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品徳決定人生成敗(1 / 3)

徳者業之基也,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菜根潭》

品徳是成功的基石

西點軍校為什麼人才輩出

美國哈佛商學院是世界最著名的商學院,從這裏畢業的商業奇才數不勝數。可是有誰相信,產生商業人才最多的並不是哈佛商學院,而是美國的軍事院校西點軍校!有這麼一組數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世界500強企業裏頭,西點軍校培養出來的董事長有1000多名,副董事長2000多名,總經理、董事一級的人才有5000多名。可以說,世界上任何商學院都沒有培養出這麼多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

為什麼西點軍校成為世界培養經營管理人才最多的學校呢?隻要我們看看西點的辦學特色就可得出答案。西點軍校對學生的要求是:準時、守紀、嚴格、正直、剛毅,從工商管理學專家看來,這些,正是21世紀企業管理所必備的最重要的品格和素質。西點軍校要求每一個學生要成為“品德的領軍人物”:在所有教學和行為上,強調國家、責任、關愛、團隊、勇敢等價值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西點榮譽法則是:“不說謊,不欺騙,不偷竊,”,誠信、正直、講真話是每個學員必須遵守的原則和品德。對於西點人來說,品德是成才的第一要素。沒有知識的人是愚蠢的,沒有勇氣的人是可悲的,沒有體魄的人是可憐的,沒有品德的人是危險的。我們不難找出“為什麼西點軍校人才輩出”的答案。

西點軍校有一位最著名的畢業生,他就是100年前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徳最著名的暢銷書《致加西亞的信》中的主人公,被譽為“最偉大的送信人”的第九步兵團的中尉安徳魯·羅文。羅文接受了總統的一項一般人無法接受的任務:把信送給沒有確切地點,沒有任何聯係方式的西班牙將軍加西亞。他沒有提出任何疑問,也毫無怨言,立即行動,全身心投入到行動中去,去完成一個艱苦跋涉、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神聖使命中去。他徒步翻越了多少森林、山崗,穿過了多少條河流,曆盡千難萬險,終於完成了這項任務。這是一項美國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他受到美國總統麥金萊的高度讚譽,被授予“傑出軍人勳章”,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送信人”。

這位“最偉大的送信人”一百多年來成了敬業、服從、忠誠、主動、勤奮、吃苦耐勞的象征,鼓舞著一代又一代追求卓越和成功的人。

良好品徳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

品徳是什麼?品徳就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精神境界。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其美德的標準是不同的。現代社會的美德,主要包括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美德等。一般來說,美德多為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服務社會、崇尚科學、刻苦求知、遵紀守法、廉潔奉公、辛勤勞動、愛崗敬業、團結互助、誠實守信、尊老愛幼、樂善好施、謙和忍讓等。

古今中外的偉人名家,十分強調品德對人生和事業的重要性。

中國人最注重品格的修煉,把良好的品德作為幹大事和和邁向成功的第一要素。《周易,坤卦》中說,君子要“以厚德載物”,這是做君子首要條件;無論是君子做人做事,還是統治者治國理政,都離不開“立徳”。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百行以德為首”(世說新語》);“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記?商君列傳》)儒家學說就有”內聖外王(最早見於《莊子。天下篇》)的說法:“內聖”就是修身養德,要求人做一個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儒家學者們追求的最高境界。《禮記?大學》中就說“物格而後致知,致知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裏最核心的觀點就是一個人要重視“修身”、“立徳”,沒有“修身”“立徳”,就不可能做大事,就不可能齊家治國平天下。《菜根譚》中說:“徳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儒家學說中就要求渴望成就的人首先要“修身立德”,這是做人處世的根本;人品的修煉,就要“吾日三省吾身”(孔夫子語,意為每天三次檢查、反省自己做得對不對),靜以修身,儉以養徳(諸葛亮)。

