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滅唐以後, 他以擁護唐朝為名, 與後梁交戰不休。
後來, 他的兒子李存勖乘後梁內亂之機攻取河北, 屢敗梁軍, 徹底消滅了中唐以來長期跋扈的河北三鎮。龍德三年(923年), 存勖在魏州即位, 是為莊宗, 改元同光, 國號唐, 史稱後唐。同年, 他派兵南下, 攻占開封, 梁末帝朱友貞自殺, 後梁亡。後唐統一了華北地區。不久, 後唐遷都洛陽。中原之地, 遂為沙陀所占據。
後唐莊宗, 本來是個野蠻人, 滅梁之後, 自然誌得意滿。於是縱情聲色, 寵愛伶人, 聽信宦官, 政治大亂。925年, 使宰相郭崇韜傅其子魏王繼岌伐前蜀, 把前蜀滅掉。而劉皇後聽了宦官的話, 疑心郭崇韜要不利於魏王, 自己下命令給魏王, 叫他把郭崇韜殺掉。於是人心惶駭, 謠言四起。天雄軍據鄴都作亂。莊宗派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去征伐, 李嗣源的軍隊也反了, 脅迫李嗣源進了鄴城。嗣源用計, 得以脫身而出。
旋又聽了女婿石敬瑭的話, 舉兵造反。莊宗為伶人所弑。嗣源立, 是為明宗。
明宗年事較長, 經驗亦較多, 所以較為安靜。933年, 明宗死, 養子從厚立, 是為閔帝。次年, 明宗養子從珂起兵奪取了皇位, 國內陷入混戰狀態。
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乃派人到契丹去求救, 許割燕雲十六州之地。他手下的劉知遠勸他: 隻要賂以金帛, 就可如願, 不可許割土地, 以遺後患。敬瑭不聽。契丹國主耶律德光冊立石敬瑭為帝於太原, 國號晉, 史稱後晉。石敬瑭攻入洛陽, 後唐亡。
942年, 石敬瑭死, 侄石重貴立, 是為出帝。他拒絕對契丹稱臣。此時契丹已改國號為遼。遼兵南下, 遼人入大梁, 將出帝擄往北方, 時946年。遼太宗既入大梁, 便派人到各地方搜括財帛, 而遼兵仍有遊牧民族習性, 一向不帶糧, 走到哪搶到哪, 於是引起各地反抗, 無法在漢地堅持, 隻好棄汴梁而去。北邊的風雲, 遂暫告寧靜。
契丹雖然退出, 中原的政權, 卻仍落沙陀人之手。劉知遠入大梁稱帝, 是為後漢高祖。未幾而死, 子隱帝立。950年, 為郭威所篡, 是為後周太祖。中原的政權,始複歸於漢族。
後周從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麵進行了一係列改革, 開始改變中國北方的殘破局麵。周世宗、柴榮出兵擊敗後蜀, 親征南唐, 又收複了遼占領的莫、瀛、易三州。
同年, 柴榮病死。次年, 趙匡胤取代後周, 建立了北宋。
契丹的起源
契丹族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有深遠影響的少數民族。
契丹是鮮卑的一支, 4世紀中從鮮卑族中分離出來, 遊牧於潢水、土河一帶。
唐初, 形成部落聯盟, 曾臣服於漠北的突厥汗國。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 契丹部落歸附唐朝。907年, 契丹建立了政權, 成為中國北方一股強大勢力。1l25年, 遼為金所滅, 此後契丹逐漸被融合。
據《契丹國誌》中記載的一則傳說, 契丹人的祖先是一位騎白馬的男子和一位乘小車駕灰色牛的婦人, 這兩個人在木葉山麵對河水結為夫婦, 生了八個兒子, 就是後來的八個部落。
這個傳說僅暗示了契丹八部之間的血緣關係, 卻沒有留下那八個兒子的姓名。從《魏書?契丹傳》的記載中可以得知, 契丹八部最早的名稱是: 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絮部、黎部、吐六於部。這八個部族曾分頭向北魏王朝貢獻名馬和獸皮, 以求在邊境地區換取其他的生活必需品。
文物藝術的寶庫——敦煌
敦煌坐落在甘肅省的西北部, 河西走廊的盡頭, 靠著沙漠的邊緣, 附近一帶,黃沙莽莽, 顯得頗為荒寂。然而在沙磧深處, 懸崖峭壁上排列著的蜂巢式洞穴, 從綠蔭中顯露出來, 卻給人以別有天地的感覺。這便是世界著名的文物藝術寶庫——莫高窟千佛洞。
敦煌莫高窟在今天敦煌城東15公裏的鳴沙山上, 坐西向東, 南北向綿延數千米。
前臨宕泉河, 麵對三危山, 地勢絕佳。相傳十六國的時候, 有一位叫樂僔的和尚路過這個地方, 被這裏的雄奇氣勢吸引住了, 駐足欣賞。忽然, 他發現山上金光四射,好像有千萬尊佛同時在空中出現。樂僔相信這是佛祖的啟示, 於是他便發大願要在這裏開窟造像, 興修廟宇。從此, 他四處化緣, 用籌集來的資金建造了第一座洞窟。
幾年以後, 從東方來的法良禪師聽了樂僔的故事, 大受感動, 就在樂僔的窟旁又開鑿了一窟。打這以後, 修窟事業興盛起來, 曆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紇、西夏、元朝等11個朝代, 千年不衰。莫高窟在最興盛時, 洞窟達1000多個,現在保存下來的也有49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