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人生的根本之道18(1 / 3)

第一節

激發心中的潛能中級篇中,我們探討了主動勵行地向上。主動勵行地向上,難點在於激潛。激潛是激發我們心靈力量的藝術。本節我們就來深入探討這一藝術。情緒意誌波動起伏的深層原因人生的美好包括快樂。我們都向往人生的美好。所以,我們應當時常快樂。但事實是我們有時快樂、有時不快樂。為什麼?同樣,我們都向往人生的美好。那麼,凡是有利於人生更加美好的事情,我們都應當主動地去做。但事實是我們有時有興趣,有時沒興趣。為什麼?我們情緒意誌波動起伏的背後,有什麼深層原因?答案在於,對於人們而言,同一主體的各種需要之間往往具有矛盾,這種矛盾影響心誌,

進而影響行動。這一規律,就是上一章哲學邏輯中探討過的心誌行動論。同一主體的各種需要之間存在矛盾的例子很多。例如,有人想好好工作,但又想過得舒適休閑;有人想創業,但又害怕創業的失敗;有人想資助失學兒童,但又想減少開支積累經濟實力;有人想追求遠大夢想,但又不希望經受長期的堅持和曲折。這實際上都是不同需要之間具有矛盾的表現。

因為這種矛盾的存在,使人們在追求某一種需要的滿足時,心情受幹擾、意願不堅決、意誌不持久、創造力不活躍,由此影響行動。

例如,有人想好好工作,但想過得舒適休閑的需要又比較強烈,這樣便造成遇到工作簡單、不苦不累、容易取得成果時,工作有勁頭、行動積極高效;工作有難度、較苦較累或者不易取得成果時,工作勁頭不足、行動消極拖遝。

例如,有人想創業,但拒絕創業風險的需要又比較強烈,除非有一個特別好的、成功就在眼前的機會,這類人一般不容易下創業的決心,不容易邁開創業的步伐。

例如,有人想資助失學兒童,但想減少開支積累經濟實力的需要又比較強烈,這樣就猶豫不決,很難下定決心,很難付諸行動。

例如,有人想追求遠大夢想,但想逃避艱難困苦和長期努力的需要又比較強烈,這類人在追求遠大夢想的過程中,遇到一點困難和挫折就容易灰心喪氣,就容易放棄自身的追求。

我們可以通過耳熟能詳的社會格言,來進一步了解同一主體多個需要之間所具有的矛盾。

“沒有付出,哪有收獲”,人們往往都想不付出而直接收獲。想收獲是人們的需要,想不付出也是人們的需要,想收獲的需要與想不付出的需要之間是矛盾的。正因為如此,“沒有付出、哪有收獲”的格言才具有警醒意義。

“先苦後甜”,人們往往都想不苦而甜。想得到甜是人們的需要,想不承受苦也是人們的需要,想得到甜的需要與想不承受苦的需要之間是矛盾的。正因為如此,“先苦後甜”的格言才具有警醒意義。

“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但人們往往都想不經曆風雨而直接見彩虹。想見彩虹、想獲得人生的精彩,這是人們的需要;想不經曆風雨、想不經過艱苦奮鬥,這也是人們的需要;想見彩虹、想獲得人生的精彩這種需要,與想不經曆風雨、想不經過艱苦奮鬥的需要,這兩者之間也是矛盾的。正因為如此,“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的格言才具有警醒意義。

既然對於人們而言,同一主體的各種需要之間往往具有矛盾,這種矛盾影響心誌、進而影響行動,那麼激潛勵行就極為必要。

隻有主動地激潛勵行,使自己願意向上,使自己以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去尚德創實,去思考行動,才有可能實現人生的更加美好。

否則,我們將走不出自身的惡性循環:

我們將沉溺於自身各種互相矛盾的需要和意願中,而且往往傾向於本能需要與自發動機,這些需要和動機大多是反應性、層次低、重眼前、情緒化的。

我們的行動,將大多是在本能需要、被動接受、偶然接觸、他人引導、外在壓力、興趣牽引或習慣作用下完成的,與主動尚德而創實地向上相比,是存在差距的。當然我們不排斥這些,但隻有這些是不夠的,況且這些行動也是不徹底、不穩定、不持久的,時常受心理慣性、情緒波動與主觀態度的影響。

