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農業汙染的經濟控製 2
專題73 食品和飲用水
◇焦○點○議○題
食源性汙染
2005年,全球範圍就有180萬人死於腹瀉。這些病例的大部分都是因為食品和飲用水汙染。據報告,在一些工業化國家,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口百分比高達30%[19]。例如,在美國,估計每年約7600萬例食源性疾病,共造成325,000人次住院和5,000人死亡。在1994年,美國發生了一起由汙染的冰淇淋引起的沙門氏菌病暴發,估計影響224,000人。1998年,在中國由食用汙染的蛤蜊引起的甲肝暴發影響了約30萬人。食品汙染對社區的衛生係統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在美國,1997年僅由主要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在醫療費用和損失生產力方麵的代價高達350億美元。而1991年,霍亂在秘魯卷土重來,導致當年在魚類和魚業產品出口方麵損失5億美元。
【焦點評述】
雖然沒有進行明確的考察和記錄,但是食源性疾病,包括由寄生蟲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發展中國家應該首當其衝。許多發展中國家腹瀉的高患病率暴露了當地重大的食品安全問題。雖然大多數食源性疾病為散發性,但是食源性疾病的暴發仍可呈現極大規模。食品汙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產和加工的過程中,因農藥、廢水、汙水各種食品添加劑及病蟲害和家畜疫病引起的汙染,黴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黴變,運輸、包裝材料中有毒物質和多氯聯苯、苯並芘所造成的汙染的總稱[20]。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日益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如今政府正在努力改善食品安全。這些努力是針對日益增多的食品安全問題和消費者的密切關切作出的反應。現在每一個人都麵臨著食源性疾病的威脅。食源性疾病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是一個普遍存在的、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但食源性疾病在全球的發病率難以估計。
專題74 食品鏈,安全鏈
◇焦○點○議○題
食品汙染的製度管理
A 食品鏈的政策
為了進一步改善食品汙染問題,應該由政府製定一些涵蓋從生產到消費整個食品鏈的政策,並鼓勵利用不同類型的技術專長,具體工作應包括加強食品安全係統,規範生產質量管理,以及對零售商和消費者進行關於食品安全操作的教育。其中對消費者和食品操作人員的教育,是在預防食源性疾病方麵最重要的幹預措施。必須加以處理以有助於確保食品安全的其他挑戰,包括食品貿易的全球化、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改變、國際旅行、環境汙染、故意汙染以及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如今食品生產鏈已變得更加複雜,病原體汙染和生長有了更多的機會。曾經限製在一個小型社區內的食源性疾病暴發,現在可能會出現全球爆發。
B 安全性評估
必須認真評估用生物技術生產食品的安全性與經濟性。要為涉及人類健康的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製定並在國際上商定此類食品的新要求和政策。評估應考慮到對健康可能造成的負麵影響以及健康效益。某些轉基因食品中的抗微生物標記被認為是前者的一個例子,而抗蟲害的轉基因作物、無過敏原食品或基本營養素增加食品是後者的可能例子[21]。衡量潛在的風險與效益是評估的一個重要方麵,但是這在過去並未受到充分的關注。同樣,在國際上普遍缺乏這一領域安全性與經濟評估基礎的交流。
C 監測技術
政府應該促進以實驗室為基礎的人和動物中重點食源性疾病的監測以及食品中病原體的監測。政府也應該支持製定國際統一的在國家收集數據的準則,建立關於疫情和監測的數據庫,並且加強其食源性疾病疫情的監測。政府還應該參與建設監測食品供應化學汙染的全球網絡機構,並促進使用有助於公共衛生的所有食品技術,例如巴氏滅菌法、食品輻照和發酵。政府必須增加編寫食品法典委員會的工作,編寫製定食品安全標準、準則和建議,同時對食品法典進行徹底審查。在用轉基因植物、微生物和動物生產食品方麵,必須有可靠的生物技術。應該建立一個知識庫,用於廣泛的評價生產和食用生物技術生產的食品的風險、好處和其他考慮。
D 審查和批準
采用現代集約型農業會使食品價格下降, 而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可改進食品供應的質量、數量和安全性 [22]。但是,進行適當的控製是必須的,這樣才能確保其沿著整個食品鏈正確安全地使用。為了確保殺蟲劑、獸藥和食品添加劑的安全使用,上市前的審查和批準以及隨後的持續堅持是必要的。若沒有進行適當的監測和評估,飼養方式的悄然改變對食品安全可能產生的嚴重影響就不為人知。比如,使用反芻動物的肉骨粉作為牛的飼料補充可能會在克雅氏病的發生中起一定的作用;在動物飼料中添加少量抗生素以提高生長速度,但這會轉移到人類體內,對人體健康造成潛移默化式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