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農業汙染的經濟控製
專題69 點源,麵源汙染
◇焦○點○議○題
農業麵源汙染控製
A 點源汙染
具有固定排放口和地點的環境汙染。主要指工業生產過程中和部分城市生活中產生的汙染物。這種汙染形式具有排汙點位集中、汙染範圍呈局部性等顯著特征。
B 麵源汙染
一般理解為分散的汙染源造成的汙染,與點源汙染相比,它具有很大的隨機性、不穩定性和複雜性,受外界氣候、水文條件的影響很大[1]。農業麵汙染源的汙染物主要是土壤中的農業投入品(化肥、農藥等)。在降雨或灌溉過程中,經地表徑流、農田排水、地下滲漏等途徑進入水體,造成水體汙染。目前,農業麵源汙染已經成為世界共同關注的一個嚴重環境問題。
C 美國的麵源汙染控製
根據美國1990年的調查評估報告,美國汙染問題中麵源汙染約占2/3,其中農業占麵源汙染總量的68%~83%, 50%~70%的地麵水體被汙染或受影響。如今經過10多年的有效治理後,美國的農業麵源汙染已經大幅度減少。2006年,美國的農業麵源汙染麵積與1990年相比減少了將近65%。
【焦點評述】
控製方式一 :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農業麵源汙染控製的關鍵是操作簡單、價格便宜的替代技術[2]。美國在農業麵源汙染控製的問題上,對農民的補貼很少,主要是鼓勵農民采用環境友好的替代技術。美國對於每個麵源汙染治理目標(如農田或者城市)的最佳措施均設定工程型和非工程型兩種。工程型措施有人工濕地暴雨蓄積池和沉澱塘等;非工程型措施有免耕少耕法、、植被過濾帶、有害物質綜合管理以及生物廢棄物的再利用等。相關部門則指導地方政府控製水土流失,並為不同規模、層次的水資源規劃和非點源控製提供相應的情報和信息。美國還推出了生物農業、再生農業、綠色農業等運行模式,在技術方麵有效地控製了農業生產中高毒性農藥的使用。
控製方式二: 增加財政預算
美國農業部設專款來支持農民發展生態農業,對於自願采取其他措施的,政府將給予減免稅額等優惠政策[3]。美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就規定,對麵源汙染自願采取防治措施的,政府將分擔一部分費用;1979年,《清潔水法案》的通過將水汙染治理列入國家財政預算中,聯邦政府將每年從財政預算中撥出20億美元的專項基金用於水汙染治理。這些年流域治理的重點就是麵源汙染監測和治理。2003年,在美國布什總統的提案中,對全國20個重點流域治理增加7%的預算,用於加強對流域麵源汙染的治理。在治理行動的具體計劃上,聯邦政府設立了500億美元的基金,主要作為“種子基金”從而吸引地方政府共同投資,為農民、企業或地方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幫助其進行麵源汙染治理。
控製方式三: 政策和法律手段
美國第一個麵源汙染控製法是在1936年製定的,至今已進行多次修訂。美國在農業汙染控製方麵製訂了係統的法律框架以及完善的計劃,實施了非點源汙染管理計劃,也實施了鄉村清潔水計劃和灌溉水質計劃等。與此同時,其它一些國家職能部門也製定了關於汙染控製的相關法案,如清潔水法案、殺蟲劑實施計劃等,並積極鼓勵農民對農業汙染進行主動性控製。
D 日本的汙染控製策略
以往高投入、高產出、高能耗的生產方式是農業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故此保護和治理農業環境的關鍵就是改變農業生產方式,建設環境友好型農業。日本提倡的“環境友好型”是通過減少化肥和農藥的用量來實現的。它力倡減輕對環境的汙染以及食品中有毒物質的含量;“廢棄物再生利用型農業”是通過再生利用畜禽糞便並形成體係來進行有機資源和廢棄物的再生利用,從而減輕環境負荷,預防水體、土壤、空氣汙染;此外,日本的“有機農業型”是指生產過程中完全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通過動植物的自然規律進行農業生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