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健康決定人生成敗(3 / 3)

更嚴重的是人們的心理健康。據專家統計,全世界約有10%-2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在日本這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公民的自殺率極高。在美國,抑鬱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紀60年代高出10倍;《生活日報》對我國535位都市人的一份調查發現,23%的被調查者已表現出明顯的抑鬱症狀。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公務員和億萬富豪自殺增多的現象,原因之一就是由於壓力太大,導致嚴重的精神障礙。在美國,“校園殺人慘案”時有出現;2007年,有美國陸軍士兵就有100多人自殺。哈佛大學一項持續6個月的調查發現,學生正麵臨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機。調查稱:過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學生,至少有過一次感到非常沮喪、消沉。47%的學生,至少有過一次因為太沮喪而無法正常做事,10%的學生稱他們曾經考慮過自殺。在我國,青年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自殺的現象屢有出現。浮躁、苦惱、失意、鬱悶的情緒彌漫在青少年心頭,無情地摧殘著他們的成長。他們常常處在一種“過山車”的狀態之中。

小鄭在高中時是個學習十分優秀,每個老師和同學都誇的女孩,但考取了名牌大學後,一下就變成了班裏的一名“後進生”。原來她的心態自小就反常,在中學是生活在一片讚美聲中,洋洋自得,有著極強的優越感和自尊心。到了大學後,其環境發生了變化:山外青山樓外樓,比她強、比她優秀的人多著呢!讚美聲沒有了,她挾在一大片“高才生”中隻是普通的一員。麵麵對對如此“受冷落”,她開始與大家產生了隔閡,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我憑什麼要與她們一起?不活躍,不溝通,很快,她成了被“大家遺忘的角落”,其自尊心更是受到極大的傷害。當大家有說有笑,活動豐富多彩的時候,她總是黙黙地傷心、怨恨和自卑。於是,越是自卑,情緒就越低落,這越怕與同學交往,以至她連一個好朋友都沒有了。學習時看著生龍活虎的同學,她總是又氣又急,弄得頭昏腦脹,效率低下,成績一落千丈。

她19歲,是某中專學校的女生。因為班長時常十分關心她,愛護她,在溫暖中的她就開始暗戀起班長來。有一次,班長與一漂亮女生在一起又說又笑,她怒不可遏,上前質問班長為什麼不喜歡她了,並打了那位女生一巴掌。深夜,越想越氣憤,越想越不服的她從8樓上跳下結束了自己美麗的生命。這位女生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父母下崗,16歲時母親去世了,使她十分傷感;由於貧困,父親無力供她上大學,隻能報考中專;在班裏,她沒有一個好朋友交心。生活的挫折,世態的炎涼,使她陷於一片傷感和自卑之中,心緒變得十分焦躁和反常。

像這樣自卑、自閉、怨恨、焦躁而又無望的青年,能生存下去嗎?能應對競爭和挫折嗎?能談得上成功嗎?隻能是帶著傷痛和絕望墜向人生的深淵。

有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生,報考某知名公司,結果落選了,痛不欲生,便上吊自殺。但他自殺水平不高,吊來吊去就是吊不死,被大家救了過來,隻是在他的脖子上還留下了深刻的痕跡。救醒之後,家人告訴他一個喜訊:你被公司錄用了。原來,這是一個誤會,他的考分是第一名,由於計算出了問題,他的名單被漏掉了。這下子,他喜出望外,準備大擺宴席,好好邀請親朋好友慶賀一番。哪知,又傳來消息,他還未正式聘用就被公司解雇了。原因是,公司認為,這個人也許知識和能力是一流的,但心態太差,“心商”極低,就這麼一點事就要自殺,怎能指望在公司裏大有作為!如果公司瀕臨絕境,這號人可能是第一個當逃兵。

這位大學生的失敗在哪裏?失敗就失敗在就糟糕的心態上。

靑少年中類似的現象並不少見:找不到人生方向和目標,苦惱憂鬱,精神消沉,玩世不恭;學習成績不如別人,感到鬱悶和“羨慕嫉妒恨”;家庭不如人,自卑且自閉;遭受困難挫折,灰心沮喪,一蹶不振;愛情失利,焦躁苦悶,萬念俱灰,甚至產生過激行為而釀成悲劇;挨領導批評,委屈忿懣,苦悶壓抑,總想第二天就跳槽;家庭不幸,愁悶交加,怨天尤人……

一個人身心不健康,他的事業必定十分糟糕。未老先衰,多病纏身,焦慮抑鬱,其工作事業必遭戕害;悲觀厭世,都想自殺了,更何談事業大展宏圖。

成敗小揭示

身心不健康,你的事業必定十分糟糕。未老先衰,多病纏身,能搞好學習,做好工作嗎?你精神抑鬱,悲觀厭世,都想自殺了,更何談事業大展宏圖。

人生思考題

1、一個人如果其身心健康很糟糕,他的學習工作和事業會怎麼樣呢?請以身邊的事例來說明。

打造身心健康的三個法則

打造身心健康心態,是人生必做的功課,是一個人邁向成功和幸福的必由之路。這是一種學習和磨煉的係統工程,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鍛造和提升。怎樣才能打造身心健康呢?打造健康應遵循以下三個法則:

一、努力鍛煉身體,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生命在於運動。青年的健康從運動開始,從鍛煉開始,該打球的打球,該騎車的騎車,該健美的健美,而且要持之以恒,樂而篤行。要學會休閑、娛樂和“有氧活動”即體育活動,勞逸結合。如把學習、工作與生活分開,下課或下班後,去開展跑步、打球、做健身操、遊泳、騎車之類的運動;實踐證明,養成科學生活方式的人健康水平普遍增強,其人生潛能旺盛,容易取得事業的成功。你也可以參加多種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可以跟你的父母親去看一場馬戲,也許你在捧腹大笑中不知不覺將煩惱忘光。也可以欣賞音樂,繪畫和文學名著,也可以放聲歌唱,練書法,種花養魚什麼的;你也可以買一些“解除壓力”或“消除疲勞”的輕鬆愉快的風光片來欣賞一番,讓自己在欣賞中不知不覺消除壓力、煩惱和困惑。

