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行動決定成敗(3 / 3)

李素麗,一位普通的公共汽車女售票員,然而,她為什麼能獲得了令十多億中國人都羨慕的成功和榮譽呢?她的成功在哪裏?就在於每天都在付出辛勤的熱忱的勞動,每天都在用心工作,努力學習,開拓創新,每天進步一點點。

有一位作家,每年都有一部暢銷長篇小說問世,成為一家出版社的“簽約作家”。許多人在疑問:為什麼他能寫得這麼多,這麼好?他就那麼神嗎?他的“成功奧秘”其實很簡單,他的話說就是“每天寫2頁。一年365天,每年可寫730頁;以每頁500字計,每年可以寫36.5萬字”。

對於這位作家來說,每天寫2頁,這就是成功。

行動,積累著業績;行動,打造著成功。

你聽過“一個人的長征”的故事嗎?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主人公是四川省極為偏僻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本裏藏族自治縣的一位青年人,他幹的是平凡的郵遞員的工作:每天一個人牽著騾馬給邊遠的藏區千家萬戶送信和郵件。他有一個美麗的夢:要做天下最出色的郵遞員,為千家萬戶提供最好的服務。他每天都在快樂地工作,一幹就是二十年。二十年來,他走過26萬公裏路,可以環繞地球赤道6圏半,是紅軍長征的26倍!二十年來,他從不耽誤過一個郵期,從不丟失過一件郵包,日複一日行進在緲無人煙的崇山峻嶺、河流沼澤的路上。累了,就停在樹下靠著一會兒;渇了,就捧一口清亮的山泉水。他愛郵件如生命,用自己的身體和鮮血保護著神聖的郵件,跳進冰冷的水中搶救心愛的郵件。二十年過去了,他從一位黙黙無聞的山區郵遞員成為當代中國最優秀的郵遞員:“全國十佳鄉郵員”、“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馬幫路上的硬漢”。他的事跡感動著中國,成為200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他叫王順友。王順友的成功在哪裏呢?就在於每天都在邁出堅強的步伐,每天都在進行著“一個人的長征”,每天都在進步一點點。可以說,王順友的輝煌是一歩一個腳印“踏”出來的。

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認真做,用心做。

一位成功的老人、著名的推銷大師應邀給數百名青年人做他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他在台上吊了一個巨大的鐵球,並請兩位身強力壯的青年人上台,對他們說:“請你們用這把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大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

兩個青年人先後掄起大錘全力向鐵球砸去,一下、二下、三下……“叮當”“叮當”的一陣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卻紋絲不動。青年人很快就氣喘籲籲了。兩個青年人丟下了大鐵錘,不幹了。台下逐漸沒有了呐喊聲,觀眾認定那樣砸是沒用的,靜下來等待老人的解釋。

老人一聲不吭,掏出一個小鐵錘,對外鐵球“咚”的敲了一下,停頓了一下,再“咚”的敲一下。10分鍾過去了,二十分鍾過去了,全場早已發生騷動,有人幹脆叫罵著發泄著眼不滿。

老人卻不聞不問,隻管一錘一錘地敲著。有人開始忿然離去,留下來的人也似乎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

大概是在老人進行到40分鍾的時候,坐在前麵的一位婦女忽然尖叫起來,球動了!隻見那吊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接著在老人的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鐵架子“哐哐”作響,震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的心。

掌聲響了起來。老人開口講話了。他說:“什麼叫成功?成功就是簡簡單單的事情重複做,認真做,用心做!”

多少盛事,偉業,不是吹出來的,而是一歩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幹出來的!中國從未就不缺理論家,空談家,設計家和幻想家,缺的隻是實幹家。一位實幹家說過這麼一句話:“假如說我的成功是一夜之間得來的,那麼,這一夜是無比漫長的曆程。”

成功小揭示

成功就是永遠行動,永遠不放棄行動。

成功屬於每天都在付出辛勤的熱忱的勞動,每天都在用心工作,努力學習,開拓創新的人。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

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認真做,用心做。

人生思考題

1、為什麼說成功就是永遠行動,永不放棄行動?

2、生活中有的人雖然有符合實際的理想和目標,也曾經為之而奮鬥,但終因不能堅持而無所成就。試闡述其道理。

1、為什麼說“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

2、你的每一天怎樣度過?是否邁出了成功的步伐?

