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健康決定人生成敗(1 / 3)

健康對人生多麼重要,它是居於第一位的,它壓倒了成功,壓倒了財富;如果說人們幹事業是建造一座高樓大廈,那麼健康就是堅固的基礎。——佚名

什麼是健康?

在人們生活中,“健康”這個詞永遠與人們的事業、幸福息息相關,問候,寒喧、祝福,誰不說“健康”?

健康,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給健康所下的正式定義,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麵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按照這個定義,健康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就是生理素質良好,身體無病。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給健康所下的正式定義中提出衡量是否健康的標準,共有如下10項:

一、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的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任務,不挑剔;

三、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四、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各種環境變化;

五、對一般感冒和傳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六、體重適當,體態均勻,身體各部位比例協調;

七、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八、牙齒潔白,無缺損,無疼痛感,牙齦正常,無蛀牙;

九、頭發光潔,無頭屑;

十、肌膚有光澤,有彈性,走路輕鬆,有活力。

心理健康就是心理素質良好,樂觀開朗,有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能承受得起各種困難的打擊。

心理健康有什麼特征?國內外研究人員對一些取得成功的青年進行了研究,歸納出他們取得成功有著如下的健康心理特征:

一、品德良好,有安全感。有健康的品德,即誠實、友善、守信、助人為樂、寬容、尊老愛幼、不做違法和虧心事等,這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和前提。

二、有較美好的目標和人生追求。常常活在美好追求。

三、有樂觀的性格,有堅韌的意誌,能承受得住各種艱苦和挫折。

四、自信。看好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有較強的參與欲和成功欲。

五、與外界保持良好接觸。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麵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一方麵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六、保持個人愛好、興趣和個性。要尊重和喜歡自己,保持個性和個人愛好,做自己開心和喜歡的事,這樣才能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施展和快樂。

七、具有不斷學習的能力。現代社會知識的更新異常迅速,隻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信息,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工作需要,才能獲得成就,才能心曠神怡,促進身心健康。

八、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在人際關係中,有正向的積極的關係,同時也有逆向和消極的關係。我們這裏強調的是“正向的”“積極的”“良好的”關係,有眾多的協調良好、關係融洽的合作夥伴和朋友,才能促進事業的成就和身心健康。

九、心理平衡,能適度表達和控製自己的情緒。人總有不同的喜怒哀樂的情緒體驗。麵對挫折心態平穩,善於控製情緒。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適度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泄過分,既加劇了人際矛盾,又損害自己的身心和事業。

良好的社會適應主要指對事物反應敏捷,對新事物感興趣。表現為關心國家大事,關心社會,積極適應和融人社會和他人,應並不斷追求健康的時尚的高水平的生活狀態(包括物質生活狀態和精神生活狀態),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為他人和社會做出貢獻。這是建立有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基礎上的一種體現。

健康的概念,除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健康和社會適應之外,還包括“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指的是有良好的道德,在不以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滿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別真偽、善惡、榮辱、美醜等是非觀念,能按社會認為規範的準則約束、支配自己的行為,能為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作貢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心中亮起一盞明燈,照亮自己,照亮他人”。道德好的人一般都內心安詳,平靜,和諧,從而獲得機體的健康,這就是古人常說的“仁者樂”,“仁者壽”。

成敗小揭示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麵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

健康的概念,除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健康和社會適應之外,還包括“道德健康”。

人生思考題

1、什麼是健康?

2、生活中不少人雖然沒有什麼大病,但往往是像疲勞、睡眠不好、吃飯不香、容易感昌等小病不斷;更重要的是必煩意亂,鬱悶焦躁,你認為這是健康嗎?為什麼?

身心健康是事業成功的基石

健康第一:壓倒成功和財富

有一個婦孺皆知的寓言:

聖誕前夜,一名婦女發現三位蓄著花白胡子的老者坐在家門口。她不認識他們,就說:“我不知道你們是什麼人,但各位也許餓了,請進來吃些東西吧。”三位老者問道:“男主人在家嗎?”她回答:“不在,他出去了。”老者們答道:“那我們不能進去。”傍晚時分,妻子在丈夫到家後向他講述了所發生的事。丈夫說:“快去告訴他們我在家,請他們進來。”

妻子出去請三位老者進屋,但他們說:“我們不一起進屋。”其中一位老者指著身旁的兩位解釋:“這位的名字是財富,那位叫成功,而我的名字是健康。”接著,他又說:“現在回去和你丈夫討論一下,看你們願意我們當中的哪一個進去。”妻子回去將此話告訴了丈夫。丈夫說:“我們讓財富進來吧,這樣我們就可以黃金滿屋啦!”妻子卻不同意:“親愛的,我們還是請成功進來更妙!”他們的女兒在一旁傾聽。她建議:“請健康進來不好嗎?這樣一來我們一家人身體健康,就可以幸福地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了!”丈夫對妻子說:“聽我們女兒的吧,去請健康進屋做客。”妻子出去問三位老者:“敢問哪位是健康?請進來做客。”健康起身向她家走去,另外兩人也站起身來,緊隨其後。妻子吃驚地問財富和成功:“我隻邀請了健康,為什麼兩位也隨同而來?”兩位老者道:“健康走到什麼地方我們就會陪伴他到什麼地方,因為我們根本離不開他,如果你沒請他進來,我們兩個不論是誰進來,很快就會失去活力和生命,所以,我們在哪裏都會和他在一起的!”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健康對人生多麼重要,它是居於第一位的,它壓倒了成功,壓倒了財富!

