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審視自己的心態(5)(3 / 3)

然後老虎又問狐狸:“你看獵物應該怎麼分配好呢?”狐狸馬上回答說:“我認為。羚羊可以作為您的美食,野狗可以作為您的佳肴,而兔子則可以成為您的點心。”

老虎聽了狐狸的回答,高興地說:“你怎麼這麼聰明,是怎麼知道這個答案的?”狐狸心有餘悸地說:“在你抓死狼的時候,我就知道答案了!”

狐狸從狼的下場中知道了正確答案,那就是放棄自己目前所有的利益,它這才能夠留下性命。

壁虎有一種特殊的功能,在遇敵逃跑時,尾巴可以自動脫落,並不停擺動,以吸引敵人的注意,從而抽身逃跑。以後尾巴會重新長出來。犧牲局部是為了保護主體,這是一種懂得放棄的機智。

有時,放下也是一種得到。

縱有錢財萬貫,不過一日三餐;縱有廣廈萬間,也隻用七尺床兒容身。隻可惜我們總是明白得太遲。“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這句話讀了幾百年,可是真正能做到縮手的又有幾人?

放下很難,可能會帶來一時的損失或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後,會發覺所有的糾結與煩心反而可以轉換成一片海闊天空。放下不等同於放棄,更不是要你酒、色、財、氣四大皆空。放下是一種感悟、一種心境、一種對外部事物進退取舍、輕重緩急、遠近厚薄的把握。

人生就像爬一座山,本來是到山頂看風景的,可是身上背負著各種各樣欲望的包袱,就會越爬越累,別說可能登不上山峰,就連欣賞沿途景色的快樂心情也會蕩然無存。

有個富人盡管有很多財富,但是卻感覺不到幸福。他想:怎樣才能幸福呢?我已經厭倦了這裏的生活,我要到美麗而神秘的遠方去尋找我失去的幸福!於是,富翁背著許多金銀珠寶去遠方尋找幸福。

他就這樣帶著沉重的包袱上路了,可是他發現自己走得越遠越是煩躁,根本沒有所謂的幸福。走遍了千山萬水,他累得氣喘籲籲,根本就沒有心思觀賞野外的風景,體會閑雲野鶴的悠閑自在了。

一天,一位衣衫襤褸的農夫唱著山歌從對麵走過來。富人忍不住問農夫:“看上去你很幸福,是嗎?”

“嗬嗬!是的,我覺得我很幸福!我剛從田地裏回來,我的秧苗又長高了一截;在路上,我又幸運地撿到一些柴火和蘑菇!”

“我什麼都不缺,你看我背上有這麼多財富,可是我就是感覺不到幸福.你能告訴我幸福的秘訣鳴?”

農夫憨厚地笑笑說:“哪裏有什麼秘訣!隻要你把背負的東西放下就可以了。”

富人忽然頓悟——目己背著那麼沉重的金銀珠寶,腰都快被壓彎了,而且一路上擔心的事情太多:晚上住店的時候害怕被人偷走.白天走在大路上又憂慮被別人搶去,帶著太重不方便,丟下又舍不得。成天憂心忡忡、驚魂不定,怎麼能幸福得起來呢?

學會放棄,我們便可以使負重的人生得到暫時的休息,擺脫煩惱和糾纏,使整個身心沉浸在一種輕鬆悠閑的寧靜之中;學會放棄,我們便可以用充沛的精力去做最想做、最該做、最需要做的事;學會放棄,我們便可以在一種無怨無悔的等待中,使自己的心靈得到一份超越、一份執著和一份自信。

我們每日在塵世穿梭忙碌,忙著經營自己的世界。有人可能會為一點得失計較爭執,甚至拚得頭破血流。更有人沉迷於紙醉金迷的生活,淪陷於物欲橫流的世界,不能自拔。人像一隻蠶,用厚重的絲將自己一圈一圈給捆縛了起來!其實,經曆過人生風雨後才發現,很多東西還是放下了好,緊拽在手裏也是徒勞。仔細想想,人生幾十年,我們赤條條地來到這個塵世間,最終兩手空空地離開。縱然有錢人能買一個上等的骨灰盒,可以買一塊上等的墓地,可裏麵裝的東西卻是一樣:都是一捧灰!塵世間種種,最終勢必成空,功名利祿,繁花似錦,原來不過浮眼煙雲,曇花一現。隻要心無掛礙,什麼都看得開、放得下,何愁沒有快樂的春鶯在啼鳴,何愁沒有快樂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沒有快樂的鮮花在綻放!

有一位登山運動員,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中,在6400米的高度時,他漸感體力不支,停了下來,與隊友打個招呼,就悠然下山去了。事後有人為他惋惜:為什麼不再堅持一下,再努一把力,就可以跨過6500米的登山死亡線啦。他回答得很幹脆:“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點,我一點都不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