沒有行動就永遠沒有成功可言

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叫《遊褒禪山記》,文中記載了他遊褒禪山的遺憾:

一天,他與兩位弟弟及朋友一行4人遊安徽境裏的褒禪山,主要目的是暢遊著名的旅遊景點華陽洞。大家打著火把前進。然而,越是往洞裏走,就越困難,越是冷風撲麵,而前麵的景致也就越奇妙。有人開始打退堂鼓了:“不行了!再往前走,火把就會熄滅!”於是大家都有點發虛,於是就跟著退出洞來。後來才知道,他們所走的,還不到整個洞的路程十分之一。後來大家都埋怨那個提議退出的人,王安石也覺得非常後悔,火把還很旺盛,腿還可以邁進,為什麼不勇敢一些,深入洞裏看一看裏頭的勝景呢?

停止行動,半途而廢,給王安石帶來終生的遺憾。在這裏,他是個失敗者,因為他放棄了,沒有堅持。

“王安石的遺憾”具有深刻的生活哲理。探洞覽勝也好,登山遊樂也罷,停止行動,半途而廢隻能是以失敗而告終。求知、做學問、幹事業同樣如此。行動決定成敗。世間多少事不都是在“最後堅持5分鍾”的努力之中取得成功的?!不都是在最後五分鍾放棄了行動而宣告失敗的?!

生活中有不少人雖然也有遠大理想和目標的人,可是他們為什麼終生無所建樹,沒有黙黙無聞呢?因為他們隻是個空談家,他們根本不付出,也根本沒有行動,也不打算付出行動。為什麼?要害隻有一個:吃不了苦,熬不住累,流汗流血地幹,真槍真刀地幹哪裏比得上坐著空談舒服?

俄羅斯作家岡察洛夫長篇小說《奧勃洛莫夫》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家擁百萬的農場主的兒子,他很早就繼承了父親的資產,擁有300多個農奴,青年時也有過振作奮發,整頓農莊,好好幹一番事業的想法和計劃,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怕苦怕累。他最喜歡的就是懶洋洋地躺在床上享受貴族生活和胡思亂想,至於怎樣辦農場,搞貿易,發展實業,對不起,我得悠著點兒!青年人談戀愛美好不美好?當然美好。經朋友介紹,他認識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奧爾加,兩人產生了愛情,但好景不長,他很快就覺得談戀愛是一件太苦太累的事,於是堅決不幹,每日隻是懶洋洋地躺在床上。結果把姑娘氣跑了,他隻能與一位有兩個孩子的寡婦過日子。但這位公子哥兒堅決不幹,其原因隻有一個:談戀愛是件極為艱苦的麻煩的事。這樣的人哪能有成功可言!事實也是這樣,這位終日躺在床上的空想家的結局隻能是悲劇——錢財被人騙走,生活無著,貧困潦倒,患了中風病,奄奄一息,淒慘死去。

生活中的“奧勃洛莫夫”式的青年並不少見,他們並不是沒有遠大理想,他們也有成功的目標和計劃,不是腳踏實地去實現,而是耽於空談,“動口不動手”,成為人們常說的“理論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一位喴了多年要考研究生或是攻讀博士,可是多少年過去了,還不曾見他讀一本書;不少青年員工一心想當經理或“老總”,想年薪30萬、100萬,可就是怕苦怕累,舍不得比別人多付出一點點,甚至連一般人還不如;有的青年發誓要堅持早起鍛煉身體,可就是大清早每毎賴在床上不肯起床,尤其是在三九寒冬;許多想當作家、想出版大部頭小說的青年一年到頭不寫出一個字;不少胸懷宏圖大誌的青年在創業中受到挫折,往往心灰意冷,望難興歎,最後放棄行動,等等。如此這般的“空想成功者”,能成功嗎?生活的法則就是這樣:成功不會從天降。成功是行動的成果,沒有行動的人永遠沒有成功可言。

成敗小揭示

成功不會從天降。成功是行動的成果,沒有行動的人永遠沒有成功可言。

人生思考題

1、中國從來不缺理論家,而缺少的是實幹家。空談誤國。許多人的平庸和失敗往往在於光有理想不不付諸行動。這樣的說法你讚成嗎?為什麼?請舉例說明。

2、生活中沒有真正的失敗。如果有,那應該是什麼?為什麼?

要點

富和尚,窮和尚的故事告訴我們,目標確定之後,行動就決定著事業的成敗行動高於一切。行動,是滋潤成功的食物和水。

要當一個成功者,必須迅速行動起來,必須積極地努力,積極地奮鬥。

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

行動就是付出,行動就意味著吃苦耐勞。

成功的奧秘就在於永遠行動,永不放棄。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失敗,真正的失敗隻有一種:放棄行動。

中國從未就不缺理論家、空談家、設計家和幻想家,缺的隻是實幹家。

成功不會從天降。成功是行動的成果。真正的失敗是放棄。沒有行動的人永遠沒有成功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