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反擊48(1 / 2)

48

路東之蔣軍接受路西失敗教訓,每房院內加築地堡、暗溝、明溝、交通溝聯係,民主聯軍每攻一院均付出很大傷亡。此時,蔣機轟炸更猛烈更頻繁,從早上3時半到下午9時,自沈陽機場飛來,整日在四平上空盤旋,一批接一批,狂轟濫炸,連蔣軍前沿陣地都成了一片火海。集中在五分之二地區的蔣軍抵抗更頑強,逃到路東指揮作戰的陳明仁,在軍直屬隊打光後,又把他的衛隊全派上火線,直到幾乎拚光。這時,陳明仁才命令未投入戰鬥的有生力量八十七師傾巢而出,不但固守陣地,而且組織一次猛烈反擊。

從6月15日起,四平激烈的巷戰一直沒有停止,陳明仁對巷戰也頗有高招,讓士兵趴在過街天橋上,往街道撒遍大豆,使衝過來民主聯軍戰士紛紛滑倒,然後街道兩旁的樓房裏槍彈掃射,於是街道躺滿民主聯軍戰士屍體。陳明仁在抗戰時淞滬戰役中,曾經用過這一招對付日本人。

巷戰持續到6月26日,戰事尚未結果,四平城區還有五分之二在陳明仁手裏,盡管陳明仁已作好“以身殉國”準備,蔣軍七十一軍卻實在快頂不住了。在陳明仁的急電下,蔣介石除電令杜聿明晝夜指揮解圍戰鬥外,又派蔣經國持親筆信飛東北,來到四平解圍部隊主力新六軍,麵交廖耀湘,信雲:“……四平的得失關係著整個東北局勢的發展,要抱不成功必成仁的決心,準備在四平街地區與共軍大決戰。”

在蔣介石的嚴令下,鄭洞國指揮新六軍、第九十三、五十三、五十二軍共9個師兵力,分路向四平攻擊前進。由於鄭洞國被共軍的“圍城打援”搞怕了,行動非常謹慎,經過三四天,蔣軍才衝破共軍阻援部隊的阻擊,抵近四平附近。6月28日,第九十三軍先頭部隊抵四平近郊,新六軍左翼開始對共軍攻城部隊進行反包圍,並得到守城蔣軍的策應。在“一層包一層”情勢下,林彪決定停止攻城,集中主力求殲沈陽出援的新六軍3個師於蓮花街、威遠堡附近。29日發起攻擊,戰至30日殲其一部,與蔣軍形成對峙。

謹小慎微的鄭洞國,這時通過無線電偵察,發現中長路以東的近日來頻繁的電波忽然沒有了,才判斷林彪的主力正在轉移,便放開膽子命令各軍向四平進擊。由於蔣軍迫近四平,林彪決定撤出戰鬥,在對新六軍做出打擊後,調開了鄭洞國的主力,便分批撤出戰鬥。

6月30日,蔣介石接到四平已經解圍的電報,驚喜道:“真是奇跡,陳明仁以劣勢兵力頂住了比他強大六七倍敵軍的攻擊,這是黯然失色的黃埔將領中的希望之光。讓陳明仁偕夫人到南京,我要親自為他授勳。”但當陳明仁夫婦到南京時,多疑的蔣介石聽信陳誠的讒言,不僅沒能重用陳明仁,反而奪了他兵權,給他一個參議的閑職。原來陳誠任參謀總長指揮作戰屢戰屢敗,蔣家王朝上下齊聲反對,想到東北來出出風頭,認為杜聿明、陳明仁是他作“東北王”的障礙,想方設法加以排擠。

對於四平之戰,由林彪、羅榮桓簽署下發各部隊的電報《夏季攻勢的基本教訓》中寫道:“(四平攻堅戰)打成得不償失的擊潰戰,或成為相持不決消耗力量的不利戰鬥……總部應該進行檢討與吸取教訓。”在戰後總結會上,林彪三次站起來說:“這次這個城市沒打下來,不要你們負責,完全由我負責……”

在進行四平攻堅戰的同時,留在南滿的民主聯軍一部與地方武裝,乘蔣軍收縮之際,展開了攻勢,收複通化、寬甸、莊河、蓋平、安東、本溪等地,使南滿廣大地區連成一片。冀熱遼軍區部隊,也對當麵蔣軍發動進攻,殲其一部,收複圍場、赤峰、葉柏壽、淩源、朝陽、遵化、薊縣、平穀等城鎮,收複與解放了熱河、冀東廣大地區。

整個東北夏季攻勢,自5月13日至7月1日,曆時50天,殲蔣軍80000餘人,收複城鎮40餘座,將東北蔣軍壓縮在中長路及北寧路少數點線上,使東、西、南、北滿和冀熱察遼解放區連成一片,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分割東北解放區和各個擊破東北民主聯軍的計劃,改變了東北戰局。

十八、蔣軍攻占區遊擊戰展開

在蔣介石挑起內戰,向解放區發動全麵進攻以後,各個解放區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之下,一麵選擇一批政治堅定、勇敢、能聯係群眾的幹部,就地堅持、團結組織群眾,與蔣軍進行鬥爭;另一麵以縣、區為單位,組織遊擊隊和武裝工作隊,采取敵集中我分散,敵分散我集中,以及內線堅持,外線出擊等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打擊敵人,堅持對敵鬥爭。蔣軍占領區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給了蔣軍以有力的打擊,取得很大的勝利。僅晉南的遊擊隊,在戰爭開始後4個月內,作戰586次,收複6500餘平方公裏土地,解放了茅津渡、堰掌、裴介等數十個據點,消滅了大量地主還鄉團、倒算隊,威脅了蔣軍的交通補給線,從而迫使蔣軍用四個旅兵力加強守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