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速增長期猜想:近看10年遠看30年
毫無疑問,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中速增長期。但這個增長期將保持多長時間,國內學界還沒有一個比較一致的判斷。是10年,20年?還是30年乃至50年?就像誰也沒有預料到中國經濟會出現一個長達30多年的高速增長的奇跡一樣,中國經濟的中速增長能否也創造一個世界奇跡?
就目前僅有的條件,判斷中國經濟保持7%左右的中速增長的時間周期大致可以有這樣幾個維度:一是從“兩個翻番”角度分析。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3%,2012年是7.8%,這樣,今後8年年均增長7%就可實現,增速也與“十二五”規劃綱要一致。另外,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另一個“翻一番”,是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要求。
根據測算,10年翻一番年均需增長7.2%,因此,中國經濟保持10年的中速增長應該是題中應有之義。
二是從重要戰略機遇期角度分析。重要戰略機遇期是黨中央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做出的一個科學判斷。十六大報告提出:綜觀全局,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時,也再次強調,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
因此,從這個維度分析,我們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需要再保持中速增長10-20年乃至更長時間。
三是從“兩個一百年”角度分析。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兩個一百年”目標是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按照這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中國的經濟增長也需要保持至少30年的中速增長。而此前,林毅夫已經表示,中國經濟仍將在未來20年保持每年8%的增長。
而李稻葵也認為,在未來30年的頭1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為9%;第二個10年為8%;第三個10年為7%。到2050年之後,中國的平均增長才會進入5%的低速增長區間。
四是從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角度分析。國際經驗表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10000美元階段的國家和地區,往往既處於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邁進的機遇期,又處於矛盾集中爆發期。如果找不到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就會陷入長期經濟停滯,甚至掉進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從國際經驗來看,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要通過不斷創新,進行產業升級,從低成本經濟向高附加值經濟轉變。目前,中央已經提出,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積極擴大有效需求,著力推進轉型升級,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時,還提出“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的新思路。因此,可以預期未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中國經濟必然是一個穩中有為的時期。另外,清華大學胡鞍鋼的分析認為,2011-2030年間中國經濟仍將保持7%-8%的高增長,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和消費市場。綜合分析這些趨勢,中國經濟的中速增長也應該至少保持30年乃至更長。
當然,任何的預測都是存在誤差的。世界銀行此前預測報告與中國真正狀況之間的誤差,誤差率達78%。即便過去10年也是存在誤差的。
所以,我們對中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的分析,也需要根據國際國內的情勢變化做出及時的分析調整,但一個總的判斷是不會變的,那就是,在中國告別了高速甚至是超速增長階段後,就應當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的實際情況,探索最佳發展速度,依靠製度創新和科技創新提高效率,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保持中速增長需要新老動力相結合
由於中國在一定階段仍然以延續的投資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因此在過渡到中速增長階段期間而消費也提振較慢的話,那麼投資將至少保證年均20%以上的增速才能保證GDP保持7%以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