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柯成功的“奧秘”之一,就是多讀書,常閱讀,不斷學習,拓寬專業視野,不斷豐富和充實知識。
趙忠祥是大家極為熟悉的中央電視和著名主持人。他的風采、他的淵博、他的幽默、他的學者型主持風格,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中央電視台40餘年的工作中,擔任過新聞、專題、綜藝等各類重要節目的播音與主持工作,主持過《正大綜藝》獲好評,積極投身於環保宣傳20餘年,尤以《動物世界》和《人與自然》為代表欄目,這兩檔欄目都是觀眾最喜愛的節目之一,《動物世界》已成為中國老百姓家喻戶曉的欄目。他獲過“五個一工程獎”、“政府獎”等多項大獎。
趙忠祥為什麼有這豐富的知識,過人的才華,取得這麼輝煌的人生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努力學習多方麵的知識。他先後四次上業餘大學,拿了四個業餘大學的文憑;他曾經學習美聲唱法,學習民族唱法;他曾經花三年時間去吊嗓子;他曾經學習京韻大鼓,學習相聲;甚至向華羅京先生請教什麼是運籌學;他向著名畫家學習怎樣畫驢;他刻苦地練習書法,並且平時大量地背誦中國古典詩詞。廣泛學習多方麵知識,使他具備了非常豐厚的文化素養,為他的事業發展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專家斷言:我們巳經進入了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社會的本質特征就是:學習,接受教育,増長知識,不僅僅是在學校裏的事,是一個人一生的過程。一個人,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就必須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事事學習,不斷學習,永遠學習。這就是現代社會成功的人士致勝法寶。
大學生和知識的話題
有人問我,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實際知識量究竟有多大?請我給打打分。我的觀點是:很低!我有一個公式,我戲稱之為“符氏公式”:
實際知識量=書本知識成績×實際操作和設計能力係數×知識折舊係數×社會應用知識係數
舉個例說吧,你大學以90的高分畢業,假如你的實際操作和設計能力係數為70%,知識折舊係數為50%,社會應用知識係數為50%的話,那麼你的實際知識量可以這樣來表述:
實際知識量=90分×70%×50%×50%=15.7分。
你這個“15·7分”,(當然,這僅是舉個例子而巳。實際生活中各人因為其生活學習經曆不同,個人整體素質不同,其畢業分數、實際操作和設計能力係數、知識折舊係數和社會應用知識係數也是不同的)能被用人單位看好嗎?能找到你理想的工作嗎?這麼點“知識”不努力學習,終生學習行嗎?
現在大學裏有一句口號:“學會學習。”什麼叫“學會學習”呢?就是具有很強的“學習力”,不斷打開知識的視野,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術,不斷掌握獲得知識、研究學問的方法。
大學生怎樣學會學習,怎樣充實和豐富知識,怎樣“學以致用”,怎樣走向社會,怎樣邁向成功,在當今的“知識社會”或“知識經濟”中,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生課題。
這裏有幾個大學生學會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故事:
海南大學有位大學生叫黃耀華,三年來刻苦自學電腦軟件知識,獲得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親筆簽字的微軟國際認證工程師、產品專家、數據庫專家三個證書。他家在窮困的農村,從小愛玩電腦,家裏買不起電腦,就到鄰家學拚命學。上大學後,他擠出時間,克服自學的種種困難自學電腦。他很刻苦,四年不曾看一次電影。他獲得了“海南省十大優秀大學生標兵”、“海南大學最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大學生”等,成為大學生中的“獲獎專業戶”。大四時,就有多家大企業高薪聘請他加盟公司。>
像這位黃耀華就是一位具有很強的“學習力”的青年,我認為他應該得100分!這樣的大學生畢業後放到社會上,放到職場上,自然就成為用人單位“搶著要”的“香餑餑”!