由於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改造是逐步深化的,人們認識規律、掌握方法、獲得成效需要探索過程,創實地向上需要探索過程,人們的活動往往並不能立即解決問題,行動往往具有風險,不能完全避免暫時的失敗、挫折和打擊,因此心理和行動上膽小恐懼做不到主動創實地向上,氣餒放棄則更做不到主動創實地向上。

為此,我們要想收獲,首先得克服想不付出這一需要在心理上造成的阻礙;我們要想得到甜,首先得克服想不承受苦這一需要在心理上造成的阻礙;我們要想見彩虹、要想獲得人生的精彩,首先得克服想不經曆風雨、想不經過艱苦奮鬥這一需要在心理上造成的阻礙。

為了收獲,付出一點算得了什麼?為了甜,吃點苦算得了什麼?為了彩虹與人生的精彩,

經曆一點風雨,經過一番艱苦奮鬥又算得了什麼?

我們不但可以不怕付出、不怕吃苦、不怕風雨、不怕艱苦奮鬥,相反的,我們還可以享受付出的過程,享受吃苦的過程,享受經曆風雨的過程,享受艱苦奮鬥的過程。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隻要我們發自內心地熱愛向上。

通過以上對情緒意誌波動起伏之深層原因的探討,我們對激潛勵行的必要性有了進一步認識。

下麵進一步分析不利心理的具體表現、影響因素和產生過程。

不利心理分析

根據心誌行動論,同一主體的各種需要之間往往具有矛盾。在人的需要矛盾中,可能存在一些非根本的、惰性的、虛幻的、低級趣味的、逃避困難的、情緒化的或者相對次要的需要。

因為這部分需要的存在,當我們麵對某些特定的情景時,如果我們自身存在未經優化的心理反應機製,就使這部分需要中的某一種或幾種需要,得以激活、顯現或加強,從而引發使情緒不佳、動力不足的不利心理。

正是因為這些不利心理的產生,使得我們不能夠真正地向上,不能夠主動尚德而創實地向上。因此,我們需要對此進行分析。

● 不利心理

使情緒不佳、動力不足的不利心理有哪些?

大致說來,有以下這些:

怨恨;

妒忌;

貪婪;

吝嗇;

過度依賴;

消極等待;

自卑;

恐懼;

急躁;

驕傲;

憤怒;

悲傷;

過分緊張;

……

這些心理,都是不利心理。當我們的心中產生這些心理時,我們將會情緒不佳、動力不

足。

● 阻礙情景

就我們的需要矛盾中那些非根本的、惰性的、虛幻的、低級趣味的、逃避困難的、情緒化的或者相對次要的需要而言,當我們麵對某些情景時,它們並不顯現、並不明顯或並不強烈,因而不會導致不利心理的產生;而當我們麵對另外一些情景時,這些需要就得到激活、顯現或加強,從而導致不利心理的產生。

由此看來,某些情景是我們產生不利心理的直接誘因。這些使我們產生不利心理的情景,可稱為阻礙情景。讓我們詳細探討那些容易使人們產生不利心理的各種阻礙情景。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苦累、饑渴時,例如麵對或即將麵對農村環境的簡陋、露天場地的風雪、施工工地的泥濘、長期工作的勞累、用盡力氣的疲憊、難以下咽的食物、食不果腹的饑餓、五髒生煙的幹渴時,人們容易產生不利心理。苦累、饑渴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苦。

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疼痛、衰老時,例如麵對或即將麵對肢體受傷、疾病入侵、生理刺激、肉體折磨、健康衰退、年老體邁時,人們容易產生不利心理。疼痛、衰老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痛。

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麻煩時,例如麵對或即將麵對找不出頭緒的技術問題、重要客戶的投訴索賠、止不住哭泣的不適嬰兒、亂成一鍋粥的家庭矛盾時,人們容易產生不利心理。麻煩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煩。

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誘惑時,例如當做作業的孩子麵對精彩的電視節目時,當工作的員工麵對電腦上冒出的網遊時,當戒煙的“老煙槍”麵對朋友遞過來的香煙時,當缺乏監督的官員麵對主動送上的財色賄賂時,他們都容易產生不利心理。誘惑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誘。

