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數據篇(1)(2 / 3)

隨著經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中國經濟增長的底線究竟在哪裏,也成為各界討論的熱點。2013年7月16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表示,當前政府對經濟減速的容忍底線應該為7%。賀鏗是繼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之後,第二位就經濟“底線”公開做出預測的知名學者,兩人的預測同為7%。賀鏗在第49期“經濟每月談”上表示,“我認為這個底線是7%。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2013年確定了(經濟增長目標是)7.5%,是說的7.5%左右,並不是一定要達到7.5%,可以左和右之間(浮動)”。賀鏗認為,從2012年以來,防止風險比穩增長更重要、更突出,中國經濟隻要不發生金融危機,就不會有大的問題。他建議把經濟增長目標降到7%,“不要在GDP上反複做文章,不要總想著出台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應該在民生方麵、在供給方麵、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麵多做文章,讓經濟慢慢地跑起來、健康發展”。此前,李稻葵曾在裏昂證券於2013年5月舉行的“中國投資論壇”上做出預測,認為政府對當前經濟減速的容忍底線為7%。李稻葵表示,防止經濟過快下滑和推動一係列微改革將是2013年決策層的兩大政策議題。“考慮到新增就業,經濟增長放緩至7%是一個底線。”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穩增長的底線應該是就業,考慮到現在中國的一般就業情況並不嚴重,最核心的是大學生的就業,或者說是年輕白領層麵的就業。

為了保證這些人的就業,就目前的情況來看,7%的增長恐怕才是底線。

而且這個數字還是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不斷改變的。

事實上,7%的增速是不是中國經濟最低的增長底線,要看怎麼說,有什麼條件。首先,實現GDP翻番這個目標,需要保持7%的經濟增長速度。其次,從中國經濟和就業情況看,通過實證研究,我們可以知道7%的增速是中國經濟最低的增長底線,隻有達到7%的增速,才能創造出一千萬的新增就業崗位。最後,要實現收入翻番,中國經濟增長不可低於7%這個底線。無疑,7%的增速是中國經濟最低的增長底線,這是求穩求好的需要,也是客觀公正、較為科學的實證結論,可以經得起曆史檢驗。

2017年或將突破中速增長,下探6%

英國《金融時報》2013年7月29日報道,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政府資深顧問林毅夫批評了經濟學家和投資者中普遍存在的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前景的悲觀情緒,同時預測未來20年中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在7.5%至8%。

文章稱,林毅夫近日表示,他相信今後7年期間,7.3%的增幅是政府的基本底線,也是中國在2010年至2020年期間實現家庭收入翻倍這一官方目標所需的增長率。並預計未來20年中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在7.5%至8%。如果根據2012年第二季度至2013年第二季度GDP平均每季度下降1.435個百分點的降速計算,到2017年一季度GDP增速將觸及前文所提及的6%-7%的中速增長水平的底線,即6%以下。但無論如何,正如李克強總理所強調的7%將是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階段轉換的一個基本下線,也是底線,中國國情不允許出現大波動,一旦觸及底線,政府出手勢在必行。

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所需的實際產能從6下降到5,如果下降到4.5,7%這個經濟增長底線也將打破。由此來看,要實現中國經濟增長求穩,就必須提高產能,加快淘汰過剩產能,實現產業升級與轉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構建起現代服務產業體係。中國經濟增長未來發展的趨勢是朝底線走,還是朝8%走。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李稻葵認為,從中國自然增長率看,8%是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7%增速已經低於該增速,未來經濟增速不能再低,低於7%會發生很多問題。未來10年,中國經濟仍能達到8%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其實8%還是可以做到的,林毅夫也認為,未來中國至少20年可以保持8%的經濟增長水平。根據實證,在通貨緊縮時,中國經濟增長未來發展的趨勢是朝底線走;在通貨膨脹時,一定還是朝8%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