眾多媒體曾經刋登過這麼一則“史上最牛大專女生”的新聞:
曹曉潔是一個民辦高校的大專女生,卻成為本科生雲集的服務外包人才實訓基地的Club副主席。她熟悉英語和日語,還沒拿到自考本科畢業證,就被IBM公司、福富軟件(日本富士通軟件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印度INFOSYS公司等三家跨國軟件公司相中,紛紛開出優越條件讓她在職實習。她是700多名同學中唯一被3家跨國軟件公司同時相中的應聘者。經當地媒體報道後,曹被網友評為“史上最牛大專女生”。曹曉潔酷愛英語,她始終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並抓住一切機會鍛煉自己。她相信知識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競選學習部副部長,組織英語角,並經常活躍在各種晚會、典禮等活動的台前幕後,大大小小的獎勵、榮譽是對她成績的最好證明。她對日語同樣是十分投入,先應征了一個日語學習小組組長職位,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七匹狼”,曹曉潔是團隊中唯一的女生,且資曆最淺。
豐富的英語日語知識和社會實踐知識和能力使她在眾多大學生中脫穎而出,獨領風騷。刻苦學習,比別人擁有更多的實用知識,比別人擁有更強的實踐能力,這是這位“史上最牛大專女生”的競爭力之所在,也是她成功的根本奧秘。
博士學技工
在青年群體中,博士可謂“學富五車”了吧,然而生活和職場偏偏不認這個理,有時博士的知識和技能還真的比不上別的人。
身為博士的成先生被一家電機公司錄用,擔任綜合生產部副經理。博士抓生產,可謂“人盡其才”了吧,但他卻搞得十分糟糕。有一次,他把自己設計的模具圖紙交給工人加工。接手的技工一看,馬上指出設計上的不合理。他覺得很沒麵子,固執地堅持他的設計。結果加工出來的模具成為廢品,給公司造成了5萬元的損失。這件事給他帶來巨大震撼:難道博士不如技工?經過一番反思,他覺得自己空有一身理論,而沒有很好與實踐相結合,缺少實際操作的技能,很需要再學習!
於是,他做出了一個令同事和女友都堅決反對的決定:先學技工,做技工。他報名參加了高級模具高級培訓班。經過一番勤學苦練,他取得了初級模具技工證書,並應用於生產實踐。一天,他發現公司一張模具設計圖紙的數據有誤,便提出糾正意見,經過一番爭論和耐心說服,終於使公司接受了他的意見,使公司避免了30萬元的損失,受到了公司領導的高度讚揚,並重新提拔他為綜合生產部副經理。兩年後,他拿到了高級模具師證書,並在一個有500人參加的省級模具技能大賽上獲得了季軍。這回他出了名了,不少企業競相以高薪酬、高職位來聘請他。公司為了留住他,提拔他為生產部經理,年薪也漲到24萬元,不久竟漲到60萬元。
當今社會,變化迅速,知識更新加快,即使是擁有最新知識技能的人稍不留神也會被這個時代淘汰。人的知識和技能永遠是不夠用的,永遠是“書到用時方恨少”。職業人士,不論你是博士,還是技工,就要適應社會,不斷“充電”,更新知識,要形成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優勢。
怎樣才能增強我們的生存力和競爭力呢?那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充電!”充電“,再”充電!這就是大學生們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成功小揭示
在知識經濟社會,在競爭時代,學習力就是說是第一競爭力,而且是最持續的第一競爭力。
人生思考題
1、比爾。蓋茨、李嘉誠、史密斯等商界巨子每天都堅持學習,這是為什麼呢?
2、為什麼說大學畢業生還要繼續學習,天天學習,處處學習,終生學習呢?
3、在知識社會裏,你要生存和發展,應該怎樣做呢?
不學無術者將被淘汰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認識到,知識決定著人生事業的成敗,知識是競爭時代的第一競爭力等。反過來,一個人缺乏知識,一個人如果不學無術,將會麵臨怎樣的人生結局呢?
