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攻勢的同時,晉冀魯豫第四縱隊並指揮太嶽軍區部隊共5萬餘兵力,於4月在晉西南發動攻勢,4日至15日,連克浮山、翼城、曲沃、絳縣、新絳、稷山、河津、萬泉、榮河、猗氏等10城鎮,殲蔣閻軍近萬人,席卷汾河西岸,有力配合了陝北作戰。並乘勝向南發展,到25日,又克臨猗、聞喜、夏縣、虞城、永濟、平陸、芮城、垣曲及霍縣、趙城等10城鎮,控製了風陵渡。26日,中共中央軍委指示四縱:除相機解放運城外,太嶽軍區應以一部協同晉綏軍區的呂梁部隊解放汾河以北、以西廣大地區,以威脅陝北敵之側翼。這兩個軍區部隊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又奪取了鄉寧、汾城、襄陵、蒲縣、大寧等城鎮,使呂梁、太嶽兩區連成一片。至5月9日結束了晉西南攻勢。此役共殲蔣閻軍18000餘人,收複了除臨汾、運城兩點以外的晉西南全部縣城。使晉西南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嚴重威脅進攻陝北胡宗南部隊的側背,有力配合了西北野戰軍的作戰。
十六、晉察冀野戰軍轉戰正太線
晉察冀軍區為機動作戰,經中共中央軍委批準,於1947年5月,正式組成晉察冀野戰軍領導機關,以楊得誌為司令員、羅瑞卿兼第一政治委員、楊成武為第二政治委員,下轄第二、三、四縱隊共9個旅。4月9日發動了正太戰役,由於貫徹執行了毛澤東指示的“先打弱的,後打強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戰指導思想,到5月4日,共殲蔣軍兩個師和大批反動地方團隊35000餘人,控製了正太路180餘公裏,切斷了太原與石家莊間聯係。使石家莊成為孤城,打通了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解放區聯係。為配合東北民主聯軍夏季攻勢,牽製平津地區之蔣軍,晉察冀野戰軍於6月12日至15日,轉向津浦路北段出擊,發起青滄戰役,解放青縣、滄縣,殲蔣軍13000餘人,控製鐵路90餘公裏。6月25日至7月6日,乘蔣軍第五十三軍及第四十三師增援東北,第十六軍東調,平漢路北段空虛之機,又發起保北戰役,向保定以北之平漢路出擊,殲蔣軍第十六、第九十四軍各一部,共8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