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行動決定成敗(2 / 3)

人生思考題

1、為什麼說“熱情是行動之母”?

2、檢查一下,自己對事業和工作是不是充滿著熱愛和激情?怎樣才樹立起“激情”?

行動需要堅強的意誌

……意誌是指人們自覺地確定目的,並能根據目的自覺地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克服困難,最終實現自己目的的心理過程。所謂意誌堅強者,包含兩個層麵:一是具有不怕困難,吃苦耐勞,勇於拚搏的頑強精神;二是指麵對逆境承受壓力的能力,或承受失敗和挫折的能力,即“逆商”(AQ)。這是成功極為重要的一種因素。

古今中成功人士,不少是具有堅強的意誌者,他們從小開始,從零開始,從吃苦開始,從貧寒開始,經過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戰勝數不勝數的困難和挫折而功成名就的。

冼星海是一位吃苦耐勞,堅忍不拔而獲得成功的藝術家。1929年,出身於貧苦船工家而滿懷壯誌的冼星海為追求藝術到法國巴黎深造,期間承受了數不盡的磨難和屈辱:因買不起船票而被迫在船上當起司爐工;為生存不得不到小餐館打工,用每月辛苦打工的錢,來支付房租,而居住的是一間狹小的小閣樓。生活極為艱苦也罷,還要飽受老板娘的責罵侮辱;在他向往的巴黎音樂學院大門被門阻攔不得內入;為生存不得不到咖啡廳賣藝演奏……然而,再苦再難也擋不住他追奔理想的激情和奮進。6年後,刻苦圖強、業有大成的他,回國投身偉大抗戰文藝而事業,創作了震撼中華民族精神的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作品。

美國橡膠工業大發明家固特異,是一位“意誌素質”極高的人。他一心想發明橡膠輪胎工藝,可就是屢屢失敗,數次破產,42歲時還一無所有,流浪街頭;有人勸他改行當土匪,因為土匪沒有他那樣糟糕的發明那樣害人至深。研究到後來,他的每日三餐都成了問題,隻好改為兩餐,每天總在餓著肚子做實驗,身體是每況愈下,就連全力投資支持他的凡沙度太太也因為其投資全軍覆滅,經受不住打擊而變成瘋子。他的成功就在於“最後的拚搏”。在他的傳記上寫道:“固特異如果最後的實驗失敗,他在人們心中也將與凡沙度太太一樣是個瘋子。可是他成功了,所以成了天才”。

創造“瘋狂英語”奇跡的李陽,早年堅持長期時間每天清晨在單位九樓頂瘋狂喊英語,這是一種脫胎換骨、殘酷自律、強行蛻皮、百折不撓的人生奮鬥精神。他的鋼鐵意誌令人生畏,更令人歎服。他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你每天堅持做一件事情,你一定會成功;每天堅持做兩件事情,你一定會很傑出;如果每天堅持做三件事情,你一定能創造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他要告訴人們的是,始終如一地做事情是最為重要的!一個人的意誌是否堅強,是決定他做事是否成功的關鍵。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鄭板橋先生的一首詩,這首詩所講的實際上就是人的堅強意誌和信念,其中含蘊著成功的真諦。

可惜的是,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相當一部分人缺乏意誌和韌性,更沒有培養堅強意誌和韌性的心理品質。他們往往是並非不“知”(意誌對事業的重要性),而是不“行”,其表現主要是圖安逸,戀順境,怕苦怕累,被當前的困難所壓倒;經不起挫折和失敗,在挫折和失敗麵前歎息畏懼,怨天尤人,偃旗息鼓。他們往往是“理論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他們的事業注定是因熬不住苦或挫折而半途而廢;他們很難始終如一地向目標邁進,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最後,隻能是庸庸碌碌地度過自己平淡的一生。在商機無限今天,多麼我們需要喚醒人們沉睡的意誌,在生活和工作中吃苦耐勞,堅忍不拔,持續行動,永不放棄,堅定地邁向成功。

行動就意味著吃苦耐勞

成功就是這樣,當你的目標確定之後,接下來的就是一係列行動,而行動就意味著艱苦的付出,意味著吃苦耐勞。你想建成雄偉的摩天大樓嗎?那你就要投入行動,要構思,設計,然後就是準備各種建築材料,選定施工單位,需要一磚一瓦地投入建設,這就是艱苦的付出,就要全身心投入,需要吃苦耐勞。這是一個最為樸素的原理。

讀過美國作家羅伯特,哈伯徳《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無不為那個“最偉大的送信人”安徳魯,羅文所創造的傑出功勳而歎服。然而,我們更應該為他輝煌的背後的行動感到震撼。羅文的輝煌,是實幹家的輝煌,吃苦耐勞幹出來的輝煌,是一歩一個腳印,穿過多少崇山峻嶺,江河沼澤,戰勝狂風暴雨、大海波濤奮鬥出來的輝煌!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一個不怕艱難險阻,永遠向前,永不放棄的實幹家、行動家的形象。

巴爾紮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他創作的《人間喜劇》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共91部小說,寫了兩千四百多個人物,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的畫卷。你知道他的《人間喜劇》是怎樣寫出的嗎?