成功學經常講到這麼一個公式:健康是“1”,而財富、房產、地位、聲名等都是“0”,如果說“幸福=健康+財富+房產+地位+名聲”,那麼“幸福”當中“健康”最重要,除去“財富+房產+地位+名聲”,它還是“1”;而一個人倘若丟掉了“健康”,那麼他的“幸福”就等於“0”。幸福,成功,聲名等,永遠是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上。

古今中外的諸多思想家無不提出“健康第一(相對於事業、財富等)”的理念。毛澤東曾經對青少年成長提出“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的“三好”要求。在這裏,他把身體好放在第一位,以說明身體好的極端重要性。日本作家池田大作也說:“人的一生中,應該放在第一位的是健康(《青春寄語》)。”

健康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比如:健康是生活質量的基礎;健康是人類自我覺醒的重要方麵;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狀態;健康是人高素質的體現;健康是一種人生的勝景,是人們永恒的期望和追求;從這種意義上講,健康本身就是一種人生的成功!

身心健康是事業成功的基石

身心健康是事業成功的基石。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青年毛澤東在其《體育之研究》)寫道:“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也就是說,健康是自我修養、獲得知識、幹一切事業的載體。如果說人們幹事業是建造一座高樓大廈,那麼健康就是給打好堅固的基礎。

一個人有健康的體魄,有平穩的心態,健康的精神情緒,那麼他們一定是樂觀向上,一如既往,迸發最大潛能專注地幹事業,成功就會擁抱他們。這是一條成功的定律。

蕭伯納是英國現實主義諷刺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是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師,一生共創作了52部劇本,從事創作70餘年,終年96歲。他身體特別好,90多歲時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寫作。這都得益於他對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健康身心的打造。他十分注重體育鍛煉,運動方式多種多樣:遊泳、劃船、爬山、打網球、騎單車,甚至打拳擊都是他的愛好。每當寫作疲勞時,他就下海遊泳。除了體育鍛煉,他還十分偏愛日光浴。他同時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語言幽默也是他處世交際的方式。在生活中,他與妻子相敬如賓,對朋友體貼入微。麵對他人的誤解和攻擊,蕭伯納很少發火,常常以機智幽默的語言去化解。科學研究證明,幽默感是保持健康長壽的良方。

俄羅斯領導人普京從小就與體育結下了不解之緣。他11歲時進入一家體育俱樂部學習桑勃式摔跤,後又對柔道產生了濃厚興趣,參加訓練樂而不疲,成為俱樂部中的佼佼者。70年代中期,他在蘇聯柔道界嶄露頭角,不僅多次在蘇聯大學生運動會柔道項目上獲獎,一度成為聖彼得堡市的桑勃式摔跤和柔道冠軍,普京也因此獲得桑勃式摔跤和柔道大師稱號。即使當選俄羅斯總統後,普京也沒有放棄對體育運動的執著和熱愛。每天早上起床後,他都要做30分鍾的體操,然後遊泳20分鍾。盡管日理萬機,普京總能忙裏偷閑,在工作間隙花上一個半小時從事各項體育運動。即使是出訪外國,他總不離不開體育鍛煉。積極鍛煉身體,激發了普京的生命潛能,成就了他先後三屆執政俄羅斯的偉大事業。

健康推助事業的例子可謂數不勝數。青年毛澤東,誌存高遠“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努力打造鋼鐵般的體魄,於是上井岡山,過草地爬雪山,幹出了使積弱不堪的東方文明古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偉業;鄧小平身體健康,心境平靜,經受得起在那漫長鬥爭歲月中的坎坷和“三起三落”和磨難,幹出了率領中國人推進改革開放,讓中國老百姓脫貧致富的偉大事業。法國偉大作家雨果40歲時得了心髒病,可他後來堅持鍛煉身體,清晨散步,做操打拳,跑步遊泳,活到了84歲,80多歲時還在堅持寫作;世界級笑星卓別林,因為有一副相當硬朗的體魄,80多歲了還跟小夥姑娘們在一起演出,那人生有多帶勁。“世界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這位像老農民的大科學家有著一副好體魄,他數十年如一日鍛煉身體,樂觀豁達,七十多歲還喜歡打籃球,拉二胡,保持兒時的愛好,而他的雜交水稻重要研究成果也就接踵而來;“中華民族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在獨自一個人在茫茫的太空能夠記住1萬個符號,記住上千種操作指令,始終保持極為良好的操作技能,原因隻有一個,就是他具有極為良好健康狀況和極強的心理素質。

許多青年十分歎服那些在高考中獨占鼇頭的“高考狀元”,這些高考狀元成功的奧秘何在?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身心健康。吃的香,睡得甜,腦子靈敏,記憶力強,有旺盛的精神體力和創造力,他的成績獨占鼇頭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健康是成功的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個人要取得持續的成功,用持續的成功去鑄造偉大的事業,就必須打造強健的體魄和健康樂觀的心態。

被稱為“黃土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東生80多歲了,還在踏遍祖國大江南北和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等“地球三極”探索著黃土的奧秘。他熱愛生命,積極鍛煉身體。健康的體魄,積極的心態,使他保持旺盛的精力60多年如一日研究黃土,平息了170多年來的黃土成因之爭,做出了大量的原創性研究成果,使中國在地球變化研究領域中躋身世界前列。2003年,他獲得了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