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浪蕩之初(1)(3 / 3)

這一年,被譽為“晶體管之父”的肖克利在獲得諾貝爾獎後,離開貝爾實驗室返回故鄉聖克拉拉,創建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很多青年才俊慕名趕來加盟。後來,一些青年才俊離開後,成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Semiconductor,也被譯為“飛兆”公司)。仙童公司不但為矽穀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它還為矽穀孕育了成千上萬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堪稱IT業的“西點軍校”與“人才搖籃”。仙童公司的員工離職後,創立了英特爾(Intel)、AMD等諸多至今仍長盛不衰的大公司。正如成年後的喬布斯比喻的那樣:“仙童半導體公司就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

這一年,一家名叫洛克希德(Lockheed)的航空航天公司也來到了森尼維爾鎮,創建了“導彈係統處”的總部大樓,招募了成千上萬的電子工程師來到這裏,其目的是為了實現美國的宇宙飛船登月的宏偉藍圖。這其中有一位名叫傑裏·沃茲尼亞克(JerryWozniak)的工程師,他帶著妻子和三個孩子在森尼維爾一個安靜的小區安了家。沃茲尼亞克的長子史蒂芬(StephenWozniak)已經5歲。史蒂芬從不到4歲的時候就開始接受父親的電子學教育了。但他的母親經常叫他史蒂夫。

命運總會以一種神秘的方式將一些看似不相幹的人聯係在一起。就在繈褓中的喬布斯日漸成長的同時,命運已經在悄悄地為他搭建日後供他縱橫捭闔、呼風喚雨的大舞台。

在史蒂夫·喬布斯5個月大的時候,他的父親保羅將家從舊金山灣區的北端搬到了南舊金山,進入日後被稱為“矽穀”的這一片區域範圍。3個月後,喬布斯一生中與他糾纏不休的最大對手將在美國西雅圖出生,他的名字叫做比爾·蓋茨(BillGates)。

有意思的是,喬布斯的養父保羅是在威斯康辛州的日耳曼敦長大的,而喬布斯的親生父母也是在威斯康辛州相識相戀的。

保羅十幾歲的時候從中學輟學,一直在中西部地區四處遊蕩。30多歲的時候,他應征加入了被稱為“流氓海軍”的美國海岸警衛隊。二戰結束後,保羅在舊金山退役,並結婚定居下來。

保羅心靈手巧,做過機械師、二手車買賣等,此時的職業是為一家金融公司工作,具體負責催收壞賬,核查汽車經銷商的貸款條件是否合規。

一般的美國人對待孩子,本來就持比較寬容的態度。對於這個期盼多年、頗費周折才領養來的孩子,保羅和克拉拉當然更是疼愛有加。而且,從保羅本人的經曆來看,他也不是一個喜歡受太多約束的人。這一特性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中。

所以,喬布斯從一開始就處在了一個近乎溺愛、毫無約束的環境中。

每個孩子剛來到世間的時候,都是充滿了不會趨利避害的好奇心的。這種好奇心在沒有碰壁之前,不會停止其擴張的步伐。也就是說,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會不斷去試探這個世界的底線。這個時候,父母的言行態度,就在潛移默化中為孩子設定了種種的錨定,來約束管教孩子的行為。這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具有兩個相反向度的影響。一方麵,孩子會變得循規蹈矩,日益符合一般性的社會規範要求。這使得成長起來的孩子更能適應外部環境。另一方麵,這也會扼殺掉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孩子變得平庸。正如畢加索曾經說過的:“每個孩子天生都是藝術家,問題是長大之後如何保留才華。長大之後的所有時間,其實都被用來尋找稚嫩無知時那種天真的創意自信。”

保羅和克拉拉對孩子非同尋常的寬容使得喬布斯天性中的那種我行我素、不受約束的因子被無限地激發了出來。很快,喬布斯就表現出了他那無與倫比的創造力(或者毋寧說是破壞力)。

喬布斯長到3歲時,他的兒童多動症已經非常明顯。他精力旺盛,經常一大早就起來搗亂,搞惡作劇。

有一次,他為了搞清楚電是怎麼回事,把母親的一根發夾插到了電源插座內。喬布斯觸了電,保羅和克拉拉趕緊送他去醫院。

還有一次,喬布斯覺得用來毒殺螞蟻的藥劑瓶很好玩,他忍不住打開瓶子喝下了藥劑。他的父母又得趕緊送他去醫院洗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