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人生的根本之道19(2 / 3)

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也可以不統一,這樣的例子也可舉出很多:為富不仁的人,為了滿足自己對財富的需要,在食品中摻假、摻雜、摻毒,在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侵害了社會的利益;為官不廉的人,為了滿足一己之需,貪汙受賄,侵害了百姓的利益。

為了平衡人們相互之間在需要、利益上的相關性和矛盾性,社會誕生了法製和道德。人們違反了法製和道德,就是妨礙了他人和公眾需要的滿足、侵犯了他人和公眾的利益。因此,我們對人生更加美好的追求,我們對根本需要更好滿足的追求,不是隻追求自身

低層次需要的更好滿足,不是追求自私自利,而是在辯證統一中,既追求自身根本需要的更

好滿足、人生價值的更好實現,又兼顧或追求他人和公眾的根本需要的更好滿足。因此,人生能否更加美好,是否崇尚法製道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崇法尚德的簡明要點在中級篇中,我們通過探討,找出了崇法尚德的基本問題——如何處理自身需要與他人需要、公眾需要的關係?如何處理自身利益與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的關係?如何處理令自己生活得更加美好、令他人生活得更美好的關係?我們也談到了崇法尚德的基本內涵——追求自身利益必須在不侵犯他人與公眾的合法合理利益,並且盡責誠信的前提下進行,

並在此基礎上,根據情況奉獻自己的愛心。我們還談到了法律是方的,道德是圓的。現在讓我們進一步探討方圓之中蘊藏的主要內涵。崇法與尚德主要內涵對比圖上圖中,崇法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守法,包括不侵、盡責、誠信;二是弘法,即推動廢舊法立新法,推動公正執法司法,推動提高法治水平。尚德同樣要求不侵、盡責、誠信:不侵的內涵,由不侵犯他人和公眾的合法權益擴大到了不侵犯他人和公眾的合理利益

(由合法擴大到合理); 盡責的內涵,由履行法定義務和責任擴大到了履行道義上的義務和責任(由法定擴大到

道義); 誠信的內涵,由誠實訂立合同,履行依法成立的合同,擴大到了誠實對人、守信重諾;而且尚德還要求尊重友愛,其中的弘揚正義也有弘揚法治的意思。總結起來——崇法,就是要求法律上的不侵、盡責、誠信和弘法,其中前三者合稱為守法;尚德,就是要求道義上的不侵、盡責、誠信、尊重和友愛。現在,我們可以把崇法尚德的基本內涵,簡化為“守法不侵、盡責誠信”與“尊重友愛”

兩個方麵。崇法尚德的簡明要點,就是——守法不侵、盡責誠信;尊重友愛。崇法尚德簡明要點圖

● 守法不侵、盡責誠信

守法是尚德的基礎;

守法不侵、盡責誠信則是尚德的基本原則。

守法不侵、盡責誠信,就是不侵犯他人和社會的合法合理利益,承擔自己的責任,履行自己的義務。

守法這一要求看似簡單,實則不然。

守法要求懂法。

法律作為一種現實存在的製度,對其認識與理解可通過求明來進行。本節隻是指出,我們要把守法確立為一種行動原則,並提出守法的三個簡單要點:不侵、盡責和誠信。

不侵、盡責和誠信首先是做到法律所規定的不侵、盡責和誠信,此外還要做到道義所要求的不侵、盡責和誠信。

不侵就是不侵犯他人和公眾的合法合理利益。在現實中,人們最反感的就是自身的合法合理利益受到侵犯。

不侵犯後代人的利益——可持續發展

不侵的本義,不僅包括不侵犯與自己同時代的個人和公眾的合法合理利益,還包括不侵犯後代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