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反擊44(1 / 2)

44

張靈甫,陝西長安人,1925年7月,同劉誌丹等陝西籍青年一同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因考試成績較差被編入預備軍官團。在校學習期間,張靈甫成績平平,1926年10月,因北伐軍急需幹部,張靈甫從黃埔軍校提前畢業,後在胡宗南部下任營長、團長,後因無故槍殺妻子,被蔣介石關了1年多監獄,一直沒有審理。抗日戰爭爆發後,王耀武出於顧念舊情(王當營長,張當連長,二人關係比較密切),向蔣介石為張靈甫求情:“張宗靈這個人作戰很有本事,現在抗戰正需要幹部,莫不如讓他出來戴罪立功。”靠黃埔起家的蔣介石本來不忍心懲辦自己的學生,便對王耀武說:“那就交給你,要好好教育他,讓他重新做人。”張靈甫被釋放後,到西安南鎮七十四軍五十一師王耀武手下任上校候差員,“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五十一師奉師南進,途經鄭州時,需要成立一個補充團,於是張靈甫便任補充團上校團長,因槍殺妻子事件在部隊震動很大,“張宗靈”這個名字很臭,於是便從這時起改名張靈甫。為感恩戴德,更加效忠蔣介石,在抗戰期間,張靈甫先後參加“八·一三”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桂南會戰、常德會戰、湘西會戰,的確有過一些戰功,而且負過傷,人們稱他“張瘤子”。他靠王耀武、俞濟時的提攜,官銜不斷晉升,1941年11月任王耀武五十八師師長,1944年底常德會戰後,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麵軍司令官,張靈甫升任七十四軍軍長;1946年,國民黨整軍會議後,張靈甫被任命為整編七十四師師長。原七十四軍組建於“八一三”淞滬抗戰,第一任軍長是蔣介石外甥俞濟時,其後是王耀武、施中誠。是蔣介石五大主力中的主力,清一色的美械裝備,長期受美國顧問團訓練,美總統特使馬歇爾親自來檢閱過,可謂是蔣介石的“禦林軍”,宋美齡經常代表蔣介石到七十四軍視察、慰問。王耀武任七十四軍軍長時,由於蔣介石的精心栽培和王的勵精圖治,該軍實力達到頂峰,與日軍較量,每每取勝,令日軍也懼怕三分。全軍曾達5萬餘人,整編後仍有3萬多人。在召開整編會議時,七十四師被蔣介石、陳誠捧為“國軍模範”,命令各部隊訓練以該師為標準。張靈甫當上七十四師師長,認為飛黃騰達良機已到,即由徐州綏署副主任李延年指揮,向蘇北新四軍進攻,連占宿遷、泗陽、淮陰、淮安等城,備受蔣介石的嘉獎。李延年在淮陰曾吹噓說:“有10個七十四師,就可以統一全中國。”王耀武更誇口說:“中國軍隊隻有七十四師能戰,是我親手培養起來的。”1946年10月19日,張靈甫率七十四師又進犯漣水,受到新四軍的迎頭痛擊。但張靈甫並不甘心,於1946年12月16日再次進犯漣水城,由於新四軍寡不敵眾,蒙受了重大損失,這時的張靈甫更加驕橫十足不可一世,以為新四軍不堪一擊。他向蔣介石誇下海口:“委座,把新四軍交給我張靈甫吧,有我七十四師,就無新四軍葬身之地。”

5月13日,華野向蔣軍發起全麵攻擊,戰鬥開始了。在漆黑的夜幕掩護下,華野第一、第八縱隊由兩翼秘密插入敵縱深,割裂了整七十四師與其左右鄰整二十五、八十五師的聯係;第四、第九縱隊,由正麵攻擊蔣軍,原南下魯南的第六縱隊,由平邑取捷徑回師,奇襲垛莊,切斷了七十四師退路。第二、三、七、十縱隊牽製阻擊當麵之蔣軍,不使其向七十四師增援。14日,在孟良崮地區完成了對七十四師的分割包圍。當華野攻擊開始後,驕橫跋扈的張靈甫滿不在乎,認為不過是“小部隊夜襲”,或“部分兵力反擊”。還誇口說:“不要大驚小怪,共軍想一口吃掉我七十四師,他們不但不敢做,恐怕想也未必敢想!”命令部隊照舊執行攻占坦埠的計劃。直到5月14日上午10時,張靈甫得知華野主力已占領天馬山、磊石山等要點,並正向垛莊、萬泉山推進時,才如大夢初醒,判明華野有圍殲七十四師的意圖。於是命令部隊放棄北進,立即向孟良崮、垛莊方向撤退,並拚力向華野一縱反撲,企圖打開返回垛莊的道路,溝通與二十五師的聯係。但為時已晩矣,因為南下魯南敵後的華野六縱在5月12日中午接到命令後,立即飛兵北上,200多裏行程,晝夜兼程提前8小時到達指定地點,經過一番激烈戰鬥,一舉攻占重要陣地垛莊,為痛殲七十四師創造了條件。華野主力乘勝追擊,並從側翼襲擊,七十四遭到很大傷亡,當撤到孟良崮地區時,張靈甫看該處地形複雜,認為可以利用,便想在此固守待援。這時,師參謀長魏振鉞勸道:“此乃孤山,為兵家之大忌,不宜固守。”副參謀長李運良則反建議:“軍座,此雖孤山,但地形險要,我們要置於死地而後生,臨絕境而逢生。”一向自信的張靈甫接受了李運良的建議,不惜破釜沉舟,孤注一擲,在四周層巒疊峰的孟良崮安營自守,以求一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