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被人輕視、拒絕的情景時,例如當麵對或即將麵對因為貧窮而被人瞧不起,請求幫助而他人不答應,拜訪客戶而被拒絕,求愛而對方不接受,向銀行申請貸款而不成功等情景時,人們容易產生不利心理。被人輕視、拒絕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拒。

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被侵犯、吃虧的情景時,例如排隊時有人在前麵蠻橫插隊,工作中工資被單位無故扣減,行車時對方不守規則搶道,接受工作時自己任務最重,辦事時遭遇索賄,無緣無故中國家被他國粗暴侵略,這時人們容易產生不利心理。被侵犯、吃虧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侵。

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欺淩、屈辱時,例如無德領導老給小鞋穿,素質低下者作威作福,黑惡分子魚肉鄉裏,失勢之人受到排擠,企業被迫屈服,民族遭受欺辱,這時人們容易產生不利心理。欺淩、屈辱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辱。

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付出、奉獻時,例如當麵對要求個人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情景時,當麵對要求個人不計回報、無私奉獻的情景時,人們容易產生不利心理。付出、奉獻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獻。

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無計可施的情景時,例如當上學沒有條件,就業沒有出路,生病無法治愈,受災無法克服,創業沒有資本,買房沒有資金時,人們容易產生不利心理。無計可施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難。

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風險、挑戰時,例如當創業麵臨失敗風險,投資麵臨虧本風險,購物麵臨被騙風險,手術麵臨失敗風險,市場中麵臨對手的競爭挑戰,工作中麵臨他人超越的競爭挑戰時,人們容易產生不利心理。風險、挑戰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險。

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失敗、挫折時,例如考試未被錄取,工作遭遇淘汰,輸了重要比賽,做錯重要決策,努力而未取得預期成果,奮鬥而遭受重要意外時,人們容易產生不利心理。失敗、挫折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敗。

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損失打擊時,例如麵對企業虧本、股票套牢、名譽被奪、家庭變故等情景時,人們容易產生不利心理。損失打擊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失。

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追求道路過於漫長、曲折時,例如創辦企業長期未盈利,培養人才路途漫長遙遠,搞個發明其中問題反反複複冒出來,追求事業一路波浪起伏,這時人們容易產生不利心理。追求道路漫長而曲折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長曲。

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殘酷危險的情景時,例如當麵對殘酷的市場競爭,殘酷的戰爭,見義勇為的生命危險,壯士出征一去不複返的危險時,人們容易產生不利心理。殘酷危險這一類型的阻礙情景可簡稱為殘危。

有時,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順境時,例如出身富貴、錦衣玉食,仕途順利、連連高升,出行無暢、一路平安,呼朋引伴、一呼百應時,人們也容易產生不利心理。有時,當人們麵對或即將麵對取得的成績時,例如考試比賽闖關成功,創業經營業績倍

增,事業發展一蹴而就,攻城拔寨連戰連勝,這時人們也容易產生不利心理。上麵分析了容易使人們產生不利心理的種種情景,這些情景可劃分為幾種類型:苦、痛、煩、誘,這四類情景的共同特點是人們生理上遭受不如意,或可能遭受不如意,

人們的需要特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不到滿足,所以這些情景容易使人們產生不利心理;

拒、侵、辱、獻,這四類情景的共同特點是人們在與他人的關係上遭受不如意,或可能遭受不如意,人們的需要特別是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得不到滿足,或在追求滿足這些需要的過程中遇到阻礙,所以這些情景容易使人們產生不利心理;

難、險、敗、失、長曲、殘危,這六種情景的共同特點是人們在人生追求上遭受不如意,或可能遭受不如意,人們在追求滿足需要的過程中遭受不如意,或可能遭受不如意,所以這些情景容易使人們產生不利心理;

順境、成績,這兩類情景的共同特點是人們比較如意,人們的需要得到較大滿足,但在需要得到滿足後,容易滋生驕傲自滿、被勝利衝昏頭腦的不利心理。以上這些情景有時互相交叉。在現實中,同一種具體情景,有時兼具以上多類情景的特點。

