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2 / 3)

他就此打住,話鋒一轉說:“多年來,我們都把張華大隊的旗幟打出來,讓群眾監督,激勵幹部和學員。教育學員做張華式的大學生,幹部首先要做張華式的幹部。總之,我們堅持一個原則一為軍隊培養合格人才;實踐一個誓言——決不讓理想在教育者身上褪色。”

僅舉兩個例證:

二大隊黨委規定,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每天早晨,大隊、中隊幹部必須和學員一起出操。輪到哪個幹部值班時,必須和學員在一起同吃、同住、同行。隊幹部的家屬樓和學員隊在一個大院內,可他們執行這些製度毫不馬虎,有的一連幾天也不回家。有一次,二中隊教導員徐海民母親過生日,全家老小備好飯菜就等他回來,可正輪上他值班。他帶著隊伍經過家屬區時,兒子在陽台上喊他,他頭也不回地和學員們一起走向飯堂。

二大隊幹部對自己嚴格要求,尤其表現在廉潔自律上。一次,教導員賴宗鵬攜妻帶女回四川老家探親,沒有訂上火車票。正好有位學員的家長在駐地鐵路局當副局長,隻要打個電話,車票就能解決。可他仍自己排隊買票。妻子沒好氣地說:

“有這個關係,幹嘛受這份洋罪!”可他卻說:“學員是大隊的學員,我們是鐵路的旅客,沒有什麼可特殊的。”這位學員在校學習五年,大隊所有幹部出差、探親,甚至緊急出差,無論購票多麼難,都無一人利用這種關係買一張“特殊票”。

在我們分別同李爾青、趙清民(現已調離二大隊,由曾錦川接替)交談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在學員隊工作確實很累,但很充實,時時刻刻都有一種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並時時刻刻被它所驅動,所追趕,所召喚,為之盡職盡責盡心盡力。

他們記憶猶新的是學校政委李林東少將給幹部們上黨課時講過的一番話:“理想是不能褻瀆的。隻要理想在一個教育者身上失去作用力,就可能會在所有被教育者身上失去吸引力。我們搞思想政治工作的,絕不能讓理想在自己身上褪色啊!……”

他們把李林東政委講的“十六字訣”記在筆記本上,銘記在心上。

愛黨;重責;淡利;慎權;守紀;苦學;求實;自省。

《淮南子·要略》雲;“使人不妄沒於勢力,不誘惑於事態,心有長城,方能擋狂瀾萬丈。”有了這樣的革命理想的模範傳播者和實踐者,我們何愁培養不出開創跨世紀偉業的報國為民的一代新人!

今天,二大隊這個英雄集體的光榮傳統依然沒有變,張華精神依然是曆屆學員前進的指路明燈,他們帶著熱情和向往,邁著青春的步履,壯寫著絢爛與真實的人生!然而,學員們難以忘懷,在他們成長的背後不知凝聚了隊幹部們多少心血和犧牲——

1993年7月,大隊長李爾青的母親千裏迢迢從河北秦皇島來到了西安。原來母親不幸患了膀胱腫瘤,急需手術。李爾青匆匆忙忙安排母親住院治療,便回到了學員隊,因為此時正值學員暑假後開學,很多工作需要安排。母親手術後發高燒,他隻好讓妻子守在母親身邊,自己幾天顧不上去打個照麵。此後三年多,母親大部分時間在醫院中度過,跑北京、奔西安,四處求醫,治療、化療……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可是,作為兒子,李爾青卻沒能陪在母親病榻前照看,他把自己交給了工作:老學員實習回來,麵對畢業分配;新生入學,進行軍政素質訓練……一項又一項工作接踵而來。父親生氣了,幾次大罵兒子不孝。李爾青隻能忍著淚水,默默地讓父親罵個痛快。1996年春天,母親的病到了晚期,又…次住進了陝西腫瘤醫院。可是這個時候,正是二大隊作為軍隊院校的先進典型在軍內外進行宣揚的“熱點”時期,許許多多方方麵麵的工作都亟待著他和隊幹部們去做。李爾青依然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二大隊的全麵建設上,再次讓妻子守著病危的母親。母親去世,李爾青流著淚麵對著母親的遺像,請求母親的理解和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