你知道“上善若水”這句話嗎?這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哲學家老子說的。講的就是做人最好要象水那樣,有高尚美好的品格:“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它不與別人爭高低,總是黙黙向低處流;滋潤著大地萬物;它清清白白,寧靜達觀;它胸懷博大,齊心協力,彙成大江大河,大海大洋,最具有包容性、滲透力和親和力;它不僵化,不偏執,靈活機動,因勢而變,時而奔流,時而舒緩;它有因器而變,可方可圓,因動而活,因活而進,充滿無限生機;它柔中有剛,性格堅韌,大江東去,執著向前,百折不回;它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它最具備正義感和愛心,“不平則鳴”。

所以,中國人往往把“上善若水”作為人生的座右銘,作為人生的最高、最善的境界。一個人有了“水”品徳,他就是出類拔萃的人,就是能成大器的人,就是能邁向成功的人!

西方的思想家同樣重視人的德行的培養。古希臘大思想家亞裏士多德說:“人不能象豬狗那樣活著,要追求知識和美德”;“真正的美德不可沒有實用的智慧,而實用的智慧也不可沒有美德。”古羅馬學者普盧塔克說:“美德是世間最美好、最有價值的財產”;法國偉大作家羅曼·羅蘭說:“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愛因斯坦說:“一切人類的價值基礎是道德”。法國哲學家思想家盧梭說:“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千百年來,人們都達成這樣的共識:品德對於一個人的做人、立身、成才、成功和幸福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記者問其中的一位年紀較大的獲獎者:“您認為您在哪一個學校學到了影響您一生的最重要的東西?”答:“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呢?”“誠實守信,不講假話,不損人利己,愛心,良好的生活習慣,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做錯事認錯和道歉,與人和睦相處。”

在這裏,這位獲獎者把“品徳”作為他的成功第一要素。假如說這位獲獎者所得到的榮譽是一座輝煌的大廈,那麼他在幼兒園所學到的諸多良好的道德品格就是其堅實的基石。

成功小揭示

品德是成功的基石,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成功最青睞德行高尚的人。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人生思考題

1、為什麼西點軍校成為世界培養經營管理人才最多的學校呢?

2、為什麼說良好品格是人成功的基石?請舉出三個例子說明。

3、你如何理解“上善若水”這句話?它對你做人做事,對你的成功有什麼啟迪?

4、舉個例子說明“美德本身就是人生的成功”。

現代社會的用人標準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當代社會的用人標準

現代社會用人的標準是什麼?各行業自然是五花八門,各有說法,但不管怎麼個“說法”,大都離不開或少不了“德才兼備”這四個字。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把“徳”放在第一位。

在中國,自古以來的執政者就強調“官徳”,所謂“官德”,就是從政道德,是為官之魂、從政之本、用權之道。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左傳》裏就提出:“德,國家之基也”,把培育高尚的美德視作“立國”的根基。《左傳》裏更是將官德提到關乎國家興衰成敗的高度:“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荀子也說過:“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官德乃為官之本,本固則德厚,德厚則威高。“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堅持德才兼備,要做到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德”是第一位的,德靠才來發揮,才靠德來統帥。中國曆史上被後人讚譽的優秀的的政治家都是“官徳”優秀者,如周公旦、諸葛亮、魏征、王旦、海瑞、孫中山、周恩來、彭徳懷等,他們無不是以高尚的德行而得到信任和重用,而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外國同樣如此,林肯、富蘭克林、甘地、曼德拉等都成為人們崇敬的偶像。

當今政界用人的同樣原則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強調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無德有才是毒品。為官者要長久長久發展,要成大器,離不開修煉“官徳”。每年公務員的“考核”就分為“徳、能、勤、績、廉”等部分,其中“徳”總是居首位,決不含糊。一位官員哪怕被暴光出某種品德上的“劣跡”,這個人就基本上給“廢”了。

