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仁在抗戰時期以能打勝仗而聞名於世,日本人守城很有辦法,陳明仁為克敵製勝,曾下很大工夫研究日軍的各種攻守戰術。現在陳明仁想借日軍守城方法來對付共軍。當然,林彪對蔣軍的各種戰術,也是了如指掌,但他沒料到陳明仁會拋棄蔣軍的傳統戰術,搞日本人的那一套。恰好林彪在抗日時期沒有打過攻堅戰,對日軍守城戰術沒見識過。仍然沿用舊的戰術,首先分兵攻打四平周圍城鎮,沒有在懷德戰鬥之後,乘勝趁虛攻取四平,這給了陳明仁20天時間,蔣軍第七十一軍不僅恢複了元氣,而且比以前更難對付了。6月14日,民主聯軍徹底掃清了四平外圍據點,林彪才從雙城總部趕到四平城下親自指揮攻城。原定時間為當日下午2時,因天下傾盆大雨,直至黃昏雨才停止,晚8時才發起總攻。
蔣介石接到陳明仁的告急電報,異常震驚,因為民主聯軍圍攻四平有十幾萬兵力,而陳明仁守軍隻有兩萬多人,且大部為戰鬥力較弱的地方保安部隊。同時,四平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蔣介石擔心四平失守,長春、吉林必將孤立,後果不堪設想,乃電令杜聿明要他在6月30日以前,必須解四平之圍。此時,杜聿明正在病中,他將鄭洞國召到沈陽,傳達蔣介石的電令。鄭洞國說:“光亭兄,校長命我們6月30日前解四平之圍,如果沈陽部隊傾巢而動,南滿共軍乘虛而入,威脅沈陽……”杜聿明很同意地說:“是呀,我們必須先掃清本溪共軍,確保沈陽安全,才能北上解四平之圍。我身體不行,想讓你幫我挑著這副擔子,先南後北,擊潰本溪共軍後北上夾擊四平共軍。”鄭洞國說:“此計雖妙,但關鍵在於陳明仁能不能支撐到6月27日。否則,形勢就會急轉直下,全局危矣!”杜聿明無可奈何地說:“也隻能背水一戰啦!賭注就押在陳明仁身上,成敗在此一舉。”
6月20日,鄭洞國親率第五十三軍主力,經過激戰攻占了南滿共軍四縱守衛的本溪,鞏固了沈陽門戶。隨後,鄭洞國來到鐵嶺部署兵力,開始北上解四平之圍。此時,孫立人也率新一軍主力由長春南下,配合鄭洞國南北夾擊,與共軍主力決戰四平城下。
這時,四平戰鬥正酣。按林彪的計劃,必須在2至5天內拿下四平。總攻的第一天,便迅速突破四平城牆,衝入市區。但三五天過去了,四平仍在激戰,到處是槍炮聲,到處是白刃格鬥。林彪著急了,讓參謀長劉亞樓密切關注並嚴厲督促部隊作戰。在嚴厲的命令下,幾支攻擊部隊,如鋼刀般插入蔣軍核心工事大紅樓。這個蔣軍的支撐點,居高臨下,控製著周圍幾條大街,是堅守中長路的屏障;它的各個窗口都架著輕重機槍,周圍遍布暗堡,樓頂有堡壘,地下室有策應火力點。守軍是七十一軍的精銳特務團,團長是陳明仁胞弟陳明信。衝鋒的戰士一批批地倒在樓前,爆破手不是犧牲就是受傷。一名戰士決定用60炮朝樓窗打,勇士們乘著射入窗口炮彈的濃煙,躍過馬路,轟開樓門,衝進大樓。
大紅樓是座龐大建築物,像一個“田”字形,中間不少小天井,天井裏修上碉堡,還有60炮陣地。民主聯軍“頑強衝殺連”,這次衝入大紅樓的小部隊,全連能戰鬥的越來越少,最後隻剩下13人,除衛生員外,都負傷二三次或四五次,但仍堅持戰鬥。當蔣軍的汽油庫被打著火,熊熊烈火向整個大樓擴展,進攻的民主聯軍部隊攻進來後,才完全攻占了大紅樓。攻下蔣軍七十一軍軍部大紅樓後,乘勝擴大戰果,又攻下省政府、彈藥庫、兵站車站等戰略要點,進而攻占整個鐵路西區,連陳明信也當了俘虜。陳明仁率殘部繼續堅守鐵路東地區,眼看兩萬多守軍已傷亡過半,陳明仁電告杜聿明準備“以身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