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1 / 1)

第二十五章

老師的魅力,不僅在於他的淵博學識和輝煌成就,更在於他的人格教誨。

現在該寫寫他們了。

他們是第四軍醫大學的專家、教授,是塑造了張華和華山搶險英雄等一大批新時代軍校大學生形象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是支撐四醫大這片藍天的一隊步伐雄壯的方陣。其中僅英名享譽海內外的就有已故的:骨科專家陸裕樸,口腔醫學專家陳華,微生物學專家汪美先;還健在的:醫學統計學專家郭祖超,中科院院士、神經內分泌學專家鞠躬,神經解剖學專家李繼碩,生物化學專家蘇成芝,消化內科專家張學庸,燒傷整形專家汪良能等。

他們有的被稱為醫學界的“蓋世泰鬥”、“開山鼻祖”,中華醫學發展史上雕刻著他們的豐功偉績。對於他們,縱是一人壯寫一部犬書也難以詳盡他們的輝煌,他們的風采。

沒有他們,哪有四醫大這座豐碑?

在四醫大采訪,我們不止一次地聽年輕的教授們講,聽攻讀碩士、博上研究生的學員們講,你們一定要去寫寫那些德高望重的專家、教授;當我們走近專家、教授後,他們卻又是那般謙遜而誠懇地建議:還是去寫寫我們學校的首腦們吧,四醫大像隻軍艦,他們是掌舵人,沒有他們,四醫大這艘大船怎能破浪前進,怎能有今天這光輝的裏程!

唐人韓愈曾日:“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多少年來,似乎老師的內涵被定義為知識的傳輸者。

然而,我們對四醫大著名專家、教授們的采訪與體味還不僅如此。在與他們的間接和直接的接觸中發現:他們在學校授業解惑、為人師表,可他們的人生經曆,他們的坎坷磨難,往往不亞於他們所從事的職業;而他們的追求,他們的勇氣,他們的敬業獻身精神,使他們對學生更具有吸引力。

“我要做×××教授這樣的人!”——許多新生入學後在《學名人做名人》的演講會上宣稱。他們的人生起步就是從這種仰慕和讚歎中開始的。

在學生們的心目中,老師的魅力,不僅僅在於他的淵博學識和輝煌成就,更在於他的人格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