。此前的500個項目已經被阿梅裏奧砍到了50個,喬布斯進一步砍到隻剩10個。“斯卡利的牛頓”當然是不可能幸免的。最後,喬布斯將思路發揮到極致,提出了“四格戰略”。
他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兩行兩列的表格。在行的上方分別寫上“台式機”和“便攜機”,在列的左側分別寫上“消費級”和“專業級”。兩兩組合後,4個格子裏就是4個產品。喬布斯說:“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專注於做4個偉大的產品,每格1個。”
當喬布斯把這個想法告訴董事會後,董事會並不能接受。因為蘋果的競爭對手們正在不斷推出越來越多的產品。董事會對喬布斯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沒有任何把握。但是,在喬布斯眼裏,董事會形同虛設,他想要做的事情,誰也阻擋不了。
喬布斯開始尋找能夠填進這4個格子的產品。就在這個時候,幸運終於降臨到了這個孜孜不倦、苦苦奮鬥的人頭上。
英國設計師喬納森·艾夫(JonathanIve)因為酷愛蘋果的產品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加入了蘋果公司。那個時候,喬布斯還沒有回到蘋果。1996年,艾夫升任設計部門的主管,但卻很不開心。因為阿梅裏奧的主導方針和其他的電腦公司沒有兩樣,一切以利潤為主,設計隻是一個配合性的工作。一心想要設計出偉大產品的艾夫深感失望,正準備辭職而去。就在這個時候,喬布斯回歸了。艾夫又生出一線希望,暫時留了下來。
這一留,就讓喬布斯看到了他正在設計的一個原型。喬布斯原本想砍掉先前的設計部門,從外部聘請一個世界級的設計師。當他看到艾夫正在設計的彩色半透明的一體機原型後,他內心又出現了以前初見施樂Alto電腦、皮克斯動畫小組時的感覺。世界級的設計大師就在他身邊,他又一次看見了未來。
這一原型就是後來風靡世界的iMac(在四格戰略中占據“消費級台式機”那一格)。艾夫把這台機箱和顯示屏一體化的電腦外殼設計成海藍色(之後這種藍色被命名為邦代藍,意指澳大利亞的邦代海灘)。外殼呈半透明,顧客可以看到機箱內部的結構。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設計思路。性感、新潮、時尚、炫酷,在外觀特性和內涵特質上一如1984年的麥金塔!
喬布斯一直以來苦苦追尋的東西找到了,他知道,蘋果有救了。
在緊隨而來的1998年的Macworld大會上,喬布斯充滿自信地登場了。他忍辱負重的妥協,獨斷專行的整肅,已經贏得了市場的信任。但善於故弄玄虛的喬布斯直到最後一刻才宣布了這一好消息。
公眾以為演講已經結束,正要走下舞台的喬布斯卻突然轉過身來,仿佛突然想起忘了什麼似的,說:“哦,還有一件事……”
“我們這個季度盈利了!”
觀眾席上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這正是喬布斯預期的結果。這樣做,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他的控製欲,也讓這一消息取得了最轟動的效應。
在喬布斯接手之前,蘋果已經連續巨虧了兩年,而在他接手後的第一個季度,蘋果獲得了4 500萬美元的利潤。這是多麼神奇的壯舉啊!一個從來沒有成功CEO經曆的人,一個飽嚐失敗困擾的人,竟然隻用3個月,就將瀕死的蘋果重新拉回到了正常狀態!這一業績與他在皮克斯的成功疊加強化後,喬布斯頭上的光環當然更大更耀眼了。
不過,平心而論,喬布斯取得的這一業績,至少有一部分是阿梅裏奧打下的基礎。阿梅裏奧在“止血”上為喬布斯鋪好了路。喬布斯所做的是將“止血”發揮到極致,並取得了微軟的“輸血”支援。
喬布斯其實還藏了一手,那就是“造血”!iMac的開發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隻要一推向市場,蘋果再度騰飛的時刻必將到來。喬布斯接下來將他那追求苛刻完美的風格投入到iMac的開發中。
1998年5月6日,這是喬布斯選定的發布iMac的日子。發布的地點,他仍然選擇了當年發布麥金塔的老地方——迪安紮社區學院的弗林特禮堂。
一切都如喬布斯所料。iMac複製了14年前第一部麥金塔的成功。1998年8月,iMac正式發布,售價為1 299美元。上市6個星期就售出了278萬台,到年底,售出了80萬台,一舉成為蘋果公司曆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電腦。更重要的是,32%的顧客是第一次購買電腦,另外有12%的顧客曾經使用過Windows電腦。這意味著,iMac不但吸引了眾多的新顧客,也從微軟手中搶來了不少顧客。得益於iMac的驚人表現,蘋果公司1998財年實現了309億美元的盈利。
在iMac推出之際,喬布斯也將蘋果的標誌從彩虹蘋果改成了白色蘋果。喬布斯是想用這個微妙的信號來劃清兩個時期的不同蘋果,現在的蘋果,是喬布斯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