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膽魄決定人生成敗(1 / 3)

你的人生,要勇於決策;你的事業,要勇於去冒險。隻有勇於去決策,勇於去冒險,你的事業才可能有所成就,你才可能有人生的輝煌。——佚名

膽魄是成功的關鍵

膽魄者,膽識、膽量,魄力也,這是人們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成功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膽商”(DQ),說的就是一個人膽量、膽識、膽略的度量,體現了一種果敢、冒險精神。膽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敢闖,敢於承擔責任,敢於冒險,敢於決策等,這是人成功人士的關鍵。印度作家奧修說:“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具有冒險的基本精神”。(《智慧金塊》)有膽有識的人能夠把握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

大凡成功的商人和企業家,都有過人的膽略和氣魄,也就是具有“第一個吃螃蟹”的大無畏和果敢。哈黙就是這樣一個具有遠識、膽量和魄力的人。

哈黙(1898-1990)是美國企業界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稱為“經營之神”、“幸運之神”。有人稱他是溝通東西方貿易的“和平使者”,有人讚他是精通百業的“萬能商人”,更有人驚歎他是有魔力的“商業精靈”。他是第一一位大學時代就成為百萬富翁的美國商人,他曾受到列寧的親切接見;與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建立了友誼;與利比亞國王是莫逆之交;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艾森豪威爾、肯尼迪、尼克鬆都有密切聯係;鄧小平曾親自邀請他到中國訪問……

哈黙為什麼能獲得這麼大的成功?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就是他敢闖,敢冒險,具有比別人強十倍的膽識。20世紀20年代,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和軍事扼殺,正在蔓延的饑荒和傷寒,各種生活醫療物質高度匱乏。當時的蘇聯對於西方企業界來說簡直是一個“禁區”。20多歲的哈黙經過艱難的旅程,哈默終於來到蘇聯。戰後的蘇聯百廢待興,哈默在烏拉爾地區考察時,看到了令人心酸的饑荒、疾病和死亡,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場,多少礦產急待開采,多少珍寶急待出售,但由於出口貿易的道路不暢,人們隻能守著寶山挨餓。哈默衝破這種“禁區”投入全部力量來與蘇聯人做生意。他火速給哥哥發去電報,讓他在美國購買100萬美元的小麥運往蘇聯的列寧格勒港,以易貨方式換取100萬美元當地產的毛皮和礦產。哈默的膽識受到了列寧的讚賞。接著,哈默聯絡了福特汽車公司、美國橡膠公司、艾利斯-查爾斯設備機械公司等30多家美國公司共同與蘇聯做生意,他被推為這些公司在蘇聯的總代表。同時,在列寧的過問下,他還擔任了蘇聯對美貿易的代理商,這使哈默在蘇聯的生意越做越紅火。

大凡幹成大事業的人必須有膽有魄,具有敢為敢闖的大無畏精神,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不入虎穴,武得虎子”;“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比爾蓋茨棄學創業,開拓軟件事業,誰說不是一種超人膽魄?

李曉華,以第一個有法拉利跑車的中國人而聞名於世。他素以敢冒風險出名。1989年“六四”風波以後,香港樓價下跌,不少人對前景感到迷惘,李曉華卻以大無畏精神低價大量收購樓花,不少人替他捏了一把汗。半年以後,香港樓價一路攀升,李曉華瞄準機會,盡數拋出,一買一賣,就躋身於億萬富豪之列。不久,李曉華再次出人意料把自己的所有資產3800萬美元,參與馬來西亞一條高速公路的投資,因為那條公路附近發現了一個油田,一旦公布了含油量,這條公路就會大大升值。如果遲誤不公布含油量,他所扺押的全部資產和現金就會收歸銀行,他就會一個晚上從億萬富豪變成一個窮光蛋。終於,就在他窮得每天隻能吃方便麵的日子裏,迎來了油田含油量公布的日子。他又一次憑借著超凡的膽略和魄力贏得了滿罐滿缽。他的一句話很值得人們玩味:危險越大,商機就越大。

讀完哈黙、李曉華的成功曆程,我們會感到偉大的成功離不開超凡的膽魄,超凡的膽魄鑄造著超凡的成功。

在商戰、戰爭或其他領域的競爭中,果敢、冒險、兵貴神速往往是取勝的前提,正是果敢、冒險這種“非凡膽略”贏得了主動,贏得了戰機,贏得了勝利。比如說在拍賣會上,競崗台上,招標會上,承領某項艱巨任務上,往往最能體現上一個人的膽魄素質;相反,瞻前顧後,猶豫不決,耽誤了戰機,陷入了被動,最後變為失敗。

海爾的掌門人張瑞敏說過這麼一句話:“新經濟的核心是創新,那麼,創新的核心又是什麼呢?是速度。”

“速度”是什麼意思?就是快,就是大識大膽,大無畏,兵貴神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人家早巳出手,你還在優柔寡斷,瞻前顧後,那就無異於把商機拱手送人。他指出,在現代競爭激烈的商戰中,果敢和速度是致勝的關鍵。一個新產業,一個好項目,當隻有10%的人讚成時,你肯定會贏利;當30%到40%的人讚成時,你隻能做到保本;當100%的人讚成時,你絕對會虧損。這裏也存在一個“膽識”問題,看好了就要大膽幹,該出手時就要迅速出手,決不拖延,拖延就意味著放棄商機,就會增加失敗的因素。在這裏,張瑞敏的“膽魄”令人歎為觀止。正是他的這種非凡的“膽識”,勇於當機立斷,敢於“速戰速決”,使企業起死回生,迅速崛起,創造了中國商界一個又一個奇跡,向著世界500強企業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