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鐵隊長”收到一封大洋彼岸的來信,激動得熱淚盈眶;——走出初戀的“花季”——因愛而克製著,乃是人類偉大情感中最動人的光輝。
1996年春章,一封來自大洋彼岸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信寄到了孫桂蘭手上,信中說:“回想當年,您對我的幫助與教導,我永遠難忘。您的獻身精神和組織才華,一直是我心中學習的榜樣……”
手捧來信,已經退休在家的孫桂蘭禁不住眼眶濕潤了。對這些已經過去多年的事,學員們仍感懷不忘,怎能不讓她感動呢?
孫桂蘭是二大隊79級二中隊的中隊長,學員都尊稱她為“鐵隊長”。一個“嚴”字是她留給學員們的最深的印象。不過,學員們從“鐵隊長”身上,更多的是體會到她的涓涓深情、殷殷愛心。
正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後的胡敏,當年是二大隊二中隊的團支部書記。記得入校第一年,一些學員對“鐵隊長”的嚴格管理不很理解,心生怨言,私下稱她是“鐵麵女神”。孫桂蘭聽到後並沒有說什麼,她把胡敏找來,讓她組織隊裏的學員去西安某大學參觀,回來後大家看著自己整潔的內務和井井有條的生活、學習秩序,不禁感慨萬千:這就是軍校和地方大學的區別。後來,在參加陝西省高校各類知識競賽和大學生運動會等比賽中,二大隊的學員代表多次獲得冠軍和前三名,為四醫大爭得了榮譽,被人們稱譽為“作風過得硬、組織紀律強、思想素質高”的學員隊。
提起這些,畢業學員閻永平感受最為深切。那是入校第二年5月,想家心切的閻永平趁學校組織學員遊覽華山的機會偷偷回了一趟家,他家離華山隻有幾十裏路程。當天傍晚,學員們遊覽完畢回校,他僅僅遲到了一會兒回來。細心的孫桂蘭發現後,就把他叫到了隊部,問道:
“閻永平,你為什麼沒跟大夥一起回來?”
閻永平按自己事先想好的方案答道:“我下了火車又去逛了一會商店。”
“是真的嗎?”孫桂蘭瞪了他一眼,“我想,你必定去你家裏了!”
閻永平沒想到“鐵隊長”竟洞悉了一切,他抬頭看了看孫桂蘭鐵板一樣的嚴肅表情,知道事已敗露,瞞是瞞不過去了,隻好低頭承認錯誤。趕緊向“鐵隊長”作檢討。
孫桂蘭說:“光向我作檢討不行!明天,你必須向全隊作出深刻檢查,也好讓大夥兒從你身上受到一次教育。至於給不給處分,等你檢查後,征求大家的意見再定。”
第二天,反省思過了一夜的閻永平在全隊大會上作了一次高質量的檢查。
孫桂蘭征求了大家的意見後,依然板著鐵板一樣嚴肅的麵孔宣布:對閻永平免予紀律處分。
“兵家有言:慈不掌兵。但心中要有愛,愛兵如子。”孫桂蘭感受頗深地對筆者說。
她性格開朗而又沉穩,修剪得幹淨利落的齊耳短發裏已夾雜著根根銀絲,但從她的氣色裏仍展露出當年“鐵隊長”的風采:“這些學員初入校時,都是活蹦亂跳的孩子,看著確實令人生愛。在我眼裏,他們就是我的孩子,對他們既要愛,更要嚴。”
那是學員們入校的第四個年頭。一天晚飯後,孫桂蘭看到本隊的一位女生和外大隊的一位男生在一起散步。她想,這位女生與這位男生同是朝鮮族老鄉,青年人在一起散散步,是情理中的事,因而沒大在意。可後來發現,那男生有事無事常往女生隊跑,引起了一些學員的議論,說某某女生開始在人生的列車上尋覓自己的“白馬王子”。
孫桂蘭對這件事想得很多:學員入校四年了,談情說愛的事會在學員中有反映,我們當父母官的要操這份心,加強教育,正確引導,不能讓學員在這個問題上越軌出格。
星期天,孫桂蘭把這位女生叫到辦公室談心,以一位年輕母親的身份語重心長地給她講青年人應該怎樣對待愛情與學業的道理,講清學員在校期間為什麼不讓談戀愛的規定,並以自己的人生經曆和感受啟迪引導她走出初戀的“花季”——這些年來,我十分珍視的一件東西是我中學畢業參軍時的一本同學贈言錄,其中甚多的唯有那個青春浪漫的季章才寫得出的綿綿離情與友愛。每次展讀,心中都有一種“驚濤拍岸”的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