例如,“文革”中一些高級幹部被打倒,下放到工廠農村勞動改造。一方麵,條件艱苦、身體勞累、疾病纏身,這是生理上遭受苦痛的情景;另一方麵,受到他人的排擠和打壓,這是在與他人關係上受到侵犯屈辱的情景;最後一方麵,事業追求被迫中斷,人生陷入低穀,這又是人生追求遭受損失打擊的情景。這幾個方麵,都容易使人產生不利心理。

歸納起來,容易使人們產生不利心理的情景,主要是人們麵對或將要麵對的苦痛煩誘、拒侵辱獻、難險敗失、長曲殘危或順境成績等情景。

● 產生不利心理的心理反應機製

就人的需要矛盾中那些非根本的、惰性的、虛幻的、低級趣味的、逃避困難的、情緒化的或者相對次要的需要而言,即使人們麵對同樣的阻礙情景時,人們的心理也會分化,在有些人的心中這些需要就得到激活、顯現或加強,從而產生不利心理;在另一些人的心中,這些需要卻得不到激活、顯現或加強,不會產生不利心理。

這其中的區別,在於人們自身存在什麼樣的心理反應機製。在人們的心理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習慣性心理回路。電路隻要一接通電源,各種元件馬上開始反應;習慣性心理回路就像電路一樣,隻要一

麵臨某種外界環境,或一接受某種外在刺激,便馬上產生習慣性心理反應。各種各樣的習慣性心理回路彙總,便形成了心理反應機製。如果人們存在某種未經優化的習慣性心理回路,隻要一麵臨某種外界環境或一接受某種

外在刺激,隻要一麵對或可能麵對某種阻礙情景,就容易立即產生消極認知和不利情緒反應。阻礙情景引發不利心理反應的心理回路圖示未經優化的心理回路,其主要特點就是消極反應、層次較低、重視眼前。消極反應。消極反應中的反應是指人們不經過理智思考,在對事物的認知上立即作出價

值判斷,在對事物的態度上立即作出情緒反應;消極反應中的消極,是指人們隻看到事物的消極意義、看不到事物的積極意義,隻以針對過去的眼光看待目前得失,不以麵向未來的眼光思考如何應對。然而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無論人們作出何種消極的心理反應,都於事無補;而隻有以麵向未來的眼光去思考如何應對,才有積極效果。

例如,有人常常在比賽失敗後,立即產生沮喪的心理反應,這就是在認知上,隻看到了失敗所帶來的努力未獲成功、在眾人麵前有失麵子的消極一麵,未看到失敗能夠反映自身不足、據此改進可能今後反敗為勝的積極一麵;隻以針對過去的眼光,看到了目前已發生的失敗,未以麵向未來的眼光來思考。為了未來更加美好,我們要做的是總結失敗的教訓、更好地提高,而不是灰心喪氣,因為灰心喪氣帶不來任何進步,對未來沒有任何幫助,不會令未來更加美好。

層次較低。層次較低是指人們過於看重低層次需要的滿足,較少看到如果犧牲一些非根本的低層次需要,卻可換來高層次需要的滿足及由此帶來的人生的更加美好。

例如我們不願吃苦,那是因為我們過於看重生理的舒適這種低層次需要的滿足,而較少看到吃點苦,雖然犧牲了一點生理上身體上的舒適,卻可以給我們帶來發展得更好、工作得更出色這種高層次需要的滿足以及由此帶來的人生的更加美好。

重視眼前。重視眼前是指過於看重眼前需要的滿足,而較少看到長遠需要的滿足。

例如上班族大多不願多運動,那是因為我們過於看到了眼前少運動所帶來的舒適,而較少看到若幹年後,當我們年老時,我們的身體是否還硬朗,是否還舒適。

這些未經優化的心理回路產生不利心理的過程,其實就是當人們麵對某一阻礙情景時,人們的需要矛盾中那些非根本的、惰性的、虛幻的、低級趣味的、逃避困難的、情緒化的或者相對次要的需要得到激活、顯現或加強,從而產生不利心理的過程。

