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反擊48(2 / 2)

敵占區遊擊戰爭的廣泛展開,有力地配合了正麵戰場作戰。中共中央在《三個月總結》中指出:“三個月經驗證明,凡民兵、遊擊隊、武裝工作隊等地方武裝組織得好的地方,雖然敵人暫時占領許多點線,我們仍能控製廣大的鄉村。”1946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堅持敵後群眾遊擊戰爭的指示》,晉冀魯豫解放區以水東分區及華中淮北軍區之八分區為基礎,於1946年11月成立了豫皖蘇軍區,組建軍區獨立旅和分區基幹團,主動積極配合主力作戰,使該區更加鞏固,擴建成18個縣的根據地。蘇中、蘇北解放區,在1947年初,主要城鎮全部被蔣軍占領,華東軍區為了加強敵後鬥爭,以第十一縱隊兼蘇中軍區,第十二縱隊兼蘇北軍區,並組成淮北支隊,挺進敵後,開展淮北敵後遊擊鬥爭。在鄂豫陝地區堅持遊擊鬥爭的中原軍區主力,對蔣軍“清剿”進行艱苦鬥爭,1947年2、3月間,在太嶽部隊接應下,主力北渡黃河,進到魯南地區整補。在鄂西北地區堅持鬥爭的中原軍區主力一部,在蔣軍追剿下,幾經轉戰於1947年6月進入豫皖蘇解放區。

十九、蔣介石處在全民包圍中

蔣介石國民黨在挑起全麵內戰後,軍事上節節失利,被迫改全麵進攻為重點進攻,但其主力也深深地陷於山東和陝北兩個戰場,兵力損耗越來越多,協同作戰更加困難,戰略態勢越來越不利。表現在:前線官兵充滿失敗情緒,士氣低落,戰鬥力大為削弱;在中原和江南、西北的廣大後方異常空虛;特別是在政治上經濟上陷入嚴重危機,通貨膨脹,民不聊生,以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和反對美國幹涉中國內政的口號為中心,暴發的學生罷課、教員罷教、工人罷工等民主愛國運動風起雲湧,遍及國民黨統治區的大中小城市。正如毛澤東1947年5月30日為新華社寫的評論《蔣介石政府正處在全民的包圍中》所指出:“和全民為敵的蔣介石政府,現在已經發現它自己處在全民的包圍中。”

蔣介石在1946年11月15日宣布召開製憲“國大”關閉和談之門時,對形勢估計很樂觀,但到1947年初兩個月來的時局發展,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在軍事戰場上,蔣軍雖攻占解放區大片土地和城市,而被殲的蔣軍兵力卻猛增到53個旅。在國統區從抗議美軍暴行開始的人民民主愛國運動規模發展愈來愈大。這兩個事實確使蔣介石震驚,他為尋找一個喘息機會,在1947年1月中旬,又提出要派張治中赴延安重開和談,由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向中共留在南京的代表董必武轉達了這個要求。中共當然不會上蔣介石的當。16日,周恩來致電董必武傳達了中共中央的意見:“根據目前形勢,蔣介石提出恢複和談隻是有利於蔣方重整軍隊,再度進攻。因此,不能恢複這種欺騙性和談,以便我們在這半年內外取得轉變局勢的勝利,有力地推動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鬥爭。”“對司徒通知的回答,仍是堅持恢複1月13日位置與取消蔣憲,另開製憲會議兩條。”17日,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發表談話指出:國民黨當局對於中共兩項最低限度要求置之不理,這就證明其所謂和談完全是欺騙,我們對這種所謂和談完全喪失信任。蔣介石果然拒絕了中共的要求,戳穿了自己的和談騙局。1月29日,美國政府決定退出三人會議,撤回美方駐北平軍調部人員。2月21日,蔣介石強迫中共駐北平軍調部人員撤回延安。27、28日又通知中共駐南京、上海、重慶的談判代表和工作人員及其眷屬,於3月5日前全部撤退。2月28日,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致函責問蔣介石,並要他正式發出書麵通知,承擔最後關閉談判大門的罪責。28日晨,中共駐重慶代表吳玉章及《新華日報》工作人員200餘人,被重慶警備司令部強製集中於曾家岩23號宿舍及華龍橋新村76號《新華日報》印刷廠兩處,形同監禁。麵對嚴重局勢,吳玉章挺身而出與國民黨當局抗爭。3月2日,中共中央負責人發表談話,指出:“蔣介石這一荒謬步驟,如不立即改變和放棄,那真是他自己走到了絕路,一切後果應由他負責。”3月8日,董必武發表離南京書麵談話,表示:“我們中共黨員仍將一本初衷,竭力為和平民主奮鬥到底。”3月9日,中共駐京、滬、渝三地人員返回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