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 / 3)

第三十三章

“張華傳人”感動上海廣州學子一如何培養健全的人格,從“小我”躍升為“大我”——危機與反思,麵向21世紀的對話。

1996年12月4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傳媒記者陸續播發跟蹤報道:赴上海作巡回報告的第四軍醫大學二大隊學員先進事跡報告團,分別為上海40多所高校的3500多名大學生作了兩場生動感人的事跡報告。

在兩場報告會上,二大隊畢業學員於洋、劉斌、張笑飛、費伊、李雲慶和在校女學員張華、張紅梅從不同側麵報告了他們在張華精神感召下,富於理想,勇於獻身,建功軍營,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事跡。他們的報告在上海大學生中引起強烈共鳴和反響。

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行的報告會上,上千個座位的報告廳座無虛席。有上百名學生搬凳子坐在大廳中間和兩邊的過道上。報告團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報告不時激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攝像饑拍下了這樣的鏡頭——

一位教師聽完報告後,第二天又帶著自己上高中的孩子來聽第二場報告。他說: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太需要這樣的報告了。

一位學醫學的大學生掏出筆記本請獻身雪域高原的劉斌簽名留念。他緊握著劉斌的手說:與其說我被那片神奇的土地所吸引,不如說我被你的精神和氣魄所征服!

一位安徽籍的工作人員聽了張笑飛的事跡報告後,激動得熱淚盈眶。他為張笑飛這位老鄉感到驕傲,他說:現在醫療行業實在太需要像張笑飛這樣醫術精、醫風正、醫德高尚的人啊!

一些在校的女大學生對作報告的張華很是羨慕,說你這個名字很有時代意義,對我們是一種昭示。張華用她那清脆甜美的嗓音說:讓我們攜起手來,人人爭做跨世紀的張華。

上海市委副書記陳至立在會見報告團成員時,高度讚揚“張華傳人”的先進事跡和二大隊用張華精神建隊育人的成功做法,並指示有關部門將報告會實況錄像全部複製,下發上海每一所高校。她說,第四軍醫大學二大隊的育人經驗,給予我們一個很深刻的啟示,我們要借鑒二大隊的育人經驗,讓二大隊的先進經驗在上海高校開花結果。

12月中旬,四醫大二大隊先進事跡報告團抵達改革開放前沿的羊城廣州。

“沒想到報告團在廣州引起這麼大的反響。能讓大學生們由衷地鼓掌、喝彩、流下激動的淚水,這在廣州是不多見的。”

廣東省委副書記黃華華如是說。

報告團在廣州的報告會場,設在中山醫科大學。

這天上午9時許,來自廣州各高校的師生代表在孫中山先生的雕像前列隊歡迎報告團的到米,競相一睹“張華傳人”的風采。

因禮堂坐位有限,不步學生堅持站著聽報告,有的還拿著袖珍錄音機進行錄音。

會場上不時響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廣州第一軍醫大學政委雷傑少將說:從產生張華的集體到成長集體的張華,四醫大二大隊走出了一條軍校學員奮鬥與成才的正確道路,也昭示了當代知識分子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我們既要學習二大隊的經驗,又要根據自身的特點,走出一條育人的新路子,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職責。

借鑒二大隊的育人經驗,探索新的曆史條件下的育人之道。這是許多教育工作者聽了二大隊的事跡報告後,所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