現代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最主要的就是“德才兼備,以徳為先”。一般要求職員熱愛團隊,認同所在單位的文化及宗旨,熱愛本職,忠於職守,融入團隊,開拓創新,奉獻團隊,自覺履行責任,熟練掌握職業技能,注重工作效率,遵守規章製度,保護單位的合法利益等,“徳”往往放在第一位。比如說對教師要求要有“師德”。“師德”就是教師高尚的職業道德,即有強烈的事業心、愛心和責任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勤勤懇懇,忠於職守;對醫護人員來說,要求有“醫德”,即大愛精醫,嗬護生命,以病人為中心,皳死扶傷,用微笑服務病人,用愛心感動生命等。

在現代企業界,用人標準同樣是“德才兼備”。蒙牛集團是近年來迅速崛起的乳製品行業的巨頭,它的牛奶巳成為中國宇航員的健康食品。中國著名乳業巨頭蒙牛集團把員工品德置於“使用”的首位,蒙牛老總牛根生有這麼一條著名的用人經:“有徳有才,破格重用;有徳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徳,限製使用;無徳無才,堅決不用”。

被譽為“全美最受歡迎的企業”的GE公司非常重視員工誠信理念的養成。每個員工進入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誠信的培訓,把誠信作為員工是否稱職的重要條件。對員工進行考核,主要看兩條,一條是誠信的規則遵循得怎麼樣,一條是取得的業績怎麼樣。如果誠信和業績都很好,那將會得到提升和獎勵;如果誠信好,業績不怎麼樣,那將會獲得第二次機會,再展身手;但是,如果業績不錯,但誠信不好,那將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而被迫離開公司。

被譽為“中國3C家電連鎖零售企業的領跑者”的蘇寧電器公司最注重員工職業道德的建設,提出了“人品優先,能力適度,敬業為本,團隊第一”的用人準則,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蘇寧人的“七個標準”:

第一,熱愛企業

第二,熱愛團隊

第三,熱愛工作

第四,執著拚搏

第五,踏實嚴謹

第六,敬業投入

第七,迅速行動

公司要求把這七條標準寫在每一員工工牌的背麵,用以隨時規範員工日常工作的意識和行為。蘇寧還規定毎的位員工必須做到“維護企業利益,嚴禁包庇縱容;上繳往來禮品,嚴禁索賄索酬;做人誠實守信,嚴禁欺瞞推委;做事勤儉節約,嚴禁鋪張浪費。”良好的職業道德是蘇寧用人的第一標準。

企業界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客觀需求;從職場成功學上講,體現了對員工健康成長的關愛和要求。

成敗小揭示

當今社會用人原則,盡管各有表述,但最基本的就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人生思考題

1、蒙牛集團有這麼一條著名的用人經:“有徳有才,破格重用;有徳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徳,限製使用;無徳無才,堅決不用”。這條“用人經”提示了什麼道理?

2、

愛崗敬業的人容易成功

“傻瓜”為什麼能當總裁

1989年,美國經濟不景氣,瓊斯服裝公司的總裁邁克爾·泰勒,連續幾次投資失利後,心理壓力太大,引發心髒病,猝然去世。邁克爾·泰勒的妻子早已去世,而且他們沒有後代,所以,近百億美元的資產無人繼承。美國的法律規定,如果總裁沒有來得及留下遺言的話,可以在公司選舉產生新的總裁。本來,新總裁首先應該在董事們中間產生的,經過近半個月的討論,也沒有確定一個合適的人選。平時,董事們你爭我奪,積怨很深,無論誰當選,都無法得到全體通過。

最後,有人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不如讓那位忠誠忠厚、正直認真、任勞任怨的清潔工西德尼·金摩當這個總裁。這個提議竟然得到董事們一致通過。人生中,很多人都瞧不起那些憨厚樸實、甚至有點傻的人,一旦自己的切身利益必須交給另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寧願交給“傻瓜”,也不會交給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