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前人有很多不朽的名字被流傳下來,寫在一本叫做“曆史”的教科書上。一個時代最大的財富,是它擁有最優秀的人才。
1996年11月9口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焦點訪談》連續播發了第四軍醫大學二大隊學員的先進事跡,由此拉開了新聞傳媒報道同一“熱點”的序幕。
11月20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中央和有關省市共23家報刊分別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長篇通訊《發奮學習,報國為民》、《報國為民新一代》;同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早晨黃金時間播發了四醫大二大隊學員先進事跡的重要新聞。
11月21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教委、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和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的第四軍醫大學學員事跡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向首都高校大學生、駐京部隊官兵和黨政機關幹部作首場報告。報告會上,從二大隊畢業的第四軍醫大學解剖教研室主任李雲慶、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三室副主任費伊、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笑飛、西藏軍區總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劉斌、第四軍醫大學科研處參謀於洋和95級在校女學員張華等報告團成員,從不同側麵報告了他們富於理想、勇於獻身、建功軍營、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動人事跡。
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張萬年,中央軍委委員傅全有、王克等親切會見了四醫大二大隊學員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和張華烈士的母親潘英花,並同大家合影留念。
——這,就是1996年的中國,繼“李國安現象”、“徐虎現象”之後,又湧現出的一個“張華傳人現象”,像是一幅幅斑斕的畫卷,就這麼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地同時濃墨重彩組合、展現在東方時空。如果說,李國安、徐虎等先進人物是令人欽敬的個人典型形象,那麼,四醫大二大隊“張華的傳人”則是一個英雄群體形象——而其一經展現,他們便以各自感人肺腑、催人奮進、令人信服的事跡,在億萬人的胸膛,激蕩起夏日驚雷般的回響!
這回響,是曆史沉思的回聲;這回響,是歲月深沉的呼喚;這回響,是時代對未來的承諾;這回響,會使人情之沸騰、思之波瀾、血之燃燒、力之凝聚,精神在陶冶和洗禮中升華!
如其所昭告天下和展現給世人的這一幅幅壯麗的畫卷一樣,誰都不會忘記在1996年的金秋時章,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關於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決定,即刻在中國經濟建設放射光芒的深刻背景下,穿越時空的隧道,疊印在共和國幾乎所有的傳媒上,頻頻觸及幾乎所有國人的目光,強烈碰撞著幾乎所有人的心房!
因為,古老而又年輕的中國,在即將告別20世紀終於奔馳在快車道上的當代中國——
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凝聚起全民族的自尊和自信的力量;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呼喚和煥發昨日那披荊斬棘、曆艱彌堅、頑強不屈、創造一切的信念、理想、豪情、氣概和不朽精神;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培養和造就出千百萬有理想、有抱負、有作為的跨世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