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數據將會像土地、石油和資本一樣,成為經濟運行中的根本性資源”。《大數據時代》一書中這樣描述到。2013年被稱為“大數據元年”。種種跡象表明,在寬帶化、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社交網絡、雲計算的催生下,一個大數據的時代不經意間順理成章地翩然而至。進入大數據時代,信息社會的不斷進步讓政府部門越來越依賴數據的分析進行決策。
2012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出現放緩趨勢,國際上出現對中國經濟看空唱空的聲音,在擔心經濟增長放緩的同時,更出現了中國經濟將要“硬著陸”等激烈言論。隨著2013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3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各界對中國經濟總體形勢的判斷已基本形成共識:中國經濟正在步入從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的階段轉換時期。中國經濟總量比過去明顯增大,目前已進入轉型發展階段,潛在增長率有所下降,經濟增長由高速轉為中高速符合發展規律。
中國經濟中速增長核心數據看點
隨著2013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3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中國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回落,也是GDP連續5個季度經濟運行在7.4%-7.9%的區間。目前,各界對中國經濟總體形勢的判斷已基本形成共識:中國經濟正在步入從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的階段轉換時期。
從2013年上半年GDP增速7.6%開始,中國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回落,也是GDP連續5個季度運行在7.4%-7.9%的區間,此後的2014年一季度,再次降至7.4%。目前,各界對中國經濟總體形勢的判斷已基本形成共識:中國經濟正在步入從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的階段轉換時期。中速增長對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有何影響,以及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未來中國經濟必須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
另外,按照李克強在第七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中國經濟持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7.5%左右的增速與過去近兩位數的增長相比是慢了一些,但從世界範圍看,仍然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的高速度。中國經濟總量比過去明顯增大,目前已進入轉型發展階段,潛在增長率有所下降,經濟增長由高速轉為中高速符合發展規律。
另外,在達沃斯論壇的開幕講話中,李克強不僅對中國經濟做出了“當前經濟發展的基本麵是好的,經濟運行是平穩的”的判斷,更提出了提質增效“第二季”的要求。也就是說,與“第一季”的高速增長奇跡相比,中國經濟“第二季”的目標已不再是速度,而是以提質增效為核心。
李克強總理近期的密集表態都清晰地闡述了中國經濟的未來道路,這比任何市場猜測都要準確,同時更加堅定了各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中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7%是底線
中國經濟在以9.8%的年均增幅增長33年後,2012年增長7.8%,2013年同比僅增長7.7%。2013年3月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曾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經濟峰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在經曆30多年高增長之後,潛在增長率將會下降,將進入到一個中速增長階段”。
劉世錦認為,最近兩年中國經濟實際上正處在由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的轉換期,增長率維持在7%到8%,增長拐點大概出現在2015年,預計2015年左右開始明顯下降,到2019年或將會低於7%,最終可能會穩定在6%到7%的中速水平上。在他看來,盡管中國GDP增長率開始下降,但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經濟增速還是相當高的。而且絕對量每年還在上升,不會影響到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中國經濟總量到2020年仍有可能接近甚至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2013年8月2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餘斌在蕭山與企業家交流時也確認,我國經濟正處在從接近10%的高速增長階段向7%左右的中速增長階段轉換的關鍵時期。而這增長轉換的實質既是增長動力的轉換,也是原有競爭優勢逐漸削弱、新競爭優勢逐漸形成的過程。那麼支撐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在哪兒呢?餘斌表示,未來消費將取代投資和出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2013年上半年,國內經濟運行總體比較脆弱。出口實際增長明顯放緩,消費增長也有所下降,盡管投資增長有所加快,但是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速出現下滑,房地產投資增長動力不足,基建投資也難以維持高增長。因此,對於2013年下半年的經濟趨勢,餘斌給出的答案是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明顯,不排除因矛盾激化短期內出現較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