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十四、山東解放區三次迎擊戰
蔣介石為實施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撤銷徐州、鄭州兩個綏靖公署,以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坐鎮徐州,組成陸軍總司令部徐州指揮所,統一指揮原徐州、鄭州兩個綏靖公署的部隊。將王敬久兵團由冀魯豫戰場東調山東;並將主力編為第一(湯恩伯部轄整第二十五、二十八、五十七、六十五、七十四、八十三師)、第二(王敬久部轄第五軍和整七十二、七十五、八十五師)、第三(歐震部轄第七軍和整十一、二十、四十八、六十四、八十四師)三個機動兵團,擔任主攻任務;加上第二、第三綏靖區及從武漢地區調到山東的整第九師,用於進攻山東解放區總兵力達24個整編師60個旅45萬餘人;並以最精銳的主力部隊整十一師、第五軍和整七十四師等作為骨幹擔任主要突擊任務,特別是整七十四師是蔣介石的寵兒,也是蔣的五大主力中的主力,當作百戰百勝的一張王牌,拿出來作為對山東解放區進攻的先鋒。其企圖是:首先以一部兵力打通徐州至濟南段鐵路線和兗州至臨沂的公路,占領魯南解放區,然後全線展開向魯中山區進攻,迫中共華野主力決戰,或壓迫北渡黃河,實現其占領整個山東之目的。為接受過去失敗的教訓,蔣軍在戰術上不斷翻新。進攻蘇北,采取的是“長驅直入”;進攻漣水則為“分頭並進”;在宿北叫“齊頭並進”;在萊蕪又叫“南北對進”。這次為避免分割殲滅,采取了加強縱深,密集靠攏,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方針。
4月上旬,蔣軍打通了徐州至濟南段的津浦鐵路,並侵占了臨沂公路和魯南地區,下一步就是向魯中沂蒙山地區進犯。依照蔣介石、陳誠的指示,采取“硬核桃”和“爛葡萄”的戰術,為這一招蔣介石頗費了一番苦心。他把嫡係部隊主力作為“硬核桃”放在中間,而兩翼放置的則是作為“爛葡萄”的雜牌和二流部隊。蔣介石這樣布置的如意打算是:如果“共”軍要插到中間去打他的嫡係主力,不僅整七十四師、十一師和新五軍三個主力能夠互相策應,兩翼部隊還可以趕來,你就啃不動這個“硬核桃”;如果要打它的兩翼,他拚著犧牲幾個“爛葡萄”,等你打了幾仗,弄得精疲力竭的時候,他的主力部隊就突然從橫裏襲擊你。蔣介石滿以為萬無一失,可以取得他沒有取得的勝利。
當時,華東野戰軍轄10個縱隊27萬餘人兵力。中共中央軍委根據全國戰局的發展和華東當前情況,於3月上旬指示華東野戰軍:考慮行動應以便利殲敵為標準。不論什麼地方,隻要能大量殲敵,即是對於敵人之威脅與對於友軍之配合。本年度繼續在內線作戰,今後10個月內,平均每月殲敵4個至5個旅,到年底共殲40至50個旅。對津浦路北進之敵不要阻止,讓其分散兵力,進至泰安一線,於我最為有利;在爾後作戰中,務須經常集中60個團行動;全軍應在3月份休整一個月,以利爾後作戰。根據這個指示精神,華野在萊蕪戰役後,主力集結在以淄博為中心的地區休整,總結了萊蕪戰役的經驗,部隊進行緊張的整頓訓練,準備迎擊由臨沂北犯之蔣軍。
泰蒙戰役迎擊蔣軍第一次進攻
3月下旬,蔣軍發起進攻。4月上旬,侵占魯南山區,打通了津浦路兗州至濟南段和臨沂至兗州的公路;隨後,從臨沂至大汶口一線向魯中解放區發起進攻。
4月上旬,華野準備在臨沂、郯城地區殲滅蔣軍第一兵團一部,因蔣軍提前收縮未能實現。中旬,蔣軍繼續進攻,將主力指向新泰、蒙陰方向。華野為打破蔣軍的進攻,決定以十縱和三縱的第八師共4個師兵力,攻擊蔣軍左翼守泰安的整七十二師,吸引蔣軍整七十五師、八十五師由大汶口北援而殲滅之;繼而誘使進犯新泰、蒙陰之蔣軍回援,殲其一部,破壞蔣軍進攻計劃。22日,華野十縱和三縱第八師開始圍攻泰安。到24日,因蔣軍無北援征候,華野即增調部隊,強攻泰安。26日,將整七十二師(欠一個旅)殲滅,斃俘蔣軍整七十二師師長楊文泉以下10000餘人。這時,蔣軍主力仍繼續向新泰、蒙陰猛攻,華野又以3個縱隊沿津浦路兩側南下,出擊寧陽,威脅兗州,調蔣軍西援,主動放棄新泰、蒙陰,轉至臨沂、蒙陰公路以東待機。28日,蔣軍先頭部隊占領蒙陰。29日,華野主力向桃墟、青駝寺段出擊,蔣軍迅速收縮,僅殲敵一個半團。5月3日,華野又以4個縱隊於新泰地區,求殲整十一師,當晩達成包圍,因蔣軍第二兵團主力迅速向新泰靠攏,4日主動撤圍。
孟良崮戰役粉碎蔣軍第二次進攻
針對蔣軍高度集中且新的行動規律尚未摸清,急於求戰,且戰役企圖過大的情況。中共中央軍委於5月初指示華東野戰軍:敵軍密集不好打,但隻要有耐心,總有殲敵機會。膠濟路以南廣大地區均可誘敵深入,讓敵占領萊蕪、沂水、莒縣,陷於極端困境,然後殲擊,並不為遲。唯:1.要有極大的耐心;2.要掌握最大兵力;3.不要過早驚動敵人後方。目前形勢敵方要急,我方並不要急。凡行動不可估計一種可能,而要估計兩種可能,在局勢未定時,我主力宜位於能應付兩種可能之地點。根據這一指示,陳毅、粟裕等,經過周密部署,華野采取了一係列迷惑蔣軍、調動蔣軍的軍事行動。實行耍龍燈式的高度機動,時東時西,時分時聚,使蔣軍弄不清意圖和動向。對剛占新泰之蔣軍達成包圍後,當夜又主動撤圍後退。華野主力再後退到萊蕪、新泰、蒙陰以東地區待機。果然,蔣軍產生錯覺。蔣介石、顧祝同誤認為華野主力已向蒙陰東北及淄川、博山撤退。中央社更是得意大叫:“共軍北竄……泰安以東地區無成股共軍。”於是蔣介石決心“跟蹤追剿”,並且下了一道密令,要進犯蔣軍改變戰略,將“穩紮穩打”改為“穩打猛打”。急令第一兵團進占坦埠、沂水一線;第二兵團向博山、張店方向進攻;第三兵團集結於新泰、蒙陰地區,待第一、第二兵團攻勢得逞,協同向東進攻,以實現在魯中山區與華野主力決戰的企圖。這樣一來,蔣軍密集靠攏的態勢很快發生了變化。