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1 / 3)

第二十四章

麵對挑戰——唯有軍人是用鮮血和生命為祖國服務的——廉潔自律“十六字訣”——不孝的兒子!壞爸爸!不稱職的丈夫——男子漢宣言:我是一個好男人!

荷馬史詩中有個俄底浦斯和女妖的故事:為了防止女妖唱歌對船員們的誘惑,俄底浦斯一麵強令船員堵上耳朵,一麵用繩索把他們緊緊綁在船上。當麵對巨大的誘惑時,繩索比強令更有效。

現任二大隊第四任大隊長李爾青對此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說:這個故事隻能在荷馬史詩中才有,我和二大隊的幹部都不是那“俄底浦斯”。麵對改革開放的現實,“繩索”即管理和各種製度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這個“繩索”,很難想象會培養和造就出一批批品學兼優高素質的軍校大學生。我們的做法是:“管理封閉式,教育開放式。”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某個禮拜六,李爾青將騎著他那輛已有十多年曆史的自行車出校門,穿過車水馬龍的街市到舞蹈學院與妻子孩子團聚一日。

從寂靜走入喧囂,仿佛是從一個世界走進另一個世界。

幹部和一些學員也會在這一天采集到許多來自這座大都市各個角落的奇聞軼事,用於彼此的變換,把握現實生活躁動的脈搏。

急速滑進20世紀尾聲的古都長安,每天都在用商品經濟的廣告刷新著自己“老當益壯”的麵目。修葺一新的古城牆上飄展著秦、唐盛世的圖龍旗幟,遊人乘坐的兵馬俑戰車“哢噠哢噠”地發出隔世的音響;在商號林立的鍾樓大街,一座座風格迥異的大酒店拔地而起,使“秦月齋”、“唐人居”及諸多“羊肉泡饃”之類的百年老店黯然失色;咖啡屋、桑拿浴、鐳射電影廳、卡拉OK夜總會……猶如沿街擺布的一處處誘人的“陷阱”,渴望著永不饜足的人們一腳踏進去;現代文明似乎把各種欲望從人的“需求”中無限製地引誘出來,敵視和抵禦的結果常常使不少“特殊公民”屈從、認同並最後投降。

李爾青無數次走進這座城市,又無數次走出這座城市,決不動容,依然故我。

每當夜闌人靜時,他像一隻精壯的雪豹,站在駐守的這塊領地上,默默觀賞萬家燈火。他很明白這座城市的魅力,隨便翻翻城市的哪一片皺褶,就能發現一堆樂趣。但他的行為和他繼續率領的張華大隊展示出的精神風貌,似乎可以理解為對現代奢侈、享樂風潮的一種挑戰!

挑戰,以一種默默的方式。

1992年底,李爾青從學校口腔醫院院務部調到學員二大隊,從李同起手上接過大隊長這個職務。一晃幾年過去,二大隊送走了90級畢業生,迎來95級新學員。

開學伊始,李爾青和他的老搭檔、第四任政委趙清民召開隊幹部會。

趙清民在作了對新學員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教育的具體實施計劃後,著重講了幹部隊伍自身建設的問題。他說:公生嚴,廉生威,在群眾關注的艱苦奮鬥、廉潔自律、公道正派等“敏感點”上,我們幹部既要重“言傳”,更要重“身教”;隻有嚴格的幹部、正派的幹部,才能帶出優秀的學員。

接著,李爾青談幾點感想。他說:“一個優秀的軍人,必須闖五關:首先是生死觀,其次是苦樂觀、榮譽觀、戀愛觀、家庭觀。坦率地說,活著是美好的。享樂是人的本性。榮譽畢竟是人皆喜歡的東西。至於愛情、家庭,你可以用任何美好的東西來比喻來描繪。”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操場上,一隊隊新學員正在“一二一”地練走步,步子顯然走得歪歪扭扭,像剛剛圈進欄裏的一群牛犢。在他們走步的操場四周,是當年張華和他的同窗戰友們栽下的紀念樹白楊樹,一株株挺拔而粗壯。

他稍作沉思,語氣很沉重地吐出“但是——”兩個字:“軍人身係民族安危,軍人的最高榮譽是祖國安全。我記得一位倒在實彈演習場上的炮兵少校(指蘇寧)說過這樣的話:三百六十行,唯有軍人是用鮮血和生命為祖國服務的。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舍棄很多,這是我們的悲哀,更是我們的驕傲!”

他說話時很少帶“嗯、啊”之類的口語,也很少打手勢以助於情感的發揮和語言的表達,他的規範化軍人動作使他具有的精美軀幹格外生輝。

他繼續說:“關於苦與樂,理解的精髓就那四個字:艱苦奮鬥。有人會說這是老生常談,不少人隻是掛在嘴邊上說說而已。其實,這四個字乃是中國共產黨人思想庫中珍藏的一個瑰寶,是地道的‘國粹’。中國共產黨曆經磨難,幾度衰興,由弱到強,靠的就是艱苦奮鬥。它是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支軍隊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也是成就事業的根本。古人雲:儉以養德。古人又雲:自古紈絝少偉男,成由艱辛敗由奢。當年清朝八旗軍‘勢如風發’,何等威猛強大,可是一進城,受了封,驕奢淫逸,結果兩代人下來,連馬都不會騎了。自諭‘中國的拿破侖’的蔣介石,逃離大陸時,不也曾發出這樣的哀歎:我們不是被共產黨打倒的,而是自己打倒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