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讓工作成為幸福的事(2)(2 / 2)

清水龜之助對此不無感慨地說:“是快樂,我從工作中,感受到了無窮的幸福和快樂。”

愚人向遠方尋找幸福,智者則在自己身旁培養幸福。從工作中尋找幸福,幸福地從事你的工作,幸福就會時時刻刻在你身旁。

但是,工作的樂趣也要來自對工作的勝任、工作中付出的代價以及工作產生的實效。而這三點可以三項基本經濟原則來說明。

——比較利益原則。

正如一個國家選擇經濟發展策略一樣,一個人要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工作——也就是在與別人相比較時,自己的專長是最有比較利益的。要詩人改行變成會計師,或者要會計師變成詩人,都是違反這一原則的。

如果選擇了自己的比較利益,就會減少羨慕他人的痛苦,因為別人的專長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專長。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才會在工作中勝任、愉快。

——機會成本原則。

選擇能夠為我們帶來高價值的工作,在最關鍵的工作上付出最大的努力。當自己選擇某工作時,就不得不放棄其他工作。兩者之間的取舍就反映出從事這一工作的機會成本。

了解到從事這一工作的機會成本,就容易減少對工作的厭倦和散漫,增加對工作的專注與認真。

——效率原則。

工作有無成果不在於自己工作時間有多長,而在於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率,附加價值有多高。你應該懂得:用最少的工作換得最多的價值;工作的質比量重要;切不可在不對頭的事上認真。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在某些工作裏,為了爭取幸福,我們可以對工作進行適當調整。比如,即使工作沒有特別的要求.我們還是可以為自己設定一些明確的目標,從平凡中尋求挑戰.體會福樂體驗。

我們可以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更多地參與我們感興趣的工作,或調換到另外的部門或者加入新的項目。但是,如果無論我們怎麼努力,目前的工作都無法讓我們感興趣或者投入,那麼就應當考慮轉換自己的工作了。因為,隻有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你才會獲得一種幸福感。

不論任何職業.隻要與你的誌趣相投,你就絕不至於輕易陷於失敗、沮喪、痛苦的境地。一旦你選擇了真正感興趣的職業,你就越能發揮自己的天賦.做這些事情既有意義又可以讓我們快樂,樂此不疲。我們通常會對感興趣的事——我們熱衷的事情更努力。沒有熱情,動機便會減弱;有了熱情,不但動機堅定。連效率也會提高。

那些有成就的人,無不喜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

凱西以前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一年秋天在她去看望定居法國的哥哥,由於沒什麼事好做,她哥哥帶她去參觀附近的雕刻坊,那時候,雕刻對於凱西來說,還非常陌生,那一天卻改變了凱西的一生。

出於巨大的熱情,她開始頻繁地出入雕刻坊,學習所有和雕刻有關的事。在她返回美國後,她一邊從事日常工作,一邊利用業餘時間進行雕刻。漸漸的,雕刻在她生活中所占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各種各樣的材料和工具把她的房間擠得滿滿的,以至於她不得不在家裏開設工作室。

她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回報,她的作品不斷出現在最新的藝術展上,還有不少藝術館要求收藏。最後,她辭掉了事務所的工作以全力投入雕刻,現在,她已是一位很有影響的藝術家了。

舉世聞名的藝術家凡·高,生前窮困潦倒,逝世後,他的天才畫作激勵了無數的人,成為留給後世的最寶貴的精神遺產。可能你會想凡·高一定從小就開始學畫畫,其實不然。凡·高一開始是作畫商,然後做牧師,一直到他30多歲時才拿起畫筆學畫畫,最終他成功了。

如果凡·高一直做畫商,世上可能會多了一個富翁;如果凡·高一直做牧師,世上可能會多了一個主教;但是凡·高選擇了繪畫,因此,世上就有了《向日葵》、《星空》等不朽的畫作。

凡·高為什麼會選擇繪畫?很顯然,因為他對繪畫感興趣,他才能承受常人難以想象的經濟上的、精神上的壓力,這就是興趣使然。

自古有這樣的一句話:“有了愛好才能做得精巧。”因為選擇了感興趣的工作,所以你才能對自己的工作竭盡全力,能在工作中體驗到幸福的影子。

當然,在有些情況下,離開我們當前的工作可能是個困難的選擇,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找到新的工作,不但可以解決我們的溫飽問題,還可以讓我們更幸福。

如果你還在為選擇什麼樣的工作發愁,那麼,弄清自己的興趣所在,然後從此下手,這是把你引向幸福的最簡單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