例如上述例子中,比賽失敗後之所以產生消極心理反應,就是當人們麵對失敗的情景時,想不經曆風雨、不經過磨煉的需要得到激活。

當人們各種各樣的習慣性心理回路彙總時,形成了人們獨特的心理反應機製,形成了人們的性格個性。

麵對同樣的阻礙情景,不同性格的人,其產生不利心理的情況不一樣。因為人的性格,是在家庭遺傳、自小教育、環境影響以及自我修養的綜合作用上形成的,不同的人,性格不一樣,實際上是不同人的需要結構不一樣,心理機製不一樣。例如有的人性格就積極向上,有的人性格就灰暗萎靡。

現實生活的情況表明,人的需要結構以及心理機製是可以改變的,性格是可以重塑的。如果長期注重消除自身的不利心理,長期主動勵行向上,就可以改變自身的需要結構和心理機製,這實際上是提高了自身的修養、重塑了自身的性格。

因此,心理機製是可以優化的。產生不利心理的心理反應機製,其實是未經優化的心理反應機製。

總之,造成情緒不佳、動力不足的不利心理,包括人們的怨恨妒忌、貪婪吝嗇、過度依賴、消極等待、自卑恐懼、急躁驕傲、憤怒悲傷和過分緊張等心理。人們麵對或將要麵對苦痛煩誘、拒侵辱獻、難險敗失、長曲殘危或順境成績時,如果自身存在未經優化的心理反應機製,就易產生這些不利心理。

在了解了不利心理的具體表現、影響因素和產生過程之後,讓我們開始深入探討激潛過程。

激潛過程

激潛是改善心理狀態的過程。

這一過程可用以下圖示來表示:

激潛過程圖示1

激潛的起點可以是向上的初步意願,是處於各種不利心理因素中,受阻於各種不利心理因素的向上的初步意願。一個人,哪怕情緒再不好、意誌再消沉,由於向上是追求人生的更加美好,每一個人畢竟都是向往美好的。因此,每一個人對於向上或多或少還是有意願的。隻要我們仔細在心底裏尋找,認真扣問自己的內心,總可以在心靈深處找到哪怕一丁點的向上的初步意願。這一丁點的向上的初步意願經過激潛,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樣,完全有可能被潛發成向上的雄雄激情之火。向上的初步意願,不管是比較弱還是非常弱,都可以是激

潛過程的起點。激潛的目標是有利於向上的良好情緒狀態和強大精神動力。從起點出發向目標狀態進行激潛,方法不外乎增強對向上有利的心理因素,削弱對向上

不利的心理因素。有利心理因素越強大,不利心理因素越弱小,這種強弱對比越明顯,激潛

的效果就越好。這可進一步用以下圖示來表示:激潛過程圖示2激潛過程的目標狀態,是向上的良好情緒狀態和強大精神動力。反映在心理因素上,最

直接的就是要求具有良好情緒、追求意願。因此,良好情緒和追求意願,就是激潛要增強和

放大的最重要、最中心的心理因素。這進一步用以下圖示來表示:激潛過程圖示3然而,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根據人們在現實中的經驗,良好情緒和追求意願的產生、增

強和放大,還受其他心理因素甚至生理因素的影響,還要求其他有利心理因素甚至生理因素的助推,例如意義認識、信心、膽量等等。如果不增強和放大這些因素,良好情緒和追求意願得不到很好的增強和放大。根據研究和試驗,這些有利因素主要有7個,連同具有中心地位的良好情緒追求意願這個因素,總共是8個因素。以上圖示進一步發展如下:

激潛過程圖示4 而在減少不利心理因素方麵,重點是降低對阻礙情景的消極認知,並進而減少不利心理

因素。將此因素納入圖示中,如下:激潛過程圖示5在上圖中,出現了改善心理狀態的9大主要因素,這9大主要因素可以稱為“激潛九因”。對自身的激潛可以是單純自我調節,也可以是吸收外力調節。如下圖所示,單純自我調節是沒有任何他人的介入,全靠自己進行的激潛。吸收外力調節是主動地吸收他人給予的激勵,吸收他人給予的引導、勸告、鼓勵,例如

家庭對其成員,單位對其員工,朋友對朋友,社會力量對社會成員,國家對國民,都有引導、勸告、鼓勵和激勵,主動地吸收這些外力進行內在的激潛,即為吸收外力調節。激潛過程圖示6

“激潛九因”非常重要。它是人們主動調整自身情緒、激發自身意誌的九大因素,是主動激發和保持良好情緒狀態和強大精神動力的最重要的九大因素。通過對這九大因素的調節,我們每一個心智正常的人,都可以激活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都可以激發自身的潛能,都可以成為具有巨大心靈力量的“巨人”。激潛九因讓我們對“激潛九因”中的9大因素分別進行探討。

①良好情緒和追求意願

什麼是情緒?

