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孩子上初中了,我為孩子選擇了“三名”學校(名校、名班、名師)。後來我才知道這種選擇已經給孩子定了位次,隻許成功,不許失敗。誰不想好呢?然而想好就好了嗎?孩子的壓力、我們的壓力,最終使我們之間產生了隔閡,我們所關注的是學習,說得再具體一些就是分數;至於孩子想什麼,需要什麼,我們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也就聽不到孩子講路上的事情、同學的事情了,我們都變得沉默寡言了。再後來,孩子開始變得神秘了,開始鎖抽屜了,開始反鎖房門了。令我們吃驚的是分數居然不保了,這可是我們的底線呀!你一旦沒有還怎麼給我們交代啊!不能再沉默下去了,開始研究對策,對策還沒有研究出來時,有一天,孩子說:“中午不回家吃飯了,在學校學習。”我們巴不得呢。不過我們還是不放心,於是有一天中午我和他媽媽來到學校悄悄到教室去看看,這確實令我們失望,除了幾位女學生外再也找不到男孩子的影子。索性等等看,結果快上課時他才和一位要好的同學從外麵走來。到了晚上放學回家,媽媽就問他,“你中午幹什麼去了?”“學習了”孩子堅定地說,“在哪裏學習?”接著問,“在教室裏?”語氣稍軟了些並且開始用目光看我們的變化。我倆氣不打一處來,立刻變成了批鬥大會。這就是我們想好的結果。
後來,我赴新加坡留學,由一個父親突然間變成了一名學生,我的固有思想開始鬆動了。由己及人,
一是別人是怎樣要求我的,我是怎樣想的。
二是我需要什麼樣的學習,而我的學習環境又是怎樣要求我。
三是學習需要動力嗎?動力又是怎麼來的。
四是學習是強迫的嗎,學習有目標嗎?
五是目標是強加於別人的嗎?
六是我為什麼不想聽講,我為什麼厭倦學習,我為什麼還怕上這門課?
七是我的進步需要時間,但我更需要自尊,請老師為沒有考好保密,不要讓我的同學知道,更不能讓我的父母知道,給我時間,我會成功的。
八是為什麼我們的課堂都有那麼多人喜歡睡覺,或者心不在焉的,為什麼我們平時總是那麼漫不經心的,而到了考試時我們都好像賭博似的,人人祈求滿分、滿分、滿分,而家長的話語裏也是這孩子平時學習挺好的就是考試時疏忽大意了,你信嗎?如果你信了,你一定也是一個疏忽大意的人。
九是最可怕的學習就是課堂上不知道幹什麼,也好像到了晚上需要睡覺卻失眠那樣,閑著、閑著、閑著,沒事可做,我是個局外人,我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我是一個什麼都學不會的人,我是一個笨人,我一坐到這裏就如坐針氈。我不知道老師怎麼看我、我不知道同學怎麼看我,不過從老師的眼神和語氣裏我能猜得到,從同學們對待我的態度上,我也能夠猜到他們將要如何對待我,因為在家裏就是這樣,大人一看到我就隻有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