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中的那一縷陽光
——讀劉海晶“心中總有一縷陽光,生活才會更加美好”有感
校園網上發表了劉海晶的文章“心中總有一縷陽光,生活才會更加美好”給我印象特別深刻,歸納後,總結出以下幾點:
體驗是特別好的反思。我們日複一日的反思固然作用不小,既調整了思維又交流了經驗,但總不那麼深刻。大多數人也包括我在內做事情不深刻,就是想深刻總不能達到思想邊際,我認為思想邊際就是思維像電路那樣隨著遠距而衰減,也如人體內的毛細血管那樣容易血栓。體驗就不同了,隻要用心體驗,什麼事都是快樂的。海晶老師說:“意猶未盡。”我覺得這應該是課堂的感覺。
激情是課堂的催化劑。催化劑的作用是改變化學反應,激情的作用能提升課堂活力,就像大家一起用力推一輛滿載物資的車上坡的口號,感到力量不是來自於自身而是力量聽命於口號那樣。海晶老師說:“我們的激情不僅點燃了我們自己,更點燃了班長,我相信也點燃了全場老師。這時,我真正明白了祝校長以前經常說的‘用激情點燃激情,我們的課堂是點燃,點燃,還是點燃!’”劉海晶本身就充滿激情,整天精力旺盛,有用不完的力氣。今天我聽她上的課,同學們激情四射的,聽展示的也都特別主動,站在前邊。
堅持是困難的天敵。劉海晶說:“上半年我身體不太好,拿到醫院檢查結果的時候,我天天以淚洗麵,在家哭,在單位哭,在同事麵前哭,在媽媽麵前哭。”是陽光的心態改變了她。生活就像一年四季一樣,春夏秋冬四時交替,對於陽光人生的人來說她是那樣的自然,自然得沒有任何的修飾,感覺生活就是這樣,就應該這樣。然而人的心態造成了感受不一,有人隻能接受自己喜歡的、樂意的、順意的,而稍不如意就心灰意冷、怨聲載道,以致造成人生陰暗而毫無生氣,整日心事重重的,看見誰都如仇人一般,他把生命折疊起來,看到的是別人的生命比他高,比他大,就好像我們大家都欠他的,都對不住他。劉海晶心態陽光,做事情有激情,有活力,能堅持,有自信,這些都是她一生成就的重要條件。生活中的人誰會天天生活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裏,無論麵對什麼樣的困難,都需要堅持。要堅持,堅持,再堅持;有自信,自信,再自信,這樣才會發現天高地闊,萬物向榮,就連大自然都這樣瀟灑。我們何不展開生命,何不鞠躬盡力呢?
滿懷信心推進綠色課堂《邢台日報》教育周刊(20121129)
黨的十八大報告十分明確地提出了,“全麵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特別需要提醒的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我覺得,我們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特別是中小學的校長應當引起高度警覺,要認真審視並研究我們的學校、課堂、教師,如何加快更新教育教學的方法、措施和行動,如何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便利,如何做到尊重個性、發展潛能,為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平台。報告當中也為我們提供了解決的思路和辦法,特別是針對環境、資源瓶頸製約越來越大,如何讓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的發展伴隨良好的生態?提出了生態文明,是對以耗費大量自然資源和造成環境嚴重汙染的工業文明的超越。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還邢台青山綠水,走生態發展之路。”用王愛民書記的話說,“錢袋子再大也大不過腦袋,資源再多也多不過市場。”這句話多麼富有深刻的哲理和智慧的啟迪,由此,我想到了聰明的以色列人為什麼用蜂蜜塗抹到書裏麵讓小孩子吃,如今的以色列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受教育人口全球排名第二。教育對他們的孩子來說是甜蜜的幸福,而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我看到,小孩不願意進幼兒園,小學生背上了大大的書包、戴上了高度的眼睛,中學生開始了時間加汗水、日光加燈光的高強度、高體能、高損耗式學習。可是,隻要我們反過來想一想,我們僅僅為了培養幾個所謂的尖子生,我們傷害了多少個要求進步孩子的心啊!教育為什麼不能走生態校園之路,為什麼不能辦成綠色課堂,為什麼不能把快樂還給孩子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