情緒就是心情。

情緒可以從不同的維度進行描述,例如:

憤怒、恐懼、悲傷或快樂;

緊張或放鬆;

激動或平靜。

情緒是人對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心理反應,是以人的需要和願望為中介的心理活動。

例如,學生考出好成績,感到高興;彩民買中了獎,感到激動;準備第一次約會,感到興奮;身邊發生不幸,感到悲傷。什麼是意願?

意願就是指想做某事、樂於做某事的願望。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人們對意願有不同的叫法,例如:

伴有喜愛的意願,叫興趣或誌趣;

指向宏偉的意願,叫雄心或壯誌;

程度堅決的意願,叫決心或狠心;

時間持久的意願,叫意誌或恒心;

含有忍耐的意願,叫耐心或韌勁兒。

意願產生於需要,產生於主體感覺和認識到意願所指向的心理活動或實踐行動對滿足需

要具有意義。例如,口渴了,我們有喝水的需要,於是我們產生找水的意願;孩子上學了,我們有讓孩子更好成長的需要,於是我們產生輔導孩子學習的意願。當學生感覺和認識到,考上大學走出農村對滿足過更好生活的需要具有意義時,學生會產生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大學的意願;當員工感覺和認識到,多多生產多拿工資對滿足養家糊口的需要具有意義時,員工會產生多多生產的意願。

情緒與意願有著明顯的不同,但兩者又緊密不可分。情緒影響意願,意願又影響情緒,意願還可以調整控製情緒。

情緒影響意願。當心情特別悲傷時,我們產生的可能是找個沒人的地方放聲大哭的意願;當心情特別憤怒時,我們產生的可能是立即攻擊懲罰某人的意願;當心情特別恐懼時,我們產生的可能是立即回避這種事物或情景的意願。

意願又影響情緒。當我們做某事的意願非常強烈時,我們的情緒將變得興奮;當我們做某事的意願慢慢消失時,我們的情緒將回歸平靜。意願還可以調整控製情緒。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情緒不佳時,我們可以產生調整或控製情

緒的意願,使不良的情緒得到化解,使良好的情緒得以產生。鑒於情緒與意願的密切關係,我國傳統中醫常把兩者合稱“情誌”。什麼樣的情緒和意願最有利於向上?第一,情緒的愉悅程度,直接影響意願指向的性質和思維活動的智力發揮。當情緒沒有一丁點的愉悅時,要麼過度憤怒,要麼過度悲傷,要麼過度驚恐,這不但對

健康沒好處,而且意願指向的性質就可能是攻擊他人、低迷傷神或慌不擇路,思維活動的智力水平也就大幅降低,這不利於向上;當情緒過度喜悅時,也對健康沒好處,而且意願的指向就可能是瘋狂或自滿,思維活動的智力水平也會降低,這也不利於向上。

雖然不能說所有的憤怒、悲傷或驚恐都是不利於向上的,但應當看到,愉悅的確是化解過度不良情緒的武器,是有利於向上的良好情緒,而且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場合下,對愉悅的程度要求不一樣。

總之,情緒要適度愉悅。第二,意願的強弱程度,還直接決定我們是否去思考辦法、采取行動。意願越強,情緒就越高,我們就越容易去思考辦法、采取行動;意願越不強,情緒就越

低迷,我們就越不容易去思考辦法、采取行動。因此,意願要強勁。第三,意願的強弱程度,直接影響我們思維活動的智力發揮、實際行動的實際效果。例如,我們在學習時意願不強,情緒就低迷,我們的記憶力就不那麼好,有些內容就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