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身在西雅圖的比爾·蓋茨的臉通過衛星信號出現在舞台的巨幅屏幕上。喬布斯站在屏幕下的身影頓時相形見絀,就像一個站在巨人身下的無助的孩子,非常渺小。比爾·蓋茨宣布,微軟將為麥金塔開發軟件,並向蘋果公司投資15億美元。看起來,這個場景和兩個公司的市場地位是多麼契合,比爾·蓋茨就像救世主一樣,控製了一切,主宰了一切。
15億美元本身並不能拯救蘋果。重要的是,微軟的動作向外界釋放了強烈的積極信號。這足以讓華爾街對蘋果的信心大增,並進一步影響到社會公眾。喬布斯的妥協沒有白費。當天,蘋果的股票飆升了656美元,漲幅高達33%。這一天的暴漲為蘋果增加了83億美元的市值。
蘋果從生死線上被拉了回來。喬布斯為自己贏得了更多的喘息時間。
行為改變態度。喬布斯為拯救蘋果所做的越多,他就越來越離不開蘋果。他那扇為自己預留的“逃生後門”慢慢地掩上了。隨著股價的上升,當《非同凡想》的廣告片製作完成後,他決定正式接手公司的管理。
但是,理智警示他這樣做的風險。在內心兩種相反力量的拉鋸戰中,他接過了安德森手中的臨時CEO一職(interimCEO,簡稱iCEO)。不過他還是沒有和公司簽訂任職合同,也不領薪水(隻是象征性地領取1美元的年薪)。“逃生的後門”雖然掩上了,還是留了一道小小的縫隙。
喬布斯這樣做的內心動機非常明顯。在我們的社會框架中,每個人都因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而具有不同的責權利關係。如果喬布斯和蘋果公司簽訂了合同,並領取身為CEO的薪水,這就是一個職業承諾,那麼,不言自明地,他就必須承擔與之相對應的責任——拯救蘋果,並為可能的慘敗負責。喬布斯願意為拯救蘋果赴湯蹈火,但是他顯然不願意承擔失利的汙名。(如果能由他掌控大局,然後再找一個CEO來承擔責任,那該是多麼理想的狀況!)
就任iCEO後,喬布斯接連幾個星期都在和董事會一起物色正式CEO的人選。柯達的喬治·費希爾(GeorgeFisher)、IBM的薩姆·帕爾米薩諾(SamPalmisano)、Sun的埃德·讚德(EdZander)都是備選的目標。但是,大家都知道,喬布斯所在之處,寸草不生,絕不可能還有另一個權力中心。有喬布斯在,就沒有人願意來當這個CEO。讚德公開說:“我可不想讓喬布斯總是窺探、質疑我的每一個決定。”
所以,喬布斯一直就這樣“臨時”了下去。最讓喬布斯內心抓狂的是,他依然還沒有找到真正能夠拯救蘋果的辦法。
巨大的壓力無可阻擋地侵向他。家庭首先被他拋到了腦後,但皮克斯還是要占據他一部分精力(這是榮耀所在,他不想放手)。喬布斯每天早上7點出門,晚上9點回家。到了家,孩子們全都睡了,而喬布斯累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他的頭發越來越稀疏,先前的黑色也漸漸褪成了灰白。就在這段時期,他得了腎結石。當疼痛難忍的時候,他隻能從忙碌中脫身,趕到醫院,讓醫生給他打一針杜冷丁,然後繼續工作。
讓他堅持下去的,除了他那桀驁不馴、不肯認輸的個性,還有那群不離不棄的忠實蘋果迷。
喬布斯想起了斯卡利,想起了斯卡利的“百事挑戰”可樂盲測活動。在盲測時,選擇百事可樂的顧客多過可口可樂。但是,實際購買時,顧客不可能不知道品牌。此時,選擇可口可樂的顧客仍然多過百事可樂。有意思的是,百事挑戰活動讓可口可樂的高層非常緊張。他們手忙腳亂地放棄了原來的老配方,推出了口感更好的“新可樂”。沒想到,忠實的老顧客根本就不買賬,他們強烈抗議,要求可口可樂保持原樣。
喬布斯還不知道這是為了什麼(6年後,神經學家揭開了這個秘密),但可口可樂擁有的這些忠實顧客讓喬布斯聯想到了蘋果的忠實粉絲。喬布斯知道,蘋果迷的忠實程度甚至要勝過可口可樂的忠實顧客。這些忠實的蘋果迷就是蘋果的複興基礎,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為他們提供極具魅力的產品。
對,就是產品!喬布斯念茲在茲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心理感悟:如果你能讓對手為你服務,距離成功也就不太遠了。
54耶穌就在你身邊
蘋果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不再提供極具魅力的產品。從喬布斯被趕出蘋果公司開始,庸俗的商業思維就占據了主宰地位。蘋果公司推出越來越多的電腦型號,以為這樣就可以賺更多的錢。1989年,蘋果發布了5款麥金塔電腦。而到了1994年,竟然發布了43款麥金塔電腦,1995年的數字更為驚人,達到了54款。這些電腦彼此間的細微差別就連內部的工程師也搞不清楚,更不用說普通的顧客了。
這樣做不但帶來了混亂,也讓蘋果電腦喪失了獨特的個性。喬布斯在苦思冥想後終於找到了症結所在——現在的蘋果,缺少“殺手級”的個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