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辦法”
我曆來提倡愛學習的教師和善總結的課堂,才能實現學校的教學和發展。讀《中國教育報》(2012920)王慧蘭老師寫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辦法”一文,給我一種明晰感——同樣的課堂,不一樣的教師。
王慧蘭是山東濰坊市寒亭區第六中學教師。王老師提到四方麵:課堂效率不高的原因;一個中心兩個延伸;剖析課堂,共同提高;課後延伸。圍繞這四方麵原因,我覺得我們應提出:“兩個怎麼辦?一個怎麼做?”兩個怎麼辦?是針對無效的、重複的、消極的、心不在焉的課堂;怎麼做?我們該怎麼做呢?我們怎麼做了才能做到更好呢?
“八真”課堂
我喜歡真實的東西,所以聽課也不例外,每到課堂裏就希望找到真實的感受。有一次,聽侯彩紅老師(邢台十中英語教師)的課,發現了學生的真實狀態:小組的作用充分利用和發揮,小組長也很管用,每個小組的對學很認真。我一直站在一些學生的身後,都沒能“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討論。我在這裏找到了真實的課堂感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把這些感受概括為“八真”,也有一點“八珍”的意思。
這第一真,真課堂。什麼是真課堂?老師真心、真教,學生真誠、真學,教與學合一,共同學習、共同討論、共同提高。沒有忽略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這第二真,真狀態。我在這裏就說成是狀態好,老師在狀態,學生在狀態。老師凝心聚力,不教為教,務求高效;學生上課精力旺盛,求知欲望強烈,學習興趣高漲。
這第三真,真討論。建立的學習小組不是擺設、不是應付、不是名號,小組長的作用、每位成員的作用、整個小組的作用都得到發揮,也就是說:“小組裏麵找不到有閑人。”在侯老師的課堂裏,每個人的作用、每個人的能力、每個人的才華都有機會展示,同學們都有主人感、自主感、成就感。因此,可以說:“人人沒閑著,人人有事幹。”
這第四真,真放手。侯老師是真放手,她不把控課堂。我覺得學生在展示時頻頻看老師就能夠證明老師仍操控著課堂,在侯老師班上你是看不到這種現象的。老師放手不是閑著沒事在教室裏亂轉悠而是關注問題、關注狀態、關注課堂,我多次提到要相信學生,就是要求最大限度地放手發動學生,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目的是讓他們動起來,因為學生中蘊藏著無限的動力和創造的潛能,老師的任務就是把它釋放出來。
這就像開一輛汽車那樣,不是駕駛員在奔跑,而是讓汽車奔馳;駕駛員的任務不是知道汽車是怎麼來的,也不需要知道是哪裏製造的,更不需要知道是誰設計的,駕駛員的任務是操作、操作、操作!汽車的任務不是想知道由誰來駕駛它,也不需要知道駕駛員駕齡,更不需要知道是男是女,汽車的任務是奔跑、奔跑、奔跑!在這個充滿創意的年代裏,汽車也有了智力,你在駕駛它之前,巡航係統告訴它要到達的目標,而非原來的任由駕駛員驅使,所以你的汽車接受到任務後一路狂奔直達目標。
鴻鵠還沒有從卵中孵化出來的時候,隻需用一根指頭一戳,它就潰破而變得無影無蹤了。但等到它筋骨生成,羽毛翅膀豐滿,它就會振翅高空,翱翔藍天,這時恐怕神槍手也無法奈何了它。因此,我深深地信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的巨大力量。
這第五真,真質疑。大膽提出質疑,大膽回答問題,大膽肯定對錯,絕不模棱兩可。
這第六真,真課改。真課改就是不懷疑,那些在懷疑中幹了幾年的人斷定是可悲的!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人家嫁女時告訴女兒說:“你的婚事我看未必會保持長久,與其將來被趕出家門不如早點做些準備,多多私藏一些錢財。私藏的錢財多了,到時候被趕出家門再去嫁人時也容易些。”女兒果然聽從了父親的建議,在婆家經常偷竊夫家的錢物藏起來,被夫家發現後遺棄了她。這豈不是很荒謬嗎?
我主張改革,提倡改革,支持改革,力行改革,我希望大家毫不猶豫、堅定擁抱改革,真正讓我們的課堂脫胎換骨,如果覺得仍不夠的話那就必須“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我用“窮、盡、理”三個字概括之,大意是用力日久,豁然貫通,由表及裏,由粗及精,無所不明,無所不悟。辦法是,先接觸物,用心盡力去做,做到最內裏,知到最精處,才盡心知。就改革而言,做的過程也是完善、提高、發展的過程。,如果還覺得還缺少那麼一點點的話那就是滴水穿石的精神。
這第七真,真自信。自信源於知識氣質,隻有培養知識氣質才能提高自信力,而知識氣質的培養來自於課堂學習,來自於與時俱進。
這第八真,真鼓勵。不為鼓勵而鼓勵,不為滿足可憐的虛榮而鼓勵,而是真鼓勵。讓同學們感受到真實,真情傳遞真情,真誠傳遞真誠,真心傳遞真心;同學們之間相互傳遞著真情、真誠、真心,鼓勵和讚許的掌聲才顯得厚道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