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人生的根本之道19(1 / 3)

第二節

釋放人性的光輝

中級篇中,我們探討了主動尚德地向上。

主動尚德地向上,釋放的是人性的光輝。

本節我們就來深入探討如何釋放人性的光輝。

崇法尚德勢在必行的深層原因

我們都向往人生的美好。

我們似乎隻需追求自己生活的幸福,沒有必要在意他人是否生活得幸福,沒有必要去崇法尚德。

這樣可以嗎?

不可以。

為什麼?

答案在於,人在本質上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不同人的需要具有相關性,同一人的價值具有兩重性。

不同人的需要之間、同一人的兩重價值之間,如果處理不好,將會有問題,將會給人們的人生帶來不利影響。

這一規律,就是上一章哲學邏輯中探討過的本質社會論。

不同人的需要具有相關性。

這種相關性包括正向相關性、負向相關性。

正向相關性的例子可舉出很多。例如,寶寶不舒服了,媽媽心急,寶寶的需要與媽媽的需要具有相關性;孩子上學進步快,父母高興,孩子的需要與父母的需要具有相關性;老人年紀大了,做兒女的特別擔心,老人的需要與兒女的需要具有相關性;老板希望企業的效益越來越好,員工也希望多領一些獎金,老板的需要與員工的需要具有相關性;幾人一起創業,都希望把事業做起來,創業團隊成員的需要之間具有相關性;菜市場裏的菜越來越貴了,我們希望自然災害少些、農業的收成好些,消費者的需要和農民的需要具有相關性;金融危機過去了,企業在海外的客戶陸續來訂單了,企業希望海外客戶的生意越來越好,企業的需要和客戶的需要具有相關性;國家經濟發展得好,大家的生活就改善得好,個人的需要和國家的需要具有相關性。

負向相關性的例子也可舉出很多。買水果稱重時稱得不準,要麼顧客多付賣主多賺,要麼顧客少付賣主少賺,顧客的需要和賣主的需要具有相關性;簽好的訂單,可采購原材料時發現原材料漲成天價,如果企業履行合同、則企業受損,如果企業不履行合同、則客戶受損,企業的需要和客戶的需要具有相關性;十字路口人多車多,汽車讓行人先行、汽車就慢了,汽車搶道先行、行人就慢了,車主的需要和行人的需要具有相關性;貪官貪了,群眾怒了,官員的需要和群眾的需要具有相關性;企業偷排了,居民遭殃了,企業的需要和居民的需要具有相關性。

人的需要與人的利益相聯係。利益是對人們有好處的事物,利益是對需要的滿足有利的事物,某事物之所以是為某人的利益,原因在於該事物對滿足該人的需要有利。不同人的需要具有相關性,因此不同人的利益也具有相關性。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這種需要上的相關性、利益上的相關性,總是客觀存在。

同一人的價值具有兩重性。

人既可以利用自身價值去滿足自我的需要,即人具有自我價值;人又可以利用自身的價值去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即人具有社會價值。

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可以統一,這樣的例子可舉出很多:人們投入巨大人力物力,開發生產深受顧客歡迎的產品並投入市場,以滿足顧客的需求,這是人們社會價值的體現;同時人們會收取顧客的貨款並獲得盈利,滿足人們自身的需要,這又是人們自我價值的體現。當見義勇為的英雄救出遇到生命危險的人,他不但為他人、為社會作出了貢獻,體現了自身的社會價值;而且他也從他人和社會的認可和讚揚中,滿足了自己對於尊重、對於自我實現的需要,體現了自我價值。家庭困難的孩子在大學期間,勤工儉學,積極打工獲得收入,不但滿足了自身的生存和上學的需要,體現了自我價值;而且這種行為也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體現了社會價值。企業家打拚一生,積累了巨額的財富,不但滿足了自身的需要,體現了自我價值;而且這些財富歸根結底是社會的財富,這些財富增加了社會和國家的財富總量,這又體現了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