他經常每天工作18個小時,不分白天黑夜,每當疲勞時,他就喝濃烈的黑咖啡來提神,據說他一共喝了5萬杯。他的時間是這樣安排的:從半夜12點到第二天中午12點寫作,也就是說要在椅子上整整坐12個小時;從中午到下午4點修改校樣,5點半上床睡覺,半夜又起來工作……

……他抓緊時間,一刻也不放鬆。他的朋友戈蒂葉曾有趣地寫道:“有時,他一大早就跑到我房間裏來,嘴裏哼哼唧唧,精神疲乏不堪,新鮮空氣使他眼花繚亂,像一尊剛出煉鐵廠的火神,他一屁股甩倒在沙發上,通宵的工作使他餓壞了,他把沙丁魚和黃油搗成一種爛糊糊,把它塗在麵包上吃。剛一吃完倒頭便睡,卻在閉上眼睛之前要我過一小時就叫醒他。”

可以說,他的《人間喜劇》是他“時刻都在行動”的產物,是他用一種別人難以具備的吃苦耐勞精神日夜打造出來的。

經常說“浙商”的生意做得好,一家人出去創業,幾年以後就變成百萬富,千萬富翁,於是滿載而當,蓋洋樓,買汽車,光宗耀祖。你知道他們是怎樣創業的嗎?一位浙商告訴我,他成功的奧秘是“四個千”:即“千山萬水”,其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千辛萬苦”,起早領黑拚命地幹;“千難萬險”,度過了多少激流險灘,經受過多少挫折,戰勝過多少回失敗;“千方百計”,絞盡腦汁,連睡覺都要想怎樣做得最好。“四個千”精神,說到底就是熬得住苦,就是“吃苦耐勞”。

成功小揭示

行動要有堅強的意誌。行動就意味著吃苦耐勞。吃不了苦,熬不住累,將永遠無所建樹,永遠與成功無緣。

人生思考題

1、為什麼說行動就意味著吃苦耐勞?

2、奧勃洛莫夫的人生悲劇原因在哪裏?生活中有沒有“奧勃洛莫夫”?舉例說明。

成功就在於永遠行動,永不放棄。

有這麼一個人,想事業有成,想當政治家,甚至想當總統。於是他投入了積極的行動。然而命運帶給他的卻是這樣的一段文字記載:

1831年,他失業了,還有參加州議員競選失敗了;不久,他著手辦企業,結果是虧損、破產、倒閉。

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他因此患了抑鬱症,數月臥床不。

1838年,他競選州議長,遭受失敗。

1843年,他參加美國國會議員競選失敗。

1847年他再次參加國會議員競選,終於成功當選眾議員。

1849年,他的國會議員落選;同年申請當本州土地官員,沒有成功;

1854年,他再次參加國會議員競選,再次失敗。

1856年,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被對手擊敗。

1858年,他再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

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

他,就是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總統之一——林肯。

林肯的成功在哪裏?就是在奮鬥目標麵前沒有停止行動,永遠行動,永遠不放棄行動。有人這樣評價他:“他一無所有。他惟一的財富就是積極行動起來。”他一生共進行11次諸如參加競選、辦企業之類的重大嚐試和挑戰,有9次失敗。人們叫他“失敗專業戶”。但他沒有放棄追求和行動,永遠行動使他獲得最終勝利。

因此,成功的人是永遠行動,永不放棄的人。

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

我常常對聽我演講的青年聽眾說,什麼叫成功?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我經常對青年聽眾說,我們每一天都在打造著成功。我在對你們演講,你們在聽我演講,我與你們在一起交流和探討人生,不都是在邁向成功嗎?假如成功就是建造一座高樓大廈,那麼你每天的學習和勞作就是為這座高樓大廈添磚加瓦。

孔利明,上海寶鋼集團的工人發明家、全國勞動模範。他是一位隻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汽車電氣修理工,但他酷愛學習,刻苦鑽研專業技術,30歲學英語、40歲學打字、50歲學電腦網絡,成為機車電氣方麵的工人發明家,出任寶鋼運輸部解決現場工作難題的“總指揮”。他領導的科技創新小組成立以來,共獲得專利96項,技術秘密74項,獲得市一級獎勵47項,創效5021萬。他被評為全國十大傑出職工、全國十大自學成才標兵。

孔利明為什麼從一位隻有初中文化的工人成為全國聞名的工人發明家、“工人教授”呢?因為他每天都在行動,每天都在學習、創新,每天都有進步和收獲。積沙成塔,彙流成川,量變引質變,幾十年過去了,這位每天都在行動的人就慢慢成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