二、樹立積極人生態度,學會調節情緒,打造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是青年健康的核心,是重中之重。這一點對青年人來說比什麼都重要。打造健康心理應該從如下幾點做起:

第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把人生看得十分光明和美好。在了這一條,你的心情就好多了,你的心理就“健康”多了。熱愛生活的人,把人生看得十分美好的人,有正確世界觀的人,他就會自信自強,心地寬廣,充滿人生自信和智慧;他並不介意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他就會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笑對人生。心胸寬廣了,心地坦然了,身心自然會健康。

第二,學會調節情緒,放鬆自我,解除壓力。工作學習緊張之餘要學會放鬆,除了運動之外,還得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如學會傾訴。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在焦躁、苦惱時,如果得到別人的了解和同情,就象一把鹽撒到水井裏一樣,其鹹的程度就會大大減少。假如你心中有了煩惱,請你不要一個人憋著,要學會向老師,向同學、向父母親甚至是心理醫生傾訴,這時你就會感到舒暢了許多!傾訴是心靈痛苦的鎮痛劑,傾訴後你的“心態”往往會“陰轉晴”。如果出現重大心理障礙時,應該及早找心理醫生谘詢,找出科學治療的方法,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你也可以跟你的父母親去看一場馬戲,也許你在捧腹大笑中不知不覺將煩惱忘光。你也可以買一些“解除壓力”或“消除疲勞”的輕鬆愉快的音樂風光片來欣賞一番,讓自己在欣賞中不知不覺消除壓力、煩惱和困惑。這叫做“情境調節”。還有一種方法是換一種生活環境,比如到鄉村去,或到大海邊,或走進大森林,你會覺得身心放鬆了,周身舒暢了,心情好多了,煩惱不知不覺減少了。這叫做“環境調節”。

第三,用學習、工作來驅走煩惱。這是心理學上的“轉移興奮點”或“移情效應”。一位詩人說:“學習和知識能免除人的不幸和煩惱。”有了煩惱,最好的方法是以熱情投身於學習之中,投身於工作之中。熱愛學習和工作的人的心情最“陽光”。當你處在對學習、工作的高度興奮之中,痛苦和煩惱就會暫時丟在一邊;特別是當你的學習和工作取得了成就時,你就會意氣風發,鬥誌昂揚,所謂的煩惱、痛苦都為之一掃!

第四,生活和工作目標要切合實際,即“知足常樂”。如果生活目標太高,必然因難以實現而產生挫折感,產生焦慮和“煎熬感”,不利於身心健康。因為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是苦苦追求而不得。要善於從小目標做起,讓一個小小的成功激勵自我,鼓舞自我,做到“知足常樂,常樂常奮進,常樂常成功。”

隻要真正做到上述幾點,你的心靈就充滿健康的活力和生機。

打造健康心理,保持心態平衡,還要學一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裏主要指要學一點儒家和道家思想。如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子的“仁者無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孟子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論是興旺發達,還是窮困潦倒都不要焦慮浮躁,都要保持一種平常心態,做到“沉著冷靜,可進可退,可升可沉”。晉代詩人陶淵明的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一種難得的清幽平靜的心態。還有古人的一些處世哲學,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吃虧是福”,“不以己悲,不以物喜”,“褔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等。這就要求我們加強情緒的自我調節和個人品德情操修養的培養。為什麼中國知識分子很少自殺?就是因為有“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樣“可進可退,可升可沉”的自我調節思想。此外還要讀點外國心理健康的書。如:卡耐基《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人性的光輝》,拿破侖。希爾的《成功定律》等,都是教你如何消除煩惱和憂慮,保持心理平衡,建立健康的精神世界。

三、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科學的生活方式,對於人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哪些內容?世界衛生組織提倡四大健康生活方式:不吸煙,飲酒不過量,鍛煉身體和平衡膳食。所謂“平衡膳食”,指的是注意營養的豐富和平衡,即做到營養豐富、全麵、均衡。中國健康教育專家賈偉廉教授又根據我國實情提出了“中國健康七條”:靜究衛生,禁煙少酒,鍛煉身體,平衡膳食,精神衛生,保護環境,注意交通安全。

成敗小揭示

打造身心健康應遵循以下三個法則:努力鍛煉身體,積極參加文體活動;樹立積極人生態度,學會調節情緒,打造健康心理;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

人生思考題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你怎樣打造“健康身心”?

要點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麵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

健康對人生多麼重要,它是居於第一位的,它壓倒了成功,壓倒了財富。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健康是成功的基石。

科學研究成果表明,健康的情緒,能夠煥發人的巨大潛能和創造力;身心愉悅,心理健康,機體的適應力、免疫力和創造力將大為增強,從而獲得事業上的成就。成功從心理開始。

一個人身心不健康,他的事業必定十分糟糕。未老先衰,多病纏身,焦慮抑鬱,其工作事業必遭戕害;悲觀厭世,都想自殺了,更何談事業大展宏圖。

健康是成功的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長期保持健康的身體,平穩的心態,積極樂觀情緒而專注投入事業的人,他們的成功必然輝煌。

打造身心健康應遵循以下三個法則:努力鍛煉身體,積極參加文體活動;樹立積極人生態度,學會調節情緒,打造健康心理;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