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民突然辭職,並未圓蔣之總統夢,反而“引起謠諑”,蔣介石控製的國民黨中執會,遂於3月8日通電“辟謠”,但欲蓋彌彰,罩不住國民黨大老胡漢民被囚禁的事實。汪精衛於3月14日發表宣言,痛斥蔣介石“一麵擺酒請客,一麵拔槍捉人,以國民政府主席,而出於強盜綁票之行徑,較之青霜劍中之狗官,有過之而無不及”。(蔡德金《汪精衛評傳》,第190頁)4月30日,國民政府文官長古應芬更與監察委員鄧澤如、蕭佛成、林森聯名發表“彈劾蔣中正電”,指“蔣氏猜忌為心,陰險成性,總理以其長軍旅,畀以練兵之任,未及期年,總理逝世,迭乘時變,竊奪軍權,浸而盤踞中樞,把持國柄,潛植羽翼,威脅老成。諸同誌仰總理之遺誌,急國家之危難,慶其才勇,降心相從。乃瀕年以來,不知斂抑,肆虐愈深,為禍滋甚”。接著列舉四大罪狀,其一,蔣氏以孫中山的繼任人自命,而以國民黨為其私有,以至於“厚誣總理,蔑視黨員”;其二,蔣氏讓中共坐大,“士卒疲於奔命,賊焰至今為烈”;其三,蔣氏不守黨紀,慫恿小人如陳果夫等,到處活動,“暴戾恣肆,壓迫人民”;其四,蔣氏讓親戚宋子文,由一“窮措大”變成大富翁,“等於王侯”,主管財政“已逾六載,所發公債,已逾四萬萬餘”,而“蔣氏既縱之為惡,凡有與之言者,充耳不聞”。是以“蔣中正違法叛黨,逆跡昭著,謹臚列罪狀,提請貴會嚴予處分,以張正誼,而肅紀綱事”。(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宣傳科編《為什麼要彈劾蔣中正》)此後駐粵第八路軍總指揮陳濟棠,率所部於5月3日,通電擁護四監委彈劾案。南京方麵明知廣東發難,由於胡漢民的自由問題,蔣初在壓力下想要恢複胡之自由,但尋又變計。(見《邵元衝日記》,第729頁)5月11日,廣西李、白也率部通電響應。南京方麵則由何應欽、何成濬等三十將領通電攻擊粵方,又發生了洋洋灑灑的“電報戰”!
粵方箭頭針對蔣介石的獨裁,非倒蔣不罷休。5月25日,汪精衛、孫科、陳濟棠等二十二人聯名致電蔣介石,限其於四十八小時內引退。兩天之後,廣州各派通過由汪精衛起草的宣言,公布成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會非常會議,以待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召開。5月28日,非常會議組成設在廣州的“國民政府”,以汪為主席。同日蔣介石複電孫科,謂“受總理付托”,拒絕引退,又說什麼“既非趙孟之所貴,亦非趙孟所能賤”!於是寧粵分裂,國府又鬧雙包案。北平的擴大會議結束才半年左右,又出了一個廣州非常會議,都是以反對蔣介石個人獨裁為旗號。事實上,蔣不僅獨裁,而且蠻橫,囚禁胡漢民就是明證。他這樣做,固然導致國民黨一再分裂,更不必說整個國家的分崩離析,對他自己也大大不利,自揭其短,成為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