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落花無言:突如其來的命運悲歌(2)(2 / 2)

新生命的到來讓林徽因的心中充斥著滿足。此時她已經完全是一個成熟的女人,沒有初為人母的忙亂和慌張,她會從容地將孩子哄睡,也會耐心地將孩子逗笑,那眉眼之間盡是為人母親的幸福。她喜歡看著小小的從誡在她懷中熟睡得安穩,也喜歡看著他目不轉睛地去凝視某樣東西。當周圍的景物映在那樣單純清澈的眸子裏時,整個世界仿佛也變得純粹清澈了許多。

此時的再冰三歲多,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她對這個被包裹在繈褓裏的小嬰兒很是好奇,雖然她不明白為什麼這個小家夥不會說話,隻會大聲地哭,大聲地叫,不明白為什麼爸爸和媽媽一點也不覺得煩,整天圍著他轉,不過,她也很喜歡這個小家夥,他生得那麼漂亮,皮膚那麼白白淨淨,臉蛋那麼秀氣,怎麼能讓人不喜歡呢?再冰用稚嫩的聲音叫這個小不點“小弟”時,家裏的人聽著順耳,便也跟著她這麼呼喚這個剛來到梁家的小寶貝。

林徽因深愛著這個孩子,她將心中的喜悅寫成了詩,用文字訴說著這如春風般撫慰她身心的愛意:“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麵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四月裏,春暖花開,一切都那麼有希望,那麼有生機,那新生命的到來,不正是梁家的希望,不正是梁家的生機?一首《你是人間四月天——一句愛的讚頌》,寫出了林徽因當時的心境,寫出了她心中滿滿的對兒子的愛,也寫出了新生命的到來為她的生活帶去了無限的希望。

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林徽因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她需要操持的,不僅是對一雙兒女的照顧,對丈夫的照顧,還有對家中仆人的監管,對那些來自院外的人的看管,以及對家中各種家當的看管。她的母親雖然和她生活在一起,可是那早已被三從四德思想管束得沒了主意的母親不但不能幫助她料理家事,反而事事都要依賴於她。一時間,她成為了家中的掌事者,家中的大事小情都要由她做主,這讓她耗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在林徽因心中,家庭固然是重要的,但事業也是不可放棄的。她不情願讓自己完全圍著家庭打轉,圍著家中的各種瑣事打轉,不情願因為孩子們的打擾而放棄自己鍾愛的建築設計。這樣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然而,當家中的事務堆積在她麵前時,她卻不得不多次停下手中草圖的繪製,中斷詩歌的創作,去解決家中的問題。正如她在寫給胡適的信中曾提到過的,她的教育是舊的,她變不出什麼新的人來,自然要對得住爹娘、丈夫、兒子和家族。在梁思成受中國營造學社之托前去華北對古代建築進行科學考察的時候,她隻能盡力讓自己將家中的一切都安排妥當,讓遠在外地的丈夫放心。

林徽因善解人意,體諒丈夫,卻畢竟仍是一位凡間的女子。

有時,家務的繁重和工作的衝突也會讓她感到疲憊,幸好,在這段時間裏,費慰梅走入了她的生活,時常來拜訪她,與她談天,這才使她的生活變得不那麼單調而枯燥。費慰梅來自大洋彼岸,有著金色的頭發和藍色的眼睛,她講著流利的英語,穿著洋裝,每當她走進梁家的院子,林徽因的母親和梁家的仆人們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她,麵對這些眼光,她卻坦然而鎮定。

她與林徽因相識在一場聚會上,一同參加那次聚會的還有她們各自的丈夫。費慰梅夫婦是在中國結識並結婚的,他們二人對中國的文化和建築都有著深厚的興趣,為了研究中國的古典文化,他們特意找了老師學習中文。結識了林徽因夫婦後,四人在交談中感到一見如故,他們之間的友誼就此結下。得知兩家相距得並不算遠,費慰梅有空便過去串門,一來二去,兩人越來越熟悉,走動得也就越來越頻繁了。在費慰梅麵前,林徽因感到了久違的輕鬆,費慰梅懂她的意思,欣賞她的奇想,為她所講述的故事而著迷,而她,正需要這樣的一位傾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