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2 / 3)

一個多月下來,她的體重掉了10多斤,換來了3門功課全優的好成績。

到畢業時,她50門功課門門90分以上,其中15門超過95分,英語四級和六級考試均一次通過,創下了四醫大建校以來本科生中全優學員之“最”的記錄。她先後兩次榮立三等功。

1094年國慶,張紀岩作為學員代表參加了總部組織舉辦的“向祖國彙報演講比賽”。她以“實踐張華精神,勇攀醫學高峰”為題,講述了自己刻苦學習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一舉奪得演講比賽一等獎。隨後,她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軍事醫學科學院免疫學專業碩(士)博(士)連讀研究生。

也許有人會問,作為四醫大的一個“窗口”,二大隊的學員們在學業上個個出息,是不是他們天生就比別人高出一截?

學掌員們的回答——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天才是我們的才能受到更深層的洗煉;天才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努力;天才是無限的慘淡經營與勤勉;天才是帶著自己的燈火,並尋出自己的道路;天才是點燃自己的力量;天才是奮進的力量;天才是智力的眼睛,思想的翅膀;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天才隻有跟科學結合,才能產生最大的效果;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就是天才;沒有偉大的願望,就沒有偉大的天才;社會要看到輝煌,才能承認你的天才;天才就是全身心奉獻長久的忍耐和探求,親愛的朋友,努力吧!

老師們的回答——

教者必以正: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教育是我們這一代對下一代的債務;教育是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的傳遞;教育是使人類天使的一麵去戰勝禽獸的一麵;教育是廉價的國防;教育是把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忘光了之後還留下來的東西;教育是以懷疑的眼光看所有的事物;教育的目的在於人生的塑造與形成;教育的秘訣是尊重學生;教育的偉大技巧是善於啟發:平庸的老師隻是敘述,好的教師講解,優異的老師示範,偉大的老師啟發;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它的果實是甜的。

隊幹部們的回答——

榜樣激勵;理論引導;日常養成;實踐鍛造;領路示範。

培養現代化人才,一定要樹立“精品”意識:不讓一個學員掉隊,不出“次品”,更不能出“危險品”!

紫堂色的麵孔充溢著令人敬畏的威儀,交談起來便給人一種親切親近感的四醫大黨委書記、政委李林東少將,揩去眼鏡片上一天來的浮塵,然後複位架好,鏡片上便凝聚了壁燈溫柔的光暈了。他和我們侃侃而談:“學校以育人為本哪!這是四醫大多年以來的傳統: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教書育人在於理,管理育人在於嚴,服務育人在於帶,環境育人在於美。……”

接著,他談起如何充分發揮專家教授在院校建設中心“四個作用”——

一是辦學治校的“軍師”作用。

專家教授不僅知識多、造詣深、學術精、閱曆廣,而且長期工作和生活在院校,長期潛心於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對學校的曆史和現狀最為了解,對如何辦學治校的感受最為直接。因此,學校黨委把專家教授當作不僅是教學科研方麵的“大師”,而且是學校實施正確決策的“軍師”。一方麵,要切實把他們擺到“軍師”的位置上。凡是涉及學校長期建設規劃方麵的問題,首先請他們參謀論證;凡是遇到重要工作任務和重大改革措施時,及時與他們協商;凡是上級下發重要文件和學校完成階段性工作之後,定期給他們傳達和通報,從而為他們當好軍師提供必要的知識、政策和問題儲備。另一方麵,充分發揮他們高級智囊團的作用。對此,學校建立了專家組成員聯席會議製度,堅持每年作一次計劃安排,每季度開展一次活動,每次活動圍繞一個主題,然後由專家組秘書整理上報並作為學校黨委決策的重要依據。這幾年,在教學改革,學科調整,“211工程”建設等問題上,專家組成員的“軍師”作用發揮得十分明顯。比如,1996年學校黨委根據專家組成員的建議,為順應當代科技發展的需要,把學科的長遠發展同資源優化合理配置結合起來,及時作出和順利實施了一院傳染科和二院傳染科合並改製的決策,使歸並後的二院傳染科如虎添翼。軍報以“優勢互補天地寬”為題作了報道,並配發了“1+1>2”的編後語。

二是凝聚人心的“磁石”作用。

學校的建設和發展需要穩定,需要團結,需要凝聚人心。

專家教授在學生和廣大教職員工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富有很強的感召力(如陸裕樸的醫德,李繼碩的精神,張學庸的品格),在凝聚人心中有其獨特的優勢,讓他們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遠,為校黨委分憂解難,是保持學校上下團結與穩定的重要因素。為此,學校黨委十分重視在團結方麵發揮專家組成員的作用。使他們既是學科人才建設上的帶頭人,也當好學生和廣大教職員工思想上的領路人、生活上的知心人,並以團結、大度、容人、容事的示範行為感召和凝聚大家:團結出力量,團結出人才,團結出形象。學校專家組副組長、西京醫院消化科一級教授張學庸,注重言傳身教,認真做好科室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就像“磁石”一樣把大家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為科室內環境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受到大家的普遍讚譽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