報上曾經刊登過這麼一則“土產蓋茨”的新聞:
一位來自北方某城市的正在念初中的少年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到廣州打工創業,立誌要做當代的“比爾·蓋茨”幹出一番令世人羨慕的事業來。後生可畏,但是這位“土產蓋茨”得到的是什麼結果呢?求職就業處處吃“閉門羹”,打工處處遭冷遇,生活處處逢艱難,還時不時受到世人的歧視和欺淩。幾個月過去了,壯誌未酬,生活無著,身無分文,過著街頭流浪的生活。麵對著滔滔的珠江,他萬念俱灰,徹底絕望了,縱身跳進了珠江要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幸好被執勤的警察發現,才救了他一條命。在收容所,他在警察的幫助下恢複了正常人的思維,想念父母,想念老師和同學,一次次地這樣呼喚:“我要回家!我要讀書!”
讓我們看看這樣一位青年人的命運吧!
小李生長在一個經濟十分富裕的家庭,望子成龍的父母總是把他送到最好的學校,誰知事與願違,離開父母的他陷入了“三迷”:迷戀女生,早戀而想人非非;迷戀網絡遊戲,終日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迷戀哥們團夥,整天混跡於那些小流氓團夥中吸煙、酗酒、打牌,玩惡作劇。有了這“三迷”,無心向學,時常曠課,學業丟荒,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初中時因為偷竊鬥毆而被學校處理並勸退,後又轉學技工學校。在技校,他同樣故態複萌,成為令學校老師父母頭疼的人。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多年以後,當人別人紛紛捧著博士碩士、大學文憑或別的專業證書走上工作崗位時,他還在處處求職處處被拒絕的窘境之中:要文憑沒文憑,要知識沒知識,要技能無技能,縱使現在懂事了,變好了,但畢竟時光不再,失去了成才的最佳機會,陷入了社會的“弱勢群體”,麵對無房、無車、收入低、社會地位低的現實,隻能浩歎命運不濟,回天無力。
有一則就業資料披露了這麼一個嚴酷的事實:在失業、下崗人員或低收入的人當中,80%是因為文化素質和知識、技術水平低。用人單位的標準越來越傾向於高學曆、高學位、有業務實踐經驗和熟練技術操作能力,也就是說,博士生、碩士生、熟練高級技工、有較強表達溝通能力和營銷經驗,有相當操作能力的職業院校畢業生、有實踐經驗的工程師最受歡迎。而知識技能水平低、無一技之長自往往被拒之門外,或者是被安排到體力型、低收入的崗位的工作。
以上的事實說明了這麼一個現象:在當今社會,知識、技術水平越高,越受社會歡迎;反之,就越會被社會淘汰。道理很簡單:我們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社會,知識和技能的含量不但決定著你一個人的就業的難易,崗位之優劣,從而決定著人的命運和成敗。
像上麵那位小李這樣的青年,天底下當然不止一個。我在“怎樣做最優秀員工”的講座中講到職場中有“8種容易被淘汰的員工”,其中有一種叫“幼嬰型員工”,其特點是不努力學習,不善於學習,不鑽研技術,無一技之長,就象幼嬰一樣無知。在知識社會和競爭社會裏,“幼嬰型員工”的命運是明擺著的:成為“弱勢群體”或被“邊緣化”,不被歡迎,不受重用,最終會被淘汰出局。
要點
我們已經進入了知識社會和學習型社會。
知識資本導致世界財富的大轉移。
學習力是競爭時代的第一競爭力。
在現代經濟中,科技和知識決定著企業的興衰——誰一旦取得了優勢,誰就將進一步取得優勢;相反,誰一旦失去優勢,誰就將進一步失去優勢。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人生,知識總是實實在在地推助你成功,帶給你財富。
在當今社會,知識、技術水平越高,越受社會歡迎;反之,就越會被社會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