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子現在是認不出蓋盞來了,卻願意和他們搭伴,汪連生著實看不上穀子,三天兩頭就要欺負穀子一番,有時候兩個鬼鬧得過分了,“李初九”還要好好的發頓脾氣震懾震懾他們。
好日子沒過多久“九一八”事變開始了,中華大地上又起了波瀾。所幸蓋盞這深山老林一時半會不易被侵,倒是汪連生看了許多的報紙之後忽然長了誌氣,說要出去闖一闖,那時的“李初九”有幾分奄奄一息的樣子了,他再也沒有多餘的力量去他管束汪連生了,他輕描淡寫道:“你去吧,把你身上的手段對日本鬼子耍去。”
前些日子“李初九”在報紙上看見了小安的名字,他覺得小安越來越出息了,既有了主見還有了英雄情懷,以後這世界若是真的太平了,那一定會有小安的一份力。
他從皇甫束昀家離開的時候曾去找過小安,可那時的小安竟然成了赤色分子的地下一員。小安說他想替爺爺和曼芳報仇,就隻有將國民軍打倒才算,所以他積極投身到了赤色分子一邊,做了一名地下黨。
對於小安的這番壯舉,汪連生很是不屑。後來這不屑慢慢開始轉變,汪連生也有了幾分蠢蠢欲動的心思,但看在“李初九”時日不多的份上他忽然發了“善心”,嬉皮笑臉對“李初九”道:“我非要親眼看著你死了,才走的安心。”
“李初九”笑笑沒說話,他知道自己時日真的不多了。
姚振邦和李初九找過蓋盞很長時間,永慶鎮也去多很多次卻絲毫沒有任何線索。蓋盞就像從人間蒸發了一樣,從此再也沒有任何音訊。
再後來國內局勢大變,日本人來了。姚振邦和他的部隊開始跟隨國民軍抵禦外敵,因為時局動蕩的厲害,李初九聯係了自己在國外的朋友,在姚振邦的幫助下出了國。李初九就著蓋盞的容貌,靠著自己一身的本事在動蕩的國外謀的一份稍微穩定的工作,然後組建了一個新的家。
這一避難就是幾十年。
幾十年後的李初九已經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在自己家人的陪伴下回國探親。探親?探誰?李初九心知肚明,他此行隻有一個目的地,他去到一個曾經叫永慶鎮現在叫改叫涼慶縣地方,想去哪裏找找自己曾經沒找到的故人。以前三清聖觀的舊址早就不見了,那裏變成了一座電影院,每天人來人往。
李初九花了很大的精力想找找以前留下的蛛絲馬跡,可是絲毫沒有找到半點線索。李初九不甘心在家人的陪伴下在涼慶縣住了幾天,幾天後依舊無果。
李初九預備回國的前一晚,他讓孫子陪著他回到了三清聖觀的舊址,李初九杵著拐杖看著那座新建的電影院,他伸手探進自己的大衣口袋,將那隻一直戴在身上的錦囊拿了出來,眼淚模糊了眼睛,他看著手裏的錦囊出了神。
李初九的孫子上前去安撫李初九,很想將他帶回去。這時一個中年婦女帶著一群孩子從他們身邊路過,幾個小孩嘰嘰喳喳的衝撞了李初九,那中年婦女忙轉身對李初九賠不是,就在這時那婦女忽然用奇怪的眼神盯著李初九手裏的錦囊對李初九道:“老人家,你這錦囊的款式顏色和我從小帶到大的那隻很像。”
李初九覺得自己找到了希望,他慌忙上前打探,那婦女卻說那隻錦囊是小時候一個事務所的道士送給她娘和她的,她說小時候的自己長得跟小豆芽似的,總容易看見些不幹膠的東西,自打戴著這個錦囊之後就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活到了現在。
李初九又問道:“你小時候是不是曾在上海住過?”那中年婦女道:“沒什麼印象,不過我跟我娘卻也是從上海搬出來的,我小時候因為長得太瘦營養不良,我娘怕我不好養取得小名都叫小金豆。”說完那婦女自己就哈哈笑起來,幾個圍在她腳邊的小孩也圍著她喊:“小金豆,小金豆!姨娘的小名叫小金豆!哈哈哈”
就在李初九返回國外的那天夜裏,他在夢中夢見了蓋盞,蓋盞還是年輕時候的樣子,穿著一身玄色的道袍手上抬著一柄拂塵,精神百倍的站在三清聖觀的門口對著李初九招手道:“嘿!初九!你回來看我啦!”
《民國抓鬼奇聞》全文完
